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秦始皇兵马俑图片(秦始皇兵马俑图片手绘)

本文目录一览:

秦始皇兵马俑诡异之处在哪里?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因其非凡独特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以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但也有传言说兵马俑有诡异之处,关于兵马俑所谓“诡异”处,其实大多属于坊间传言,也即说大多传言为野史或人为。现暂且列举几个,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一、兵马俑为何有火烧痕迹?

相关报道说:很多兵马俑身上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兵马俑本来样子是彩绘的,很难想象坑中灰头土脸的秦俑原色是彩色,而由于火烧和自然破坏,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它色彩绚丽的本貌。

那兵马俑到底是被谁放火烧的呢?这就成了谜。

有野史记录西楚霸王项羽曾到过兵马俑坑,项羽刚见到兵马俑时,一下就怔住了,兵马俑形态逼真,每个又表情各异,于是就劈开几个兵马俑欲一探究竟,谁知破碎的兵马俑竟赫然出现白骨,吓得项羽一把火烧了兵马俑。因担心会发生灵异事件,亦或者担心兵俑死而复活,这当然是古时人们朴素的观念局限了,我们切勿尽信。

奴隶社会商代,有活人殉葬恶习,但到了周代,就取而代之以木头、陶瓷或泥土制成人形的木偶,有时也会雕刻成牛、马、羊或车等以殉葬。因此,我们更愿意相信兵马俑是由泥土、木头等材质雕刻而成,并非活人烧制。

二、兵马俑手上兵器去哪里了?

兵马俑姿势各异,手里状如拿着兵器的样子,但奇怪的是他们手中并无兵器。

网友可能说历史长河2000年了,时间太长兵器腐烂也在所难免。但其实不然,如果兵器腐烂的话,至少会有腐烂留下的蛛丝马迹,虽然坑内有少量兵器痕迹,但还是做不到每人一把。

但不论是查找史料,还是根据兵马俑造型推测它最初形态来看,大多兵马俑都应该是手握兵器的。即使时隔数千年铜铁质的兵器腐蚀得只剩残渣,但也不可能全然不见了踪迹。

这些兵器都去了哪里?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拿走了这批兵器。坊间有传言说,在兵马俑建成以后,带兵前来的项羽看到兵马俑手中的兵器制作精良、甚是喜爱,为了武装自己的军队、减轻军费,就直接征用了这批兵器。

虽然不能肯定是项羽拿走了装备,但能肯定的是兵马俑手上是有兵器的,从其手势也可推知。只不项羽的可能性较大,也有说可能是刘邦,甚至还有可能是之前秦朝的人。

三、兵马俑的发髻为什么是歪的?

坑底有很大一部分兵马俑发髻都是歪的,这是什么造型?

从兵马俑鬼斧神工造型看,工匠们出现工艺性失误的可能性很小,从兵马俑的仿真程度来看,称得上是人俑界的精品之作,其结构比例和形态都和真人相似,所以工匠失误性一说站不住脚。

专家通过查史料得知,兵俑这种歪发髻是当时楚国才会有的专利,歪发髻正是楚风的体现。而秦国大名鼎鼎、铁血手腕的宣太后芈氏就是楚国的宗室,这种楚风就是来自秦宣太后。

有人就此推测:兵马俑很可能是专门为宣太后打造的,是秦朝宣太后(芈月)的陪葬品。但这些都只是推论,并没有最后定论。

有些人认为兵马俑每个表情都不一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此逼真,竟与真人很像,让人不寒而栗,也是让人觉得诡异。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还有哪些诡异之处呢欢迎讨论~~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历史沿革

《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

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1974年0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0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扩展资料

出土文物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车兵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

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

立射俑

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

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惟一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残留有红色涂层,十分珍贵。

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

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

骑兵俑

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

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

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坑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

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车马

兵马俑坑中的每乘战车前都驾有四匹陶马。

陶马的大小和真马相似,身长约2.10米,通高1.72米。四马的造型基本相同,均剪鬃缚尾,举颈仰首,张口作嘶呜状。中间的两匹服马双耳前耸,目光前视;两侧的骖马脖颈分别向外侧微微扭转,跃跃欲行,异常神骏。

秦俑坑出土的陶马,与秦始皇帝陵园内马厩坑出土的真马的体长、身高、身躯各部分的比例等基本相同,说明它们是以真马作为原型塑造的。

马的主要特征是个头较小、脖颈短、头部宽阔,属于河曲(今甘肃洮河一带)马种。

鞍马

出土于二号俑坑,通首高1.72米,至髻胛高1.33米。从马的形体方面观察,俑坑出土的陶马个头不大,头部较重,鼻骨隆突,颈厚稍短,髻甲低,脊背宽博略向下凹,胸部较广,四肢发育较好,属于力速兼备的挽马型,也是骑乘的良马。

从云梦秦简有关律文看,鞍马主要来源于官府的厩苑。县司马掌管县厩苑中军马的调教与选拔,因此军马的优劣与县司马有着直接的关系。秦向来以养马著称,到秦王朝时养马业更盛,中央和地方都有养马的厩苑,以供骑兵和车兵的用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兵马俑

兵马俑在什么地方?

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帝陵东侧,秦始皇帝陵·骊山园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距不到2千米。

扩展资料: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价值意义

秦始皇陵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秦始皇陵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三个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坑内放置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7000余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以及大量的箭镞等。大部分兵器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刃锐利,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每乘车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大量使用金银为饰品和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兵马俑的介绍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建筑结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秦始皇兵马俑的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扩展资料:

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1974年春寒料峭的3月,被临潼县西杨村几位普通农民在打井时发现。秦兵马俑苏醒了。随着地下浩荡军阵的8000多虎贲之士相继与世人见面,世界被震惊了,其中最形象、最贴切而又最令人振奋的评论是:“秦兵马俑,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奇迹!”

最早称秦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是一位外国元首,即时任巴黎市市长、现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先生。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大门打开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也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秦俑博物馆充分利用遗址现场,边发掘、边展出、边建设、边开放,使博物馆在开放展出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此,秦兵马俑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军阵场面,以它“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纪的现代人,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竞相一睹为快。

秦兵马俑的破土而出,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秦兵马俑军阵以其威武雄壮的气势、绚丽多彩的风姿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震撼了全球,折服了无数国内外观众,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秦俑热”。

每日馆内外,车水马龙,海内外宾客云集。在千人千面、栩栩如生的秦俑军阵前,有的啧啧赞叹,有的凝视沉思……

秦俑馆馆长吴永琪告诉记者,自秦兵马俑发掘30年来和秦俑馆建馆25年来,先后有800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观众参观了兵马俑。使人感到惊喜的是,已有187批150多位外国元首前往西安参观兵马俑,并用不同的言语对秦兵马俑发出惊叹和赞美。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伟大的历史文物,昭示中国伟大的未来。”

1976年5月,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有幸成为目睹秦兵马俑奇迹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当时,秦俑馆的建馆工程正处于紧张时期,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考古人员将已回填的一号坑前端试掘方内的陶俑重新清理出来。

下午3时30分,李光耀总理在小小的试掘方坑中仔细观看了40多分钟,他几乎是拥抱着一尊站着的秦俑,然后双手轻轻地摸着俑的脸、上身,从头上慢慢地看到脚下,又从脚下细细的看到头部。

他激动万分地对身旁的夫人和女儿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我的祖上也是中国人,也有我的一份”。

1985年9月,他第二次到秦俑博物馆,看到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巨大变化,很有感触地说:“中国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物,昭示着中国伟大的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秦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外观结构?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由于很多原因我们不能打开秦始皇陵,即使现在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最终的所在,不过出于文物保护的角度,相关的机构是严令禁止不可以打开秦始皇陵的,但是根据现在科学仪器的扫描来看,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非常奇特,最大的特点就是秦始皇陵的内部非常大,其结构非常广,山川河流应有尽有,即使天上也有很多繁星,可以说是叹为观止,历史上任何一个陵墓都没有这样的结构,虽然不能打开,但我们仅仅使用激光扫描技术就让人惊掉下巴,当然具体的奇观有以下几种:

1、大量的水银

我们知道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但是它的作用却可以起到很强的防腐剂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可以保证物体不腐烂,其实王玲内部经探测就有大量的水源,据专家估计,这些水银的主要作用是模仿江河湖海,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秦始皇在活着的时候非常眷恋自己的江山,即使死后也要与江山为伴。

2、天上繁星众多

秦始皇陵内部的上面被证实有很多模仿星星的东西,具体是什么物体,现在还没有确定,因为铃木是不可以打开的,但是据专家推测,这些物体肯定是类似于夜明珠一样的东西,确实是用来模仿天上的星星,而且模仿的井然有序,很多星座都存在。

3、移动的棺材

最让人惊讶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经科学方式探测秦始皇陵里面有一个棺材在不断的移动着,据专家推测,这个棺材就是秦始皇的棺材,之所以移动是因为秦始皇想要在死后仍然不断游历山川大河,当然移动的具体原因就是棺材在大量的水银上面飘动,这些水银通过特殊的构建结构,在不断的循环往复的流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