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

解释: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物之生也,真按:生者,性也。此有无部首之字形变化尔。若骤若驰,真按:此若即或字义。○如骐骥骅骝之与狸狌也。○按:驰疑为弛之借字,盖换部首尔。前文云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明其二若所承乃相对者也,此若骤若驰,宜然。弛则缓矣。骤则急矣。或急或缓,物之生(性)也。生之与性,亦部首之有无尔。此亦字形结构之变化然。古时生、性常通用,殊无怪。然驰之借为弛,犹待徵验也。(汉语大字典第七卷4542页所收驰字无通弛例。)陈鼓应今注今译,王叔岷校诠均略去此句无说。王氏唯引亭林云驰古音驼。然并未举义。陈氏有译云亦若骤若驰以同义合并观之矣。然则既云若骤,何必又云若驰,唯强调用法可自圆尔。○物之性也或骤或弛,不论骤弛,均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也。如夜半有力者负山,山性弛也,然若无动变者,实亦无不变移也。无动而不变,真按:动辄得咎之动。此谓动辄得变也。○动,举动之动,变动之动。单字想复词也。无时而不移。真按:变、移,亦作文换字面尔。○动、时亦互文换字尔。

小弟的理解,似乎不必这样费周折。庄子说理,习惯先譬喻之。或者用现代文学的术语叫形象思维。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若骤若驰,是具象,马飞驰的样子,此形象用来申说抽象的道理,“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无...不..”也是个习见的句式,钱锺书称之为句样。如“无往不利”“无孔不入”甚至“无话不谈”。盖此二句又是对文,互为补充。故弟以为,所谓“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者,即是“凡动皆变,时时在移”,换言之,时时在在皆动、变、移。这个“意”与马不停奔跑的“象”是一致的。

春潮湧动怎么解释?

基础释义:形容春季的潮汐来势汹涌,波浪澎湃。

春潮涌动的近义词

波涛汹涌 [ bō ōn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来势汹汹 [ ì xiōng xiōng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春光明媚 [ cān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波涛澎湃 [ bō én ]&波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澎湃:大浪互相撞击。

春潮涌动 ()包含汉字:春 、潮 、涌 、动

首字母:C 首字拼音:词语解释

春潮涌动意思是春季的潮汐来势汹涌、波浪澎湃。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就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词语分字解释

春(c春 chūn(ㄔㄨㄣ)

(一)、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d.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e.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二)、两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怀春。

(三)、生机:大地回春。

(四)、姓。

潮(c潮 cháo(ㄔㄠˊ)

(一)、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潮水。潮汐。涨潮。落潮。潮汛。潮流。潮涌。

(二)、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思潮。热潮。新潮。潮红。潮热。心潮澎湃。

(三)、湿:潮气。返潮。潮湿。

(四)、方言,技术不高:手艺潮。

涌(yǒng chōng)

涌 yǒng(ㄩㄥˇ)

(一)、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涌泉。涌流。汹涌。泪如泉涌。

(二)、像水涌出:涌现。涌动。风起云涌。天边涌出一轮明月。

动(dòng)

动(動) dòng(ㄉㄨㄥˋ)

(一)、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二)、使开始发生:发动。

(三)、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四)、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五)、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六)、非静止的:动画。

(七)、可变的:动产。

(八)、行为:举动。动作。

(九)、常常:动辄得咎。

以荧开头的所有成语?

解答:谜面以荧开头的所有成语,谜底是:萤灯雪屋、萤窗雪案。

资料延伸 囊萤映雪

基本释义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相关例句

1.古人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3.穷并不能消磨我们求学的意志,即使囊萤映雪,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


汉语中并无以荧组成的成语,更不用说“所有成语”了。但如果是成语接龙的话,就好办了。我们可以找到“荧”的同音字“萤”“盈”“英“影”等完成答题。

萤窗雪案,按兵不动,动辄得咎,咎由自取,取而代之,知乎者也,夜不闭户,广限为穿,穿山越岭,领军人物,物极必反,反复无常,长年累月。

以荧字开头的成语1,荧窗雪案。比喻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2,荧灯雪屋,

成语出处

宋·叶适《石洞书院记》:“游之兴废,家之盛衰占焉;学之兴废,人之盛衰占焉。学不待地也,萤灯雪屋,苟取尺寸,而圣贤之业可成矣。”

没有以荧开头的成语,有成语只有一个:

【成语词目】:金碧荧煌

【成语拼音】:ì yíng h【拼音代码】:【成语解释】: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出 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 ‘此血山耳。’开宝塔成,田锡上疏曰:‘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小学生收集八字成语和意思?

1、愤世嫉俗—— 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

2、火中取栗—— 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说是炉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不但没有吃到栗子,反而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没得到一点好处

3、曲高和寡—— 曲:音乐曲调。高:高深。和:跟着唱。意为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得人越少。比喻思想、言行、文艺作品等高深,不能为多数人所理解接受

4、不孚众望—— 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令人信服

5、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6、剑拔弩张—— 剑出鞘,弩张开。形容书法或诗文雄健有力,气势豪放。形容情绪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7、同仇敌忾—— 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8、安之若素—— 素:平常。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9、醍醐灌顶—— 醍醐:从牛乳中提炼出的纯酥油,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灌:浇。顶:头顶。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10、层出不穷——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

11、迫在眉睫—— 迫:近。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眼前。比喻事情已临近眼前,非常紧迫

12、一往无前—— 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多形容勇猛前进

13、望其项背—— 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上

14、蒙昧无知—— 愚昧,不通事理

15、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16、苦思冥想—— 苦苦思考

17、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18、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贯通:全面透彻地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和领悟

19、戒骄戒躁—— 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

20、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21、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帜,停止击鼓。指军队为不暴露目标而隐蔽行动或停止作战。也比喻事情中止

22、面目全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23、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24、各行其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5、咸与维新—— 咸:都。与:参与。维:语助词。新:革新。指一切受恶劣习俗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

26、师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27、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28、三人成虎—— 城市里本无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慌传市里有虎,听着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29、鼎力相助——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

30、升堂入室—— 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也作“登堂入室”

31、不遗余力—— 遗:留下。不留下剩余的力量。指毫无保留地使出一切力量

32、锱铢必较—— 锱: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泛指很小的数量。较:计较。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指很少的钱、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形容小气、气量小

33、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

34、不负众望—— 不辜负群众的期望。负:辜负

35、如虎添翼—— 好像老虎加上了翅膀一样。比喻强者得到了有力的帮助而更加强大

36、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37、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38、发愤图强——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

39、与人为善—— 与:偕同。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

40、老奸巨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41、耳闻目睹——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42、素不相能—— 能:亲善、和睦。指长期不和睦

43、侃侃而谈——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谈话

44、斑驳陆离—— 斑驳:多种颜色夹杂在一起的样子。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色彩错杂不一

45、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

46、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太多了,看不完,接受不尽

47、姑妄言之—— 姑:姑且。妄:随便。指姑且随便说说,未必一定有理或可信

48、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49、目不暇接—— 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食物很多,看不过来

50、司空见惯—— 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51、黄粱一梦—— 比喻虚幻的梦想。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

52、踌躇满志—— 踌躇:得意的样子。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53、别具一格—— 格:风格。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

54、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 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5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投合。益:更加。彰:明显。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56、细大不捐—— 细: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57、过犹不及—— 过:过分。不及:不够。事情做的过了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58、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

59、耳濡目染—— 濡:沾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60、如数家珍—— 家珍:家中收藏的珍宝。如同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所讲述的东西非常熟悉

61、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含贬义。

62、再接再厉—— 坚持不懈,毫不松劲,不断前进

63、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64、重蹈覆辙—— 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65、虚怀若谷—— 谷:山谷。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66、急如星火—— 形容情势紧急迫切

67、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68、噤若寒蝉——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69、包罗万象—— 包:包括。罗:网罗。万象:各种景象。形容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70、束之高阁—— 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绑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弃置不用

71、巧夺天工—— 夺:压倒、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

72、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顾全大局,暂时忍让

73、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74、脍炙人口——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75、痴心妄想—— 根本办不到的空想。比喻不切实际的希望

76、处心积虑—— 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77、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放肆或得意忘形的神态

78、一针见血—— 比喻话语、文章简洁而能说中问题的实质

79、莘莘学子—— 数量众多的学生

80、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81、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82、未雨绸缪—— 绸缪:修缮。比喻事先做好防备工作

83、有口皆碑—— 皆:都。碑:刻记着功业的石碑。人人的嘴都是记颂功业的碑。比喻人人称颂

84、危言危行—— 只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85、麻木不仁—— 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86、左右逢源—— 原指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取之不尽。后比喻做事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87、按图索骥—— 骥 寻找。原指按照伯乐的《相马经》去寻求好马。引申为依照既得的线索去寻找目的物。讽喻拘泥成法、食古不化、不知权变的人

88、功亏一篑—— 堆山只亏欠一筐土而没有达到要求的高度。形容仅仅缺少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而告失败

89、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90、若即若离——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91、相敬如宾—— 互相尊重,如何对待宾客一样。后用来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

92、各抒己见—— 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93、万籁无声—— 籁 指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

94、纵横驰骋—— 纵 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95、门可罗雀—— 罗:张网捕捉。形容门前冷落,宾客往来稀少

96、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97、如雷贯耳—— 比喻人名声很大

98、秘而不宣——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99、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100、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101、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轮:高大。奂:众多

102、动辄得咎—— 辄:就。咎:罪过。一有举动就会获罪或受到责备

103、弱不禁风—— 弱得受不住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

104、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

105、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

106、好高鹜远—— 骛:通“务”,追求。指不切实际的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107、措手不及—— 来不及处理

108、首当其冲—— 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09、忍俊不禁—— 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禁: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发笑

110、迫不及待—— 急迫的无法再等待

111、铤而走险——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112、汗流浃背—— 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113、欣欣向荣—— 欣欣:草木生机旺盛的样子。荣: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114、蔚为大观—— 蔚:草木繁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

115、求全责备—— 责:要求。备:完备。指对人或事要求完美无缺

116、艰苦奋斗—— 艰难困苦的奋斗。

117、堂而皇之—— 堂皇:气势宏大的样子。形容公开,不加掩饰。也形容很气派、很体面

118、洗心革面—— 洗心:指清除坏思想。革面: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119、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120、以逸待劳—— 逸:安逸。指在作战时作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劳的敌人进犯时给与还击

121、病入膏肓—— 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122、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23、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124、捉襟见肘—— 捉襟:整理衣襟。肘:胳膊肘儿。形容衣裳破旧。也比喻困难很多,应付不过来

125、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关注某件事情的出现

126、一暴十寒—— 暴:晒。寒:冻。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127、故伎重演—— 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128、声名狼藉—— 形容名声极坏

129、流芳百世—— 美名留传于后代

130、良莠不齐—— 莠:狗尾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131、顾影自怜—— 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

132、生灵涂炭—— 生灵:生民,指百姓。涂:烂泥。炭:炭火。指百姓陷入沼泽与炭火中。形容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133、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134、破釜沉舟—— 形容不顾一切,下定决心一拼到底

135、无稽之谈—— 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136、如火如荼—— 荼: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形容军容盛大,现在用来形容气势旺盛、热烈或激烈

137、安步当车—— 安步:慢步行走。以慢步行走当作坐车

138、莫衷一是—— 莫:不能。衷:折衷,判断。是:对。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39、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做自己的话

140、无事生非—— 没事儿找事,人为制造矛盾,枉生是非

141、笑容可掬—— 掬:两手捧起。形容满脸带笑的样子

142、蓬荜生辉—— 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谦辞。多用于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文字画等表示感谢

143、蠢蠢欲动—— 蠢蠢:虫子爬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缓慢行动。也比喻敌人或坏分子准备进行活动

144、随心所欲—— 欲:想要,希望。指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145、箪食壶浆—— 指百姓犒劳欢迎军队。箪:盛饭的竹器。壶:盛水器。浆:米汤

146、鳞次栉比—— 意为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形容密集、整齐排列的样子。栉:梳子

147、耳提面命—— 命: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48、迫不及待—— 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未经慎重考虑急忙而猛烈的一时冲动或急躁情绪

149、当仁不让—— 当 正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以“当仁不让”表示应做之事,就应积极主动去做,不能推托

150、毛骨悚然—— 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

151、风声鹤唳(li)—— 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152、雨后春笋—— 新事物大量迅速的涌现出来

153、临危受命—— 临:接近。指在危难之际接受命令

154、恣意妄为—— 肆意为非作歹

155、返璞归真—— 璞:朴素。归:回到。真:纯真。去掉外表的装饰,返回到质朴、纯真的状态

156、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157、明辨是非—— 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

158、韬光养晦—— 韬: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晦迹,即隐藏踪迹。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159、擢发难数—— 擢:拔。发:头发。拔下头发来数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过多得数不过来

160、不可开交—— 开交:结束,解决。形容无法摆脱或不能了结

161、休戚相关—— 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欢乐、忧愁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62、既往不咎—— 咎:追究罪责。对已经过去的错误或罪责不予追究

163、灯红酒绿—— 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后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164、适逢其会—— 适:恰好。逢:碰上。恰好碰上那个机会

165、颐指气使—— 颐:腮帮。指:指挥。气:神情。使:指使。用面部表情和出气发声做出示意来指使别人。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166、无所不为—— 为:做。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含贬义

167、雷厉风行—— 如迅雷,似疾风,形容办事果断、有力、迅速

168、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169、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170、迥然不同—— 差得很远,非常不一样

171、一语破的—— 一语:一句话。的: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问题的实质

172、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决不后退。比喻决心战斗到底

173、间不容发—— 形容极为精密或准确。也比喻时间紧迫,情势危急

174、怨声载道——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百姓普遍怨恨不满

175、肆无忌惮—— 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指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176、炙手可热—— 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炙:烤

177、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178、文不加点—— 点:古人写文章在字的右上角涂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


179、甘之如饴(yi)—— 饴:麦芽糖。像饴糖那样甜美。比喻甘愿承受艰难困苦

180、毫厘不爽—— 毫、厘:很小的长度单位。爽:差失。形容丝毫不差

181、汗牛充栋—— 意为书多得堆满屋子,用牛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充:装满。栋:栋宇、房屋

182、蛊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

183、粗茶淡饭—— 简单的、粗劣的饭食。形容清苦的生活

184、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样式多。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185、气冲牛斗—— 原指宝剑的剑气直冲星际。形容豪气或怒气极盛

186、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187、有声有色—— 形容声势规模大。也形容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188、屡试不爽—— 爽:差错。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89、目不斜视—— 眼睛不斜向旁边看。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

190、临危授命—— 临:面临。授:付与。授命:献出生命。指遇到危难,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191、刻不容缓—— 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

192、设身处地—— 设:设想。身:自身。设想自身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193、言简意赅—— 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

194、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195、诚惶诚恐—— 诚:实在。惶、恐:害怕。非常惊慌害怕,也指心中惊恐不安

196、临深履薄—— 临:面临。履:踩、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比喻做事小心谨慎,提心吊胆

197、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两三个手指头捏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素材,用不着怎么思考

198、沽名钓誉—— 沽:买。钓:骗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199、弥天大谎—— 彻头彻尾的谎言

200、附庸风雅—— 附庸:依附,追随。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后泛指有关诗文方面的事。指为了假充斯文而与名士结交,从事文化活动

201、不落窠臼—— 窠臼:老套子。比喻有独创性,不落俗套

202、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203、反躬自问—— 躬:身体。回过来责问自己

204、居心叵测—— 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205、变本加厉—— 本意谓比原来更加发展。后谓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206、功败垂成—— 垂:接近,将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含惋惜意

207、鸿篇巨制—— 鸿:大。篇:篇章。制:作品。指篇幅长、规模大的著作

208、流连忘返—— 形容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后多指留恋某事,舍不得离开

209、海市蜃楼—— 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210、绘声绘色—— 绘:描绘。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

211、见贤思齐—— 贤:贤人,指才德兼备的人。齐:看齐,向他学习。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212、自惭形秽—— 惭:惭愧。形:形象、模样。秽:邪恶,丑陋。因为自己模样丑陋而感到惭愧。也泛指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13、声情并茂—— 声:声音。情:情感。茂:美好,盛美。形容演唱时音色优美,感情丰富动人

214、绵里藏针—— 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215、作茧自缚—— 缚:束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使自己受困

216、怙(hù)恶不悛(qua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17、暴殄(tia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218、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219、差强人意—— 差:尚,稍微。强:振奋。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220、息息相关—— 息:呼吸进出的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连。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

221、墨守成规——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222、靡靡之音—— 古指亡国的声乐。现指淫靡而不健康向上的庸俗音乐。

223、满面春风—— 比喻人脸上呈现出愉悦和蔼的面容。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224、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225、一劳永逸—— 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用费力了。逸:安逸

226、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227、惘然若失—— 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

228、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29、一言九鼎—— 形容说的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

230、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231、黯然失色—— 黯然:暗淡的样子。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

232、一丘之貉—— 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33、不寒而栗——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234、味同嚼蜡——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235、任劳任怨—— 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236、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237、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238、另眼相看—— 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即对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指特别看重或重视

239、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240、匠心独运—— 匠心,巧妙的心思。形容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构思

241、熟视无睹—— 熟视:细看,经常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漠不关心

242、提纲挈领—— 提网之纲,挈衣之领。比喻举其要领,扼其要害,就能理顺关系,处事得心应手

243、明珠暗投—— 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244、失之交臂—— 形容有了机遇又当面错过

245、娓娓动听——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

246、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247、一意孤行—— 孤行:独自行事。指固执得依照己见行事而不听劝告

248、绝无仅有—— 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249、薪尽火传—— 意指柴虽然烧完,火种却流传下来了。比喻通过师生传授,使学问技艺得以一代代承传

250、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251、举一反三—— 反:类推,推论。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推出许多同类事理出来

252、矫揉造作—— 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253、任重道远—— 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254、厉行节约—— 严格实行节约

255、始作俑者—— 俑: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256、河清海晏—— 晏:平静、安逸。黄河的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

257、星罗棋布—— 罗:罗列。布:分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258、买椟还珠—— 椟:木匣子。还:退还。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失当

259、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260、独树一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创造独特风格,自成一家

动能组什么成语?

【成语】: 动人心魄

【拼音】: dòn ò

【解释】: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举例造句】: 那振激精神,动人心魄的事情,必然是愈演愈急,愈来愈速。

【拼音代码】: 【近义词】: 令人震惊、动人心脾。

蠢蠢欲动 楚楚动人 嚎天动地 轰动一时 惊魂动魄 惊天动地 举动荆棘 惊师动众 劳师动众 惊心动魄 雷打不动 岿然不动 灵机一动 龙蛇飞动 不动声色 不可动摇 大动干戈 待时而动 地动山摇 动不失时 动静有常 动魄惊心 动人心魄 动人心弦 动如脱兔 动心怵目 动心骇目 动心忍性 动辄得咎 动之以情 风吹草动 感天动地 哄动一时 欢声雷动 寂然不动 一举一动 原封不动 昼伏夜动 变动不居 持刀动杖 此动彼应 大动肝火 大动公惯 地动山摧 动荡不安 动地惊天 动如参商 动中窾要 观机而动 骇心动目 哗世动俗 静极思动 惊群动众 劳民动众 雷动风行 目动言肆 神色不动 生动活泼 通幽动微 文丝不动 无动为大 无动于衷 掀天动地 相时而动 兴兵动众 行师动众 兴师动众 原封未动 震天动地 甄心动惧 倾巢出动 轻举妄动 山摇地动 声动梁尘 伤筋动骨 顺时而动 食指大动 天摇地动 万头攒动 文风不动 娓娓动听 纹丝不动 闻风而动 无动于中 相机而动 行动坐卧 冷血动物 按兵不动 动荡不定 抬脚动手 移国动众 众喣山动

主动的反义词?

反义词 被动,

动,普通话读音为dòng,“动”的基本含义为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如:变动;引申含义为使开始发生,如:发动。

在日常使用中,“动”的用法一般是指动词行动;发作,如:按兵不动。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被动。

例句

是由铁砂磁选机组成,本机组是被动移动式地面磁选砂铁矿专用机械。

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苗头,红丝待选,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反义词:被动

造句

1、她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个怀抱婴儿的妇女。

2、在车上,我总是主动给老年人或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3、售票员看见老年人上车,总是主动上前搀扶。

4、姐姐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偏远地区任教。

5、这个新成立的单位条件好,又主动聘请你去工作。机不可失,你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6、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精灵妈妈网。

7、你果然想跟他和解,就应该主动找他谈谈。

8、哥哥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

不窥全貌出自哪篇古文?

应该是不知全貌。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并不是文言文,而是出自小说《魔道祖师》一书中的角色蓝忘机的经典台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所看到的事情,很多都只是冰山一角,不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不要轻易评价。《魔道祖师》是一部由墨香铜臭所著的原创耽美玄幻小说。2015年10月31日于晋江文学城连载,初版于2016年3月1日完结。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注释】

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嬉:戏乐,游玩。随:因循随俗。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全部。张:指建立、确立。

畯:通“俊”,才智出众。

率:都。庸:通“用”,采用、录用。

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爬罗:爬梳搜罗。剔抉:剔除挑选。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

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

膏油:油脂,指灯烛。晷(guǐ轨):日影。恒:经常。兀(wù误)兀:辛勤不懈的样子。穷:终、尽。

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攘(rǎng壤):排除。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

苴(jū居):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罅(xià下):裂缝。皇:大。幽:深。眇:微小。

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

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文章中的精华。

姚:姒(sì四):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殷《盘》、《尚书》的《商诰》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佶屈:屈曲。聱牙:形容不顺口。《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到鲁哀公十四年(前)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表扬和批评)的意思。《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其铺叙详赡,富有文采,颇有夸张之处。《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通过八卦的变化来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三百零五篇。逮:及、到。《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著作。《骚》:《离骚》。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跋(bá拔):踩。踬(zhì至):绊。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辄:常常。

窜:窜逐,贬谪。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阳山在今广东,故称南夷。

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一说“三年”当作“三为”。韩愈此文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冗(rǒng茸):闲散。见:通“现”。表现,显露。

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

吁(xū虚):叹词。

杗(máng忙):屋梁:桷(jué觉):屋椽。欂栌(bólú博卢):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zhū朱)儒:梁上短柱。椳(wēi威):门枢臼。闑(niè聂):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扂(diàn店):门闩之类。楔(xiè屑):门两旁长木柱。

玉札:地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兰:龙兰。以上四种都是名贵药材。牛溲:牛尿,一说为车前草。马勃:马屁菌。以上两种及“败鼓之皮”都是贱价药材。

纡(yū迂)馀:委婉从容的样子。妍:美。卓荦(luò落):突出,超群出众。校(jiào较):比较。

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zhé哲):车轮痕迹。

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山东枣庄)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著有《荀子》。

离、绝:都是超越的意思。伦、类: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

繇:通“由”。

靡:浪费,消耗。廪(lǐn凛):粮仓。

踵(zhǒng肿):脚后跟,这里是跟随的意思。促促:拘谨局促的样子。一说当作“役役”,指劳苦。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陈编:古旧的书籍。

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班资:等级、资格。亡:通“无”。

庳(bēi卑):通“卑”,低。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

瑕(xiá侠):玉石上的斑点。

疵(cī雌):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文所说“不公”、“不明”。

杙(yì亦):小木桩。楹(yíng盈):柱子。訾(zǐ紫):毁谤非议。

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

豨(xī希)苓:又名猪苓,利尿药。这句意思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使有什么问题。

【译文】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

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之行列,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为宰相大臣所斥逐,难道不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大了起来。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

【赏析】

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例如他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其中《游箴》感叹自己少年时学习的劲头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岁大了,便不如少时了;痛心地说:“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可见他始终念念不忘学业之重。又《行箴》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正义,认为这样做了,便虽死犹生。还说“思而斯得”,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须认真思考。可见《进学解》中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验之韩愈其他诗文,可知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以捍卫儒道而言,他说道统久已不传,即使荀子、扬雄也还有小疵,隐然以上继孟子、振兴儒学自期(见《原道》等文)。以为人行事而言,他自称“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 (《送穷文》),即坚持原则,正直不苟;又颇自负其政治才干,青年时便说己潜究天下形势得失,欲进之于君相(见《答崔立之书》)。这些评价,虽有的受到后人讥评,如有人批评他儒道不纯,但大体说来,他在这几方面确实都相当有成绩。可是其遭遇并不顺遂。下文生徒所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云云,就是概述其坎坷困窘之状。他青年时本以为功名唾手可得,然而经四次进士试方才及第,其后三次于吏部调试,都未能得官,只得走投靠方镇为幕僚的道路。至三十五岁时才被授以四门博士(其地位低于国子博士)之职。次年为监察御史,同年冬即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县令。三年后始召回长安,任国子博士。当时宪宗新即位,讨平夏州、剑南藩镇叛乱,显示出中兴气象。可是韩愈并未能展其怀抱,却困于谗方诽谤,次年即不得不要求离开长安,到洛阳任东都的国子博士。其后曾任河南县令、尚书省职方员外郎之职,至元和七年四十五岁时又因事黜为国子博士。生徒所谓“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即指一为四门博士、两为国子博士而言。冗,闲散之意。博士被视为闲官。不见治,不能表现其治政之才。“头童齿豁”,也是真实情况的写照。韩愈早衰,三十五岁时已自叹齿落发白,作《进学解》时更已发秃力羸,只剩下十来个牙齿在那里摇摇欲坠了。仕途失意和体力衰退,使他愤慨而悲哀。生徒的这一大段话,其实正是他“不平而鸣”,借以一吐其胸中块垒而已。

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话。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说若还不知止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而同时却名声益彰。这就更有讽刺意味了。这里所谓“名”,主要是指写作和传授“古文”的名声。其《五箴·知名箴》就说过,由于自己文章写得好,又好为人师(其实是宣传“古文”理论),因而招致怨恨。《答刘正夫书》也说:“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据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韩愈就是因“奋不顾流俗”,作《师说》,教后学,而遭受谤言,不得不匆匆忙忙离开长安的。至于说孟、荀不遇云云,看来是归之于运命,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于古往今来此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他看到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是“贤者少,不肖者多”,而贤者总是坎坷不遇,甚至无以自存,不贤者却“比肩青紫”,“志满气得”。他愤慨地问:“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均见《与崔群书》)这正是封建时代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常有的感慨。可贵的是韩愈并未因此而同流合污。他说:“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送穷文》)决心坚持操守,宁可穷于当时,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声名。

《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意义,故而传诵不绝。此外,第二段中谈古文写作一节,可供了解其古文理论和文学好尚,也值得注意。其所举取法对象止于西汉,那是因东汉以后文章骈偶成分渐多,与古文家崇尚散体的主张不合之故。所举除儒家经典外,尚有子书《庄子》、史书《史记》以及《楚辞》和司马相如、扬雄的赋、杂文等。这数家作品往往雄深宏伟,奇崛不凡,韩愈好尚正在于此。他曾称屈原、孟轲、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为“古之豪杰之士”(《答崔立之书》)。这与古文运动前期某些论者片面地将“道”与文学的审美特性对立起来,以至鄙视屈原、宋玉以下作家是很不相同的。

《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此种写法古已有之。西汉东方朔作《答客难》,扬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后继作者甚多。但《进学解》仍能给人以新鲜感。这与它善于出没变化有关。如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总之,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如以“口不绝吟”、“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至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今天都已成为常用成语。又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将丰富的人生体验提炼为短句,发人深思,有如格言。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此类具有独创性的语句却如此之多,实在使人不能不惊叹作者在文学语言方面的创造能力。此外,本文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采押韵的赋体,又大量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艺术的魅力。

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动辄得咎的意思 动辄得咎的意思组词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应当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