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全诗朗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文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在宜州谢眺楼上写他的族叔一校书郎李云钱别,借着几分醉意,宣泄心中的抑郁。岁月如流,年华虚度。令他;多烦忧,虽然具有出众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但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理想不能实现,于是,就选择了,:明朝散发弄扁舟,即隐居山林,四处漂泊这样一条出路。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的起句尤其突然。李白一鼓作气写出二行长达十一字的长句,率先将心中的至深烦忧与郁闷以及愤烈一腔倒出,干脆坚决不做半点掩饰。李白为何如此烦忧?我们知道像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内心是极其复杂的。他具有多重面目,多重人生理想。他一会儿是诗人,一会儿是隐士,一会儿是刺客,一会儿是游侠,一会儿是策士,一会儿又是酒仙。如此多的形象,如此多的任务,李白要一一完成,岂不是“难于上青天”吗?

因此,太白时时感到心焦难耐。从本诗窥察,李白也将其烦忧说得明白,那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其实谁的人生又是称意的呢?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烦忧,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然而此点也勿需纠缠,须知太白这是在作诗,作诗就是一口气,在太白这里就是一口豪侠之气、慷慨之气、神仙之气。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可谓儒气,接下二句可谓仙气,再接下二句可谓侠气。三气俱在,又合而为一,非李白不可有第二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得十分高华英俊。虽是比兴写法,但极有创意,读来有金石声,特别宜于朗诵。用语明白,似无修饰,但给人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感。难怪这二句早已家喻户晓,人人会诵。

末二句写太白执意要去走落魄潦倒之路,但读来铿镪有力,给人一种精神俊朗、豪迈端正的落魄形象,因此这种潦倒样子并不可悲可怜,反而令人神往。太白连自暴自弃都写得如此美丽,可想他是何等可喜可爱的人物。

此诗在艺术上有很大的难度。因全篇起落无迹,断续无端,起句很陡,中间与最后转折又大,烦忧与欣喜在其间并举流转,极不易把握,弄不好就会把诗绪搞到“剪不断,理还乱”的地步。但李白一口气上来,随心所欲,让急缓收发自如,最后天然结晶。

月落鸟惊飞原文?

春晓

宋 · 欧阳修

小合回残梦,开帘转晓晖。霞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

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潭面无光镜未磨来自哪首诗?

潭面无光镜未磨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光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象,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出洞庭湖宁静,祥和的朦胧美景。

这句诗来自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如下: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大漠夕阳红的全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斜阳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大漠夕阳红,天高云轻轻。

南亭偶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亭偶题》是晚唐诗人许浑的作品:

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

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

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

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灰”部的五律,平仄严合,仅有第七句“南轩自流涕”使用了“锦鲤翻波”,中二联对仗工巧,格律精当。

首联“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城下的水萦绕迂回,潮水袭来,带着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船。

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


颔联“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山果落下,惊飞野鸟,乌龟游动,挤开绿色的浮萍露出水面。

颈联“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饱读诗书,奈何红颜老去,对酒当歌,朱颜碧树,恍如昨日。

尾联“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一般认为许浑在最后一句是加重自己得不到当朝者重用的伤感,因而苦闷地流泪。

个人理解的是,许浑是因为颈联中反映出来的时空困顿,对光阴飞逝,生命短促的高一层次的生命哲学感动而流泪,因此才会在尾句中特意加重、注明“不是望燕台”——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在这里感叹仕途混沌啊,我是真正地在伤春悲秋啊。

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
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南庭偶提的后两句“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的意思是说,在南轩独自流眼泪,是因为得不到当朝者的重用。抒发了诗人空有一腔抱负,却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明月夜短松冈典故?

这句话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白话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

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这两句是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让人回味无穷。

明月也曾照古人全诗?

全诗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创作背景:

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月出惊山鸟全诗(月出惊山鸟诗句)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万里衡阳雁的全诗赏析

古诗

万里衡阳 雁,今年又北归 。

双双瞻 客上,一一 背人飞 。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 元 浪语 ,愁寂故山薇 。

开头说“又北归”,由此可知诗人入潭已经两年。雁本自来自去,诗人却说雁瞻客而上,背人而飞,好像有心而为。而雁同侣相呼,未曾独宿,这样看来,人的确不如雁。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不过是无稽之谈,而又室产俱尽,让人愁寂不堪,若能回归故里,定当像伯夷、叔齐那样采薇而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