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木星的资料简介(土星的资料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木星的资料 木星的运行轨迹是怎样的

1、木星(Jupiter)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从地球看木星,视星等最高可达-2.94等,已经可以在地面照出物体阴影。木星是继月球和金星之后,是夜空平均亮度第三的天体(火星在其轨道的特定点上时能短暂超过木星的亮度)。

木星是颗巨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但只占十分之一分子数量的氦,却占了总质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岩石核心和重元素,但没有可以明确界定的固体表面。由于快速地自转,木星的外观呈现扁球体。大气层依纬度成不同的区与带,在彼此的交界处有湍流和风暴作用着。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大红斑,这是17世纪第一次被望远镜见到后就未曾停歇过的巨大风暴。环绕着木星的还有微弱的行星环和强大的磁层,包括4颗1610年发现的伽利略卫星,至2019年12月已经发现79颗卫星。木卫三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其直径大于行星中的水星。

早期飞掠木星的探测器有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各2艘,后来环绕木星探测的伽利略号、朱诺号,以及借用木星引力加速飞往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未来仍将有不少探测木星系统的太空任务。

2、木星与太阳的共同质心实际上是位于距离太阳中心的1.07倍太阳半径之外——或者说是位于太阳表面之外的7%太阳半径的位置。木星至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亿7800万千米(大约是地球至太阳距离的5.2倍,或5.2天文单位),公转太阳一周要11.8地球年。这是土星公转周期的五分之二,也就是说太阳系最大的两颗行星之间形成5:2的共振轨道周期。木星的椭圆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倾斜1.31°,因为离心率0.048,因此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相差7,500万千米。木星的转轴倾角相较于地球和火星非常小,只有3.13°,因此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木星的自转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最快的,对其轴完成一次旋转的时间少于10小时;这造成的赤道隆起,在地球以业余的小望远镜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这颗行星是颗扁球体,意思是它的赤道直径比两极之间的直径长。木星的赤道直径比通过两极的直径长9275千米。 因为木星没有固体表面,上层大气有着较差自转。木星极区大气层的自转周期比赤道的长约5分钟,有三个系统作为参考框架,特别是在描绘大气运动的特征。系统I适用于纬度10°N至10°S的范围,是最短的9小时50分30.0秒。系统II适用于从南至北所有的纬度,它的周期是9小时55分40.6秒。系统III最早是电波天文学定义的,对应于行星磁层的自转,它的周期就是采用的木星自转周期。

木星是什么?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称巨行星)。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占所有太阳系行星的70%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随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人类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于自转快速而呈现扁球体(赤道附近有略微但明显可见的凸起)。外大气层明确依纬度分为多个带域,各带域相接的边际容易出现乱流和风暴。

最显著的例子是大红斑,最早在17世纪时人们便以望远镜首度发现它的存在。环绕着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环系统和强大的磁层。木星至少有69个卫星。

2017年,天文学家发现了2颗新的木星卫星,使得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已知卫星数量增加到69个。

201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12颗新的木星卫星,这使得木星已知卫星总数达到79 个。

木星的资料

收藏

意见反馈

木星

正在加载查看图集

木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为第五,亦为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古代中国称之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西方语言一般称之朱比特(拉丁语:Jupiter),源自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木星在古代便已为天文学家所知,并出现在许多文化的神话与宗教信仰中。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从地球观察时,木星可达视星等−2.94,是平均而言夜空中第三亮的天体,仅次月亮和金星。2012年0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6颗,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木星

英文名:Jupiter

直径:142984KM

体积:1.43128×1015 km³

质量:1.8986×1027 kg

表面重力加速度:142984m/s2

逃逸速度:59.5KM/S

自转周期:9.925小时

表面平均温度:165摄氏度

发现者:伽利略

平均密度:1.326 g/cm³

轨道倾角:1.30530度

公转周期:11.86年

木星资料

木星是距太阳的第五颗行星,并且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如果木星的内部是空的,它能装下一千多个地球。木星的成份也比其他行星更为复杂。它的重量为1.9 x 10 27公斤,赤道直径为142,800公里。木星拥有16个卫星,其中的四个(木卫四、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一)早在1610年就被伽利略发现了。1979年,“旅行者”一号发现木星也有环,但它非常昏暗,在地球上几乎看不到。木星的大气非常厚,可能它本身就像太阳那样是个气体球。木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氢和氦,以及少量的甲烷、氨、水汽和其他化合物。在木星的内部,由于巨大的压力,氢原子中的电子被释放出来,仅存赤裸的质子。使氢呈现金属特性。

纬线上色彩分明的条纹、翻腾的云层和风暴象征着木星多变的天气系统。云层图案每小时每天都在变化。“大红斑”是一个复杂的按顺时针方向运动的风暴。其外缘每四至六天旋转一圈,而在中心附近,运动很小,且方向不定。在条状云层上可以发现一系列小风暴和漩涡。木星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为-121摄氏度。

在木星的两极,发现了与地球上的十分相似的极光。这似乎与沿木卫一螺旋形的磁力线进入木星大气的物质有关。在木星的云层上端,也发现有与地球上类似的高空闪电。

世纪之吻

1994年7月16-22日,被木星强大引力“扯碎”的至少20片舒梅克·列维彗星(Shoemaker-Levy)的碎片以每秒约60公里的速度冲进木星大气层,与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发生了撞击。

这是编号为G的碎片撞击木星后发出的闪光

彗星最大的碎片直径达两公里。撞击产生的最大“伤痕”几乎和地球一样大,并持续几个月之久。这次撞击被称为“世纪之吻”。

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彗星撞击木星的景观从左至右分别为:地球、旅行者二号和木星南极

从旅行者观察彗星撞击木星的景观

“旅行者”二号拍摄的木星环

木星的第二大卫星木卫四(Callisto),它的大小和水星不相上下

木星的五个卫星,从左上至右下分别为:木卫五(Amalthea)、木卫一(Io)、木卫二(Europa)、木星最大的卫星木卫三(Ganymede)、和木卫四(Callisto)

木卫一(Io),棕黄色的区域可能是由于覆盖着的硫黄。受木星强大引力的影响,木卫一上的火山作周期性的喷发。

“旅行者”二号拍摄到木卫一(Io)上的火山正在喷发,喷出物高逾100公里

“旅行者”一号拍摄到的木卫一(Io)上一座正在喷发的

关于木星的知识和资料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是颗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氢,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由于快速自转,其外观呈现扁球体,外面的大气层依纬度成不同的区与带,在彼此的交界处有湍流和风暴作用。中国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木星的详细资料

木星古称岁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木星(a.k.a.Jove)希腊人称之为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公转轨道:距太阳778,330,000千米(5.20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142,984千米(赤道)

质量:1.90*10^27千克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