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

传奇风云人物事迹?

滕增寿 男,1938年生。浙江东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十大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至今,在滕增寿的带领下,温州玻璃钢建材厂从一家小穷亏的国营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亿多元,工业年产值18亿元,创利润8000多万元的集团公司,整个集团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首批转换经验机制好的典型国有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512家重点国有企业,同年组建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浙江东日”股票,是温州市唯一的上市公司。

王均瑶 男,1966年生。均瑶集团公司总裁。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省、市政协委员,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1991年7月,王均瑶以一个普通农民创办天龙公司,并开辟国内首条私人包机温州至长沙的航线。1992年4月,创办中国首家私营包机公司,并开辟温州至上海包机班。1995年7月,在天龙包机公司基础上成立了均瑶集团公司。1994年创办均瑶航空饮品公司,牛奶已开发出8个品种10多个系列;1998年4月均瑶宾馆投入试营业。如今,均瑶集团已开辟航线50余条。分公司十二家,分布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王均瑶为报效社会至今已为公益事业捐款200多万元。

南存辉 男,1963年生。中国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1997年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经营大师”,浙江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南存辉把一个只有8名员工,年产值1万元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发展成为至今以正泰集团公司为核心的,拥有39个成员企业、800多个协作厂、500多家国内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在国外设有20多个公司和总代理结构的年产值16亿元的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产量、产值、品种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在全国同行中首家由国家工商局核准为无区域性集团。

杨介生 男,1960年生。上海锦丽斯企业集团董事长,上海市青联委员,长宁区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980年,杨介生以300元起家,克服困难,艰苦创业。1994年,杨介生成功将原上海衬衫三厂厂房改造成涉外写字楼——海螺大厦,1997年与上永物业有限公司合作,使100多位工人避免下岗,同年开始兴建4万多平方米的锦丽斯公寓,为旧区改造和安居工程作贡献。杨介生的企业累计为上海创造了300多个就业机会,配合了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目前,锦丽斯企业集团下属十多家公司,分布于温州、杭州、上海等地。杨介生还关注教育与科技,设立全国性苏步青数学奖,合计捐资教育累计一百多万元,并获1998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袁珙的传奇故事?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一位60岁的老翁,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城,按照约定的地点,他到达一家酒肆,因为口渴难耐,便要了一碗清酒,囫囵饮下。这位老翁名叫袁珙,是受好友之邀,来京城拜见燕王朱棣。好友约袁珙在这家酒肆见面,但袁珙到达后,竟然不见好友的人影。袁珙只好等待。没想到,突然一阵声响,9名身穿甲胄的侍卫突然出现在袁珙身后,目光如炬,直盯着袁珙。袁珙不慌不忙,来到第五个侍卫的跟前,双膝跪地,非常轻声道:“大明朝未来的皇帝,为何如此轻贱自己?”那名侍卫大惊失色,连忙将袁珙请入早已准备好的房间。这名侍卫的真正身份,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袁珙的身世比较凄惨,宋朝末年,蒙古人南下,宋朝臣民大幅南迁,在浙江宁波有一位叫袁镛的官员,在宋度宗时期曾高中进士,担任判官。元朝大军攻破宁波时,袁镛宁死不屈,全家17人被杀,唯有小儿子袁泽民跳河逃走,从此隐姓埋名。到了元朝末年,袁泽民有一位孙子,名叫袁珙,博学多识,年轻时遇到一位叫别古涯的僧人,从此学会了相人术,擅长给人看相。成为明朝初年最著名的相士,他所看之人,百无一误。这就是为何他能在9名侍卫中,一眼就认出朱棣的原因。

范绍增传奇故事?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鸿门宴”。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

01

说到范绍增,他的一生确实很传奇,难怪有多部影视作品选他做主角。他1894年出生在四川,父亲是当地的乡绅,家境富裕,但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有机会就会钻到茶馆听说书,出于对侠客、江湖的向往,十几岁时就加入了袍哥会。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袍哥,这是一个在四川盛行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帮会组织,与青帮、洪门齐名,直到1949年以后才被国家取缔。

不过范绍增虽然对闯荡江湖充满向往,但他心中也明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革命,要推翻旧社会。

就这样,他参加了讨袁起义,成为了北伐军中的一员,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1923年他被杨森收编,1925年时又随杨森一起,投到了老蒋的麾下,被任命为第20军第7师师长。

范绍增虽然外形看起来有些憨,但他却是极其有原则明事理的人,更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抗战爆发后,他主动请战要抗击日寇,1938年,老蒋给了他一个88军的番号,却既没有补给也没有兵源,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宋耀如传奇故事?

宋耀如先生出生于1863年,在海南一个普通家庭,他们家境在早期也过得其,但是宋耀如的父亲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慢慢家境就变得贫寒。但是母亲比较有文化修养,所以宋耀如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就有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对诗词的韵律也比较熟。正因为年少求知的心,在这个小地方无法困住他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十岁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机会到来。

他的舅舅膝下无子,在美国做生意混得风生水起,这一次回到海南探亲见到了宋耀如聪明好学,喜欢得不得了。而宋耀如也有游学远方的想法,在其父亲的同意下,和他的舅舅一起到海外去谋生。宋耀如,在美国求学期间确实是遇到了很多的贵人,这些人帮助了宋耀如完成了学业。

宋耀如完成大学的学习之后,被授予了见习牧师的称号,从此这个年轻人便以一个传教士的身份游走于东方和西方,并且做出了一番影响历史的事业。他回国后,一开始就是传教,他的创业之路,也很艰辛。最初的时候,他自制的小船在昆山和上海之间搞营运,大约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筹足了建教堂所需要的费用。以这种冒险精神,让他迅速积累了一大批财富。

清末明初的时候,中国的社会虽然混乱,但是世界上的人们也称之为是冒险家的乐园。因为从社会学角度讲的一个社会即将变革,一个崭新的社会还未定型之际,机会是更多一些的。宋耀如能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成为一名上层精英,奔走教诲,驰骋商海,投身革命,创造出一个从学徒到享誉海内外的爱国实业家,塑造了从虔诚的基督徒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的辉煌的人生。

宋耀如先生后来也被保送他学习的那个美国海军将军评价说,送宋耀如入学这件事情,那真是一个让他一生难忘且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影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现代史。宋耀如培养孩子的时候,家教是非常的严格的,他经常会说一句话:叫做先培养孩子做人,然后再培养他们做伟大的人才。

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


宋耀如,他有三个女儿,分别叫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也可以说宋耀如先生是宋氏王朝的缔造者,纵观历史,也只有一个人跟他相似,这个人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叫做独孤信。独孤信的也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的皇帝,隋朝的皇帝,还有唐代的李渊。但是独孤信的女儿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宋氏三姐妹。

王阳明的6个传奇故事?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5、“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

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

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传奇人物事迹故事(传奇人物事迹故事简短)


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

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刷子李,这样的传奇人物的故事?

《刷子李》讲述了一个粉刷匠的传奇故事。此人手艺极高,外号刷子李‘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一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么一个自信能干的人,在一次刷墙时一,被徒弟曹小三看到了“破绽”—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小说极力写徒弟的恐慌,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而师傅呢,却神情镇定地喊徒弟过来看“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原来是刚才抽烟时一不小自烧的一个小洞。

刘传健机长传奇故事?

& & &&2018年5月14日7时08分,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飞行在9800米的成都上空,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突然出现裂纹。

& & & 刘传健发现后立即向地面管制部门发出备降信息,并让副驾驶发出7700遇险信号。此时,玻璃碎裂向外四散,驾驶舱门自动打开,座舱失压,自动驾驶设备故障,飞机剧烈抖动,情况万分危急。

& & & &刘传健忍受着极端低温、缺氧、强风和巨大噪音的恶劣条件,实施全手动操作飞机。他左手紧握操纵杆,尽力控制飞机状态,右手竭力去拉位于左侧的氧气面罩,飞机迅速左转飞向成都双流机场,并开始紧急下降。由于设备损坏和风噪,他无法得知飞行数据,无法通过耳机与地面建立正常双向联系。刘传健凭借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在充分考虑地形和安全高度前提下控制航速和航迹,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操控飞机艰难下降。

& & & &7点46分,刘传健操纵飞机以近乎完美的曲线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面对34分钟的极限考验,刘传健以无一失误的手动操作,与机组有序配合,无惧生死,力挽狂澜,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2018年5月14日,3U8633重庆-拉萨航班在9800米巡航阶段,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爆裂脱落。面临失压、缺氧、极低温、强气流、部分仪器仪表失灵等复杂情况,责任机长刘传健与机组、乘务组临危不乱、有序配合、正确处置,全手动操纵飞机飞越高原高山地形,最终平安备降成都,保障了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李晓梅的传奇故事?

(一)李晓梅来自甘肃渭源县会川镇。二十四岁时,她凭借在滩地里种植中药材、发展加工业,为自己开启了成功之路,也让村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

(二)带领村民赚到“第一桶金”后,李晓梅把目光投向了渭源县的特色优势产业——马铃薯。她从头学习马铃薯繁育知识,历经多次失败后,才摸索出成功门道。

(三)正当李晓梅的事业渐入佳境时,一场灾难来临。她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双腿失去知觉,造成高位截瘫。自此,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前行。

(四)挫折差点击垮李晓梅。然而,在她背后,有一起奋斗的员工和农户,有积压待售的种薯,还有最初的梦想和支持她的家人……这些激励着她继续向前。

(五)回到工作岗位的李晓梅,迅速投身于发展马铃薯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她向乡亲们推广马铃薯良种种植,带动两千五百余户农户增收。

(六)如今,李晓梅的公司已成为集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种植、销售、主食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服务为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