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玛多县海拔多少米(玛多县县城海拔多少米)

玛多县海拔一般人能适应吗

一般人刚来没多久是适应不了的。

平均海拔4500米,如果不是长期居住高原的人是非常难适应的。

玛多县,别名玛多,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海拔高度是4200米左右。

玛多县黄河乡海拔多少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黄河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玛多县黄河乡海拔4215米。

具体请见如下测得的海拔高程:

玛多县中学生海拔4230米帐篷里复课,高原地区的孩子更能吃苦,对吗?

玛多县中学生海拔4230米帐篷里复课,高原地区的孩子更能吃苦,对吗?

近日有非常让人泪目的片段上了热搜,很多人对此点赞评论。在高原地区玛多县海拔4230米的地方,一堆中学生在帐篷中复习功课,他们脸上洋溢的是属于高原的特色,高原红,但眼睛中流露的是对知识的渴望,那份真切与当下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不禁纷纷感叹,到底是高原地区的孩子更吃苦。

但这种说法一定正确吗?我感觉不然,一个孩子的天性跟性格其实与后天影响比较重要,平原地区跟高原地区的区别只是环境的不同,高原地区的环境更为恶劣,因此导致了高原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因此在后天的培养中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在更艰苦的地方生存,而对比那些养尊处优的学生来讲,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孩子遭受一点挫折,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应该的,他们早早的为孩子铺好了道路,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一路跟随着成长。

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知心姐姐卢勤也曾说过:“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 是啊,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毅力、意志的较量。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自己解决。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作加油充气、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发生7.4级地震的玛多县长啥样

2020年时自驾穿越过玛多县,正好路过了震中附近,带大家用镜头看一下玛多县和本次7.4级地震的震中附近长啥样,讨论一下地震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源头会造成如何的影响。

说起玛多县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就在玛多县,同时玛多县也是著名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腹地。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气温-4 ,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黄河发源于玛多县境内的约古宗列曲和那卡日曲(“曲”在藏语里是河流的意思),自西南汇入扎陵湖、鄂陵湖两大湖泊,由东南流出,湖心偏南即是黄河的主流线。

震中西偏南220公里,约古宗列曲发源地立的黄河源的石碑。这里的海拔是4600米多,我们去的4月份黄河源还是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

震中西北129公里,有一户牧民人家。我们走到这里时迷路了,只能找当地牧民问路。牧民不会说汉语,交流起来很困难,最后靠手比划着才问清楚了去往扎陵湖的路线。

震中西北106公里,扎陵湖冬季南岸的土路,远处大片的白雪覆盖的就是扎陵湖的湖面。

震中西北101公里,扎陵湖上的日落,去的时候天气不好,但依然能看到扎陵湖附近的景色是非常壮美的。同样的,大片白雪覆盖的就是已经被封冻的扎陵湖的湖面,这里海拔4300多米。

震中西北100公里,在扎陵湖的南岸有一小块没有封冻的活水,高原上有很多温泉,在这种没有封冻的水面附近都能找到温泉。

震中西北36公里玛多县县城。玛多县全县总人口14400人,人口密度为每2平方公里1人,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藏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玛多县县城很干净整洁,基本都是近几年新盖的建筑。

由于路过时间比较赶没有拍照,只能从做好的视频中截取一下画面。

本次7.4级地震的震中就在玛多县城西南36公里的地方,不知道对这个新建整洁的小县城影响如何,希望当地的居民能够平平安安!

震中西北26公里的G214国道的照片,估计这里的路应该断了,至少是毁损地很严重。

震中西偏北22公里处,X732县道边上遇到一匹狼。玛多县境内的生态环境很好,有很多野生动物,常见的包括狼、藏狐、藏野驴、藏原羚等等,还有很多野鸟,这里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威力巨大的地震估计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震中西偏北19.5公里处看到的藏原羚。这些野生动物就在当地的乡道附近不远吃草,对人类已经比较习惯了,远处的黑点是当地牧民的牦牛群。

震中西偏北18.5公里处,成群的野鸟。在玛多县境内有很多的湿地,这些湿地是当地生态环境重要的一部分,很多野生动物就栖息在这些湿地周围。

震中西偏北18公里处的藏野驴群,藏野驴比藏原羚胆子更大,也更敢靠近人。你经过时它会抬起头看着你。藏野驴同大熊猫、藏羚羊一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震中正西7公里处,这座桥应该是万里黄河上的第一座桥,桥下的黄河依然是清澈的,这里的黄河并没有被黄土高原泥沙沾染。桥后面就是黄河乡,一个不大的村落。这里离震中非常近,十分担心黄河乡人民的安危,希望救援力量能够第一时间赶到!

震中南偏东6公里处,这里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栖息地。

同样是在震中南偏东6公里处,就在上图拍摄的黑颈鹤的边上,就有一群藏野驴。

震中东南8.7公里处的一个小湖泊,有很多野鸟群在这里栖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地震对于震中附近的湖泊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有很多湖泊都是因为地震而消失,如果这些湖泊消失的话,对当地的生态会产生复杂的影响。

震中东南17公里处的黄河,河面已经封冻。黄河自扎陵湖、鄂陵湖流出后经过玛多县腹地河面逐渐宽阔,7.4级地震可能会对黄河源头的水系形成巨大的影响,让河流改道、湖泊干涸,对黄河上游生态所造成的影响应该需要科学家做出严谨的评估。

震中东南25公里处,藏族英雄格萨尔王征战过的地方,路边有一个插满了箭簇的雕塑,上面挂满了各种经幡。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

震中东南46公里处,这里的道路经常会被附近的湖水淹没,在冬季湖水封冻后就会形成一大块冰面,只有四驱越野车才能够通过。所以在当地气温回暖前,基本不会有人从这些小路经过。

震中东南47公里处,在玛多县除了黄河水系外,还有很多这样雪山融水汇集成的小河,小河与湖泊、湿地构成了当地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

震中东南52公里处的霍科寺。这里是一个无名小村庄,村里有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霍科寺,在藏区只要有村庄,大概率都会有寺庙。而霍科寺级别较高,拥有供喇嘛读书的佛学院。

霍科寺距离震中也不远,如果西宁都震感强烈,那么这里的灾情一定不轻,希望救援力量能够及时到达!

震中东南80公里的村庄,有一个巨大的玛尼堆。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村里还有藏民围着佛像朝拜。这里的藏民信仰都非常虔诚,每天除了放牧、做家务外,还有一个日常就是拜佛。

村里新修的一座华丽的佛塔,当时还没有开放,不知道这次地震后这座佛塔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远眺这座宁静的藏族小村,希望当地的藏族同胞能够平平安安!

震中东南106公里的黄河。这里的黄河河面已经开始拥有了磅礴的气势。

震中东南143公里的查朗寺,这里相传是格萨尔王王宫所在地,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影响较大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之一。查朗寺拥有华丽的金顶,以及一个巨大的天葬台。

震中东南152公里的达日县县城,相比于玛多县县城,达日县县城人口众多、也更加发达。估计这里应该受灾也不轻。

玛多县以及附近的达日县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地理和 历史 人文资源,希望救援力量能够及时抵达,希望当地的居民能够平平安安,希望自然地理环境不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希望野生动物们能够继续留在自己的家园!

#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

更多阅读

有对比才有伤害!人类第十次成功登陆火星,第六次成功释放火星车

打脸美国!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出口国

中国的星辰大海,会不会是美国的大坑?

美国分裂之资本大战

青海省玛多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玛多县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青海省海拔比较高的县,县城海拔超过4000米。

玛多县是黄河源头,黄河就发源于玛多县。该县是纯牧业县,藏族人口比例极高。那里几乎没有树,只有草原、高山、河流。

玛多县海拔多少米(玛多县县城海拔多少米)玛多县海拔多少米(玛多县县城海拔多少米)


玛多县属于哪个市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之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属于高原平原。[31]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接壤,东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接壤,西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接壤。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全年没有四季,只有冷暖四季,是中国人类生存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黄河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功能平衡区。[31]玛多县作为黄河的发源地,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中华水塔”之称。其中,扎陵湖和鄂陵湖这两个“姐妹湖”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列为世界重要湿地。[31]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5]辖2乡2镇。截至2019年底,全县户籍人口15845人。[42]人口密度为每2平方公里1人,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是藏族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31]2020年,玛多县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67.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3元。[32]2018年10月13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援建的玛多4.4 MW光伏扶贫联村电站12日正式并网发电。这座电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光伏扶贫电站。[1]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玛多县退出贫困县。[2]

果落州玛多县海拨多少米

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海拔:4267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