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哪个朝代时间最长(哪个朝代时间最长排序)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哪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

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朝代有:周朝、商朝、夏朝、汉朝、宋朝、唐朝、明朝、清朝。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宋朝:960年~1279年。唐朝:618年~907年。明朝:1368年~1644年。清朝:1644年~1912年。

扩展资料:

西周的建立者为周武王,继承了其父文王的位置,于公元前1046年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东周的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东周灭亡。

商朝是商汤于约公元前1600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年被周武王所灭。商朝一共经历30王。商朝始于商汤,终于商纣,纣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夏朝是大禹所创建的国家。也是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国家。夏朝始于大禹,终于桀。一共经历14代,17位统治者。最后一位国王姒桀被商汤所灭。

汉朝是高祖刘邦所建立的朝代。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始于刘邦,终于刘协,共历二十九帝,一共经历了405年左右。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于220年禅让于曹丕。

宋朝是赵匡胤于“陈桥事变”中“黄袍加身”而夺取后周的天下。宋朝结束了长期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始于宋高祖赵匡胤,终于宋怀宗赵昺,共历18帝,历时319年。

唐朝是唐高祖李渊与618年创立。其上一个朝代为隋朝。唐朝始于唐高祖李渊,终于唐景宗李柷,共历21帝,历时289年。被宋朝而取代。

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所创建。明朝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崇祯帝朱由检。共历16帝,历时276年。被清朝所取代。

清朝的前身为后金,其创建者为努尔哈赤。。1644年正式入关迁都北京。清朝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终于宣统帝溥仪。共历12帝,历时268年。被民国所取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历史朝代 百度百科_朝代

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统治时间最长?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从夏朝至清朝,可大概分为20个朝代。

历史上哪个朝代统治时间最长?是持续八百年的周朝。

周朝(前1046年一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周三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791年。另一种说法是868年,主要争议周朝的建国之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一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一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为何周朝能传续八百年时间:

第一:分封制、井田制的实行

归功于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以及辅佐武王的周公,制定的统治制度,奠定了周朝立足中原几百年的根基。周朝以前的夏朝和商朝,其君主不是真正意义的统治者,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共主”,与其它国家部落、族群是藩属关系,在政局上各自独立。商朝末年,周与商的关系就是这样,西周能灭掉殷商,就是因为殷商的体制松散。西周建国后,制订了一套颇具建设性的体制,就是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正式提出,获封的诸侯与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分封制在当时为周王朝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隐藏在分封制背后的,是一条维系统治者与诸侯关系的纽带——井田制。“井田制”是分封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周王朝稳定的根源所在。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贡赋。

第二:礼乐制度的推广

西周立国后,周公提出了“礼乐”的概念。夏商王朝也存在礼制,但是制度不健全。周公权衡了前朝礼制的利弊,创造了一套符合周朝的礼乐制度。这种制度,从天子到庶民,都必须遵守。这种礼乐制,为周王朝提供了政治、文化基础。所有周朝人都形成了遵守礼乐的思想共识,对核心统治产生了向心力。

第三:东部洛邑建立

西周虽然击败了殷商,但是,殷地的子民对西周的归属感不强,甚至,有些殷商贵族对西周抱有敌视态度。显然,殷地的形势是西周立足中原的巨大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隐患,西周在东部建立了洛邑,也就是后来的成周。因为有东部地区的成周,战争爆发犬戎攻破镐京后,周王室可以及时迁到东部,延续国祚。

第四:尊崇周朝中央的道德至上

周朝的王权并不强大,出现了“虚君”现象。正因为周王朝的权力不强大,诸候才不会轻易篡守。表面上看,周天子根本没有对地方的控制力,每个诸候都有自主权,不过,这也是周王朝稳定的最关键原因。东周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周天子仍是名义上的分封核心,是诸候共尊的共主。不论是那个霸主国,都要从名义上受周天子制辖。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像傀儡一样,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实权。但是,根本没有诸侯敢站出来公然对抗天子。只要敢与周天子叫板,挑战表面上十分弱小的王权,其他诸候一定会群起而攻之。楚王公然问鼎轻重,立即遭到天下人的讨代,反而身为霸主的齐桓公提出了一套“尊王攘夷”的套路,才能让齐国在霸主地位上坐稳,避免招致其他诸候国讨伐。

第五:生产和制造集中在中央

周朝时期的最高生产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周朝中央,甚至诸候国都不具有。生产力最直接的体现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央掌握了最精美的青铜制造工艺,并把这种工艺上升到神受,各个诸候国朝贡或做出重大贡献的时候,赏赐精美的青铜器是最重要的。生产和制造工艺集中在中央是周朝国运长久的重要原因。

中国朝代中,朝代时间最长的5个是哪几个?

五个朝代依次为:

1、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3、夏朝:约前2070-前1600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

4、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件,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7年。

5、宋朝:公元960年至公元1276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 的观念。

因此“朝”类似现在所说的“国家统治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并非等同于现代定义的“国家”(国在中国古代从部落联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诸侯国”,是一种地方政权管理单位);“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 “朝代” 理论也都不是近代学者发明的,也是古代官方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法则。

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秦朝”与“秦国”不算在一起呢?很简单,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为天下共主者才敢称朝,而古人认为称朝与称朝前是不一样的,所以秦朝统一后称”朝”了,而秦还未称朝前就是秦国,仅是一个地方政权。春秋战国诸国也没有称朝,当时唯一的朝是周王室;西汉亦同,刘邦虽早已是汉王,但在称朝前并不被认为是汉朝的一部分。

夏商周也跟秦汉的状况一样,他们在还没称朝前虽已是独立政权,但因为还没成为天下共主也没称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历史都只从推翻前朝成为共主后开始算。在魏晋南北朝开始,不管是否统一天下都敢称朝,只是这些分裂的政权往往都不会承认对方有称朝的资格。

参考资料:朝代-百度百科

什么朝代时间最长

周朝朝代时间最长,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哪个?

中国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扩展资料:

周朝国祚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国运,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夏王和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体制。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