1. > 生活百科 >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目录一览: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有何区别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胞壁较厚(20~80nm),由内向外有

肽聚糖 含量丰富(15~50层),多层聚糖骨架通过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坚韧的三维立体框架,结构致密。

磷壁酸 革兰阳性菌的特殊组分。大量磷壁酸以长链形式穿插于肽聚糖中,一端结合在细胞壁上的称壁磷壁酸,结合在细胞膜上的称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LTA),另一端游离于肽聚糖层外。磷壁酸抗原性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有类似菌毛样的粘附特性,与致病性有关。溶菌酶可破坏肽聚糖的聚糖骨架,引起菌体裂解。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D-丙氨酸之间的连结,导致细菌死亡。

表面蛋白 某些细菌表面存在有特殊蛋白质,例如: A族链球菌--M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胞壁较薄(10~15nm),结构较复杂,由内向外有肽聚糖 含量少(1~2层),无五肽交联桥,由不同聚糖骨架上的四肽侧链进行交联,呈疏松的二维结构。外膜8~10nm,为革兰阴性菌特有,包括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三部分。脂多糖 (LPS) 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又由三种成分构成:脂质A (Lipid A) 为一种糖磷脂,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与其致病性有关。核心多糖 是属特异性抗原。寡糖重复单位 革兰阴性菌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差异很大。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结 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厚度及强度 较厚、较坚韧 较薄、较疏松

肽聚糖含量 丰富(占胞壁干重50%~80%) 较少(占10%左右)

磷壁酸 有 无

外 膜 无 有

对溶菌酶、青霉素敏感性 敏感 不敏感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层厚且致密。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的区别

两者主要是细胞壁的结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厚而致密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肽聚糖的肽链之间通过5个甘氨酸交联着.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是多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薄薄的肽聚糖层,脂蛋白层/周质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结构也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有所不同,肽链是直接交联在一起的.

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两类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阳性紫色阴性红色)和对不同类抗生素敏感性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不脱色,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方便观察,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芽孢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呈革兰氏阴性反应。

两者的区别:①细胞壁组成成分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含大量的肽聚糖,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尤其是脂肪含量明显不同,革兰氏阳性菌脂肪含量为1%~4%,革兰氏阴性菌脂肪含量为11%~22%。

②细胞壁结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为20~80nm,结构较简单。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为10nm,其结构较复杂,分为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3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为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