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中堂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清代中堂大人)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的中堂大人是什么地位

原来,"中堂"只是一种尊称,不是官职,最早起源于唐代,清代是也是高官的尊称。

在清朝六部中,各有尚书二人。一满一汉,大堂上左右对坐,而大臣如果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则坐大堂中间,称为“中堂”。

而清朝常指在职的官员为“大人”,到清朝后期已经很普遍,有文献记载,一般四品以上的京官,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者,无不称之为大人。

那么,“中堂大人”也就自然成了一些朝廷这些高官的门生故旧、下属包衣口中所长挂的名词了。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以从二品到正一品不等。

可见,虽然中堂的品级并不统一,但一般都不会低于二品以下。

扩展资料:

唐代曾设置政事堂来作为宰相机构,唐高宗末年,将政事堂办公机构固定在中书省,政事堂也曾一度改称中书门下。所以称宰相为“中堂”。

明代,不设宰相,大学士逐步掌管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明朝开始设置内阁,由内阁来处理政务。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实际掌握这以前宰相的权力,他们在内阁办公,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 所以称大学士为“中堂”。

清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不过这只是尊称,并不一定代表实际权力,清朝自雍正朝设置军机处后,实权由军机处掌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堂

中堂到底是多大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相当于今天的总理这个位置,正国级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清朝才有中堂,中堂都是一品大臣,由于明清都没有宰相所以清朝的中堂相当于古代的宰相虽然没有当时的宰相权利大,并且中堂有几个。

中堂是一个元代沿称。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大学士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后来中堂成为一尊称。

《池北偶谈》卷一 谈故一载:“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于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于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来源:党建

中堂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中堂大人相当于现在的常委官职。

中堂大人是大学士,古代的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平时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就被称为“和中堂”,晚清时期的李鸿章,也叫做“李中堂”。

“中堂”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皇宫里宰相的办事机构被称为政事堂,它是中书省的一个常设机构,有时候也被称为中书门下,根据这个称谓也把宰相叫做“中堂”。

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职,而是让内阁来处理政务,而在内阁中的大学士一职,代替了原来的宰相。大学士办公的地点还是在中间,东西两边是中书,所以此时的大学士被称为“中堂”。

明清时流行中堂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清朝中堂相当于什么官?

清朝中堂相当于正一品官员。

清朝的六部也由大学士兼管,六部尚书同样也是满汉两个人掌管,办公的时候就坐在大堂的两边,如果其中有一个大臣是大学士的话就会坐在中间,“中堂”之称也就由此而来,除了内阁大学士之外,协办大学士也使用这一个称呼,中堂逐渐成为对大学士的一种尊称。

不过中堂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虚名,以表示对官员的尊重,并不代表着拥有实际的权利。清康熙年间,具有决策权的是南书房,派几名大臣在南书房值守,参与政务商议,只不过它不算是正式机构。

历史沿革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大约有三到六名官员,成为朝廷政权中枢,基本上皇帝颁发的诏令都出自这里,但是正式的诏书还是从内阁发出来,于是内阁还是名义上的宰相机构。

正如前面所说的和珅被大家叫做中堂,是因为他曾经是武英殿大学士,后来又升为文华殿大学士,这在当时是特别尊贵的品级,所以被称为“中堂”也就无可厚非。另外他也实际掌管清朝经济、政治、军事大权几十年,身居百官之上,出访的时候总是享受宰相的礼遇。

清朝的官职中"中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中堂不是官职,是尊称,清朝多称呼丞相职。  因为明朝以后就没有丞相了,以内阁大学士代丞相职,清朝又设立了更高的机关-军机处。中堂就是称呼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

而清朝的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

中堂是一个元代沿称。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

清代大学士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清代包括协办大学士均用此称。后来中堂成为一尊称。

扩展资料:

到了清朝以后,基本上都是在明朝的基础上稍稍的做了一些整改。一人之下的就成立军机大臣,而内阁大学士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但是,又为了满足他们的权力欲望,就让他们担任相当于现在部门总管的职务。

那时候满汉官员分成东西两边,坐在中间的大学士就被称为“中堂”。到了后来只要是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但是品级还是在正三品以上的。就比如李鸿章,他在晚年的时候也是被人称作“李中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