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怎么读

及笄之年指的是多少岁的女子?

在古代,及笄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五岁,就像现在的十八岁一样,举办一个成人礼。只是有所不同的是,古代的成人礼“礼”充满了全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礼仪来举办这个礼仪。这个礼仪不分地位的高低,只要女孩子到十五岁都要举办的礼节,同时,也是向外部宣布,此女可以上门提亲。

在古代行及笄之礼,不仅需要父母在场,还需要邀请宾客,还要有一个专门插发簪的人,像我们如今办酒席这样,要有该有的场面和礼仪制度,要对父母、宾客、长辈等等行礼,表示尊重和成长。也有的宦官之家,这个及笄之礼的场面是非常隆重的,甚至有的在及笄之礼结束后,就有媒人上门来说亲,这些都是常见的。也有的父母,因为养不活太多的儿女,在及笄之礼之后直接把女儿嫁了的也是有的。

在及笄之礼上,再插完发簪之后就是拜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宾客的光临之谢,表示此女已经成年,换上特意为及笄之礼时的衣服,再出来拜谢父母养育恩情,表示已经成年,礼仪中细节比较繁琐。一点儿也不像我们今天,有的人也会办成人礼,但是都比较简单且都没有父母在场,只是用一个蛋糕来纪念一下。古代保守的思想,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更是注重礼节,及笄之礼是人生中重要的礼节之一。

及笄之礼的最后环节就是女孩的父亲要感谢宾客参加及笄之礼,并设宴款待宾客来表示成功举办及笄之礼的喜悦心情。此时,女孩就回到闺房坐起,这样就算是结束了,此女已经成年,到了婚嫁年龄。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就没有这多的礼节来遵守,而且现在的人思想开放,没有像古代一样遵守礼节,这也是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种好的表现。

及笄指的是多少岁,及笄表示多少岁?

1.及笄是指15岁。

2.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3.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4.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5.”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6.清代小说家。

7.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及笄是指多少岁?

01

女子满15周岁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同时,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古代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及笄之年,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打扮自己的年纪了,及笄之年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是少女到女人的蜕变。而过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她的家里人就开始着手张罗她的婚事了。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不过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有关古诗文

监泰州盐税,出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寿春县酒税。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是指古代女子年龄满15周岁。

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便会开始结发,用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故称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笄:指的的女子头上的发簪。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在现在应该是18-20岁的女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就叫做及笄之年!

及笄之年 几岁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是指古代女子年龄满15周岁。

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便会开始结发,用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故称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笄:指的的女子头上的发簪。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在现在应该是18-20岁的女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就叫做及笄之年!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在古代,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垂髫、豆蔻、弱冠等。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怎么读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怎么读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满15岁。

及笄之年指的是古代女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在古时候,女子到了十五岁进行许配,头上就会带上簪子,如果还没有许配,等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再束发带上簪子。

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说法:幼年的时候被叫作垂髻之年;黄口指的是十岁以下的儿童;幼学指的是十岁;舞勺之年指的是十三至十五岁;志学指的是十五岁;舞象之年指的是十五至二十岁;弱冠指的是二十岁;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花甲指的是六十岁;古稀指的是七十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