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旧唐书中华书局(旧唐书中华书局目录页码)

本文目录一览:

《旧唐书》流传下来的经历是怎样的?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本纪部分

高祖至代宗,基本脱胎于吴兢、韦述等《唐书》帝纪;德宗至文宗,大体围绕相关实录多寡加减、编纂而成,与前半部已有现成帝纪可以直接引用的情况不尽相同;武宗以下,基本上采用的是贾纬《唐年补遗录》65卷。《旧唐书》卷一八宣宗纪“史臣曰” 的第一句称,“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我们知道,唐宣宗实录在唐代没有纂成。唐昭宗时,裴庭裕“采宣宗朝耳闻目睹,撰成三卷,目为《东观奏记》,纳于史馆。”今本《唐会要·修国史》中的这一记载,在整部《旧唐书》中只字不见,而且连裴庭裕这个人也未提起,后晋史官似未见其人、其书,这个“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的“臣”只能是贾纬了。因为后晋史官中,只有贾纬为纂修唐史、补救唐武宗以下“缺略”而“搜访遗文及耆旧传说”,撰有《唐年补遗录》。同样,《旧唐书》卷一九上懿宗纪“史臣曰”的第一句,也是“臣常接咸通耆老,言恭惠皇。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3qf8 提取码: 3qf8 

新唐书和旧唐书有什么区别???

《新唐书》

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225卷 ,内帝纪10卷 ,志50卷,表15卷 ,列传150卷 。北宋宋祁( 998~1061 )、《新唐书》书影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新书诸志大多比旧志详细。《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兵志简略记载唐代军事制度及其变化。选举志主要记载唐代官吏的来源、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考核等方面的内容。《新唐书》恢复了《史记》、《汉书》设表的传统 ,立宰相、方镇 、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4表 。其中《宰相世系表》尤有特色,颇便于稽查人物。但自宋代以来,不断有人指出,它采用各家谱牒,多有谬误与遗漏。《新唐书》最早刻于北宋仁宗时,现存8卷;另有北宋十六行本,现存124卷;南宋刊十行本 ,现存2卷 。涵芬楼百衲本《新唐书》即据上述诸书影印。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刊本流行较广。1975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是以百衲本《新唐书》为底本,并参考其他刊本整理而成,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旧唐书》

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200卷 。内帝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五代后晋时 ,刘昫、张昭远等撰。 记载了唐代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佑四年(907)共290 年的历史。编撰比较粗疏 ,但因此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充分采用了《旧唐书》。在北宋编撰的《新唐书》问世以后,《唐书》始有新旧之分。《新唐书》通行,该书受到冷遇。南宋初年刻印之后久无印本。明嘉靖十七年(1538),余姚闻人铨等重刻《旧唐《旧唐书》书影书》,但传播不广。清乾隆时,《旧唐书》始复刻重印于世。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清人罗士琳等撰《旧唐书校勘记》66卷,可供参看 。百衲本《旧唐书》是用南宋绍兴刊本残存的 67 卷,配以闻人铨本影印的,也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校点本现在比较通行。

它们之间的差异比比就知道了。

新旧唐书有什么区别?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讲,显然《新唐书》价值要高一些。《旧唐书》在五代时根据唐朝文献编撰,近于官方历史。《新唐书》成于宋时,参考了一些野史和其他资料,比较客观。然而《新唐书》受当时的一些思想影响,在对人物和事件评论方面,不如旧唐书正确公平真实,在一些叙述上也比较烦琐,不如旧唐书简明易懂。所以一些著名人士如毛泽东柏杨等,大部分对旧唐书的评价高于〈新唐书〉。

旧唐书的编纂比较真实客观,可以作为第一手资料使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新唐书的文学价值可能要高一些,但是删减资料比较严重,评议的很多,标准也不一样,比如王溥,国初对他还是肯定的,到了真宗以后就变了,认为他没气节,欧阳的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就如现在的中国现代史对国民党的叙述,有多少价值可想而知

《新唐书》

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225卷 ,内帝纪10卷 ,志50卷,表15卷 ,列传150卷 。北宋宋祁( 998~1061 )、《新唐书》书影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新书诸志大多比旧志详细。《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兵志简略记载唐代军事制度及其变化。选举志主要记载唐代官吏的来源、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考核等方面的内容。《新唐书》恢复了《史记》、《汉书》设表的传统 ,立宰相、方镇 、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4表 。其中《宰相世系表》尤有特色,颇便于稽查人物。但自宋代以来,不断有人指出,它采用各家谱牒,多有谬误与遗漏。《新唐书》最早刻于北宋仁宗时,现存8卷;另有北宋十六行本,现存124卷;南宋刊十行本 ,现存2卷 。涵芬楼百衲本《新唐书》即据上述诸书影印。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刊本流行较广。1975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是以百衲本《新唐书》为底本,并参考其他刊本整理而成,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旧唐书》

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200卷 。内帝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五代后晋时 ,刘昫、张昭远等撰。 记载了唐代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佑四年(907)共290 年的历史。编撰比较粗疏 ,但因此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充分采用了《旧唐书》。在北宋编撰的《新唐书》问世以后,《唐书》始有新旧之分。《新唐书》通行,该书受到冷遇。南宋初年刻印之后久无印本。明嘉靖十七年(1538),余姚闻人铨等重刻《旧唐《旧唐书》书影书》,但传播不广。清乾隆时,《旧唐书》始复刻重印于世。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清人罗士琳等撰《旧唐书校勘记》66卷,可供参看 。百衲本《旧唐书》是用南宋绍兴刊本残存的 67 卷,配以闻人铨本影印的,也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校点本现在比较通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