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

鹬蚌相争苏代说服赵惠王的原因?

形象生动,让赵惠王能够很容易就弄明白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国家所处的境地,也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表示弱小者不能相互照应,反而互相争斗,最终两败俱伤,反而使共同的敌人得利。

从这个故事的前后背景看,苏代是要通过这个寓言告诉赵惠王,燕赵两国共同的敌人是秦国,如果赵国征伐燕国,正如相争的鹬蚌一样,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而秦国很有可能趁虚而入,乘机坐收“渔人之利” 的,进而进攻赵国,因此赵国不应当攻击燕国,而应当联合燕国,共同抗击秦国。赵惠王听了苏代的劝阻,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伐燕的计划。

地缘政治的考虑,秦国和赵国接壤,秦国实力强大

“鹤蚌相争”是什么意思?

“鹤蚌相争”又称“鹬蚌相争”,意思是一只鹬鸟啄蚌的肉。蚌合上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的长嘴紧紧夹住,双方互不松口。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译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

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

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鹤蚌相争的启示?

鹬蚌相争的启示: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的读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中的一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渔霸相争的道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在今天更多用于说明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

齐欲伐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这个故事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非常相似,说明如果双方相持不下,结果往往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犬兔相争、农夫得利”。

它们都用形象的故事说明了多方斗争中最后一方取胜的真理。多方斗争,一定要善于借力打力,以他人的内耗、相争来消灭与自己为敌者的有生力量.

到底是鹤蚌相争,还是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汉语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

近义词:两败俱伤

反义词:同舟共济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寓意本文记载辩士苏代借用寓言故事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成语即从此演化而来。

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二年级寓言故事书推荐?

【篇一:猫和空罐】

一只猫爬到隔板上去搜寻食物。先瞧见了一个没有盖儿盖着的罐子,一见里面是空的,就说:“这其实是不必看的,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接着它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有盖儿盖着的罐子,目不转睛地望了很久,越望越耐不住贪食的心,于是就大着胆子把那盖子揭开了,不料里面也是空的。

猫于是很失望,慨然说道:“全是空的!不过,有的人没有东西就说没有东西,倒也坦白;有的人却故弄玄虚,好像高深莫测,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费心思!”

【篇二:袋鼠的节约】

袋鼠虽名为鼠,但并不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有终生不断成长的锐利门牙。

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


它们像其他草食动物一般,以臼齿来咀嚼野草。

野草对臼齿的损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动物在臼齿脱落后,都可以马上再生。

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齿却无法再生,所以虽然它们左右牙床各有四对臼齿,但平时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对,等到第一对耗损而自动脱落后,第二对才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对。平均一对臼齿约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就只剩下最后一对臼齿,除非不吃东西,否则势必全都耗损。

而当这一对臼齿磨尽脱落时,则“事禄已尽”,即使无病无痛,也会死于饥饿。

人类可用的资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损后才想到要节约,已后悔莫及。

【篇三:小狮子的下场】

一头小狮子因为贪玩而远离了狮群,不幸遭遇了几只鬣狗。

本来,小狮子这时候还有机会逃生,但由于过分自傲,他却放弃了机会。

“我是狮子。”小狮子把胸脯拍得啪啪响。

“不错。”领头的鬣狗说,“如果你是一只成年狮,那么你是强者,我们是弱者。而今你还是一头幼狮,你是弱者而我们是强者,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就是弱肉强食。”说完,鬣狗们便扑过去把小狮子咬死吃掉了。

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


其实,谁也并非天生就是强者,在还没有成为强者之前,哪怕是小狮子,为了生存,他首先要做的,还是学会保护自己。

【篇四:老虎、狮子和狐狸】

一天,老虎和狮子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散步,正巧碰上了一只白白胖胖的小羊羔,他俩互不相让,一块扑了上去,抓住了那只小羊羔。

但狮子和老虎都想吃到这百年一遇的大餐,老虎说:狮子老弟,长者先,这道理你应该明白吧!说着便张开血盆大口向小羊羔扑去。

狮子也不甘示弱,手一横,挡在老虎的大嘴前,笑了笑说:老虎哥哥,你难道不知道你那个道理out了吗?现在流行爱护森林的花朵吗?所以嘛,这肥嫩的羊肉是不是该让给弟弟我呢?狮子还没等老虎回答,就扑了上去。

老虎懒的和狮子争辩,索性和狮子打了起来。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狮子和老虎都受了重伤。狮子的尾巴被老虎咬了下来,血止不住的往外流。老虎也好不到哪去,一只耳朵被狮子咬了下来。他们没力气了只好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饥肠辘辘的狐狸早就躲在远处坐山观虎斗了。他看见狮子和老虎为了一只小羊羔争得两半俱伤时,便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叼起小羊羔,转身就走。老虎和狮子无可奈何,只好眼巴巴地望着狐狸的背影,后悔极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者相争,让第三者得了利。

【篇五:天堂里的自由】

一只可爱的画眉被主人关在笼子里,上帝于是对画眉说:“跟我到天堂去生活吧。”

“我现在生活的很好啊,为什么要去天堂呢?”画眉说道。

上帝反问道:“那你有自由吗?”

画眉沉默了。

画眉跟着上帝来到了天堂,上帝把它安排在翡翠宫里住下,自己便去忙其它别的事情。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上帝突然想起了画眉,便去翡翠宫看它。他问画眉:“我亲爱的孩子,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鹬蚌相争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单)


画眉哀叹一声,说:“房子很漂亮,大得我飞都飞不到边,可是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这大房子里跟住在笼子里有什么区别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