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江南丝竹十大名曲欣赏(最好听的江南小调)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江南八大名曲?

江南八大名曲是江南丝竹乐流派经常演奏的曲目,分别是:

《欢乐歌》

《云庆》

《行街》

《四合如意》

《三六》、

《慢三六》、

《中花六板》

.《慢六板》

共八首,被称为“八大名曲”。而江南丝竹又是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一般认为它发源于苏州太仓,曾在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非常流行。辛亥革命后,江南丝竹在上海地区得到发扬光大,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八大名曲”是他们经常演奏的曲目。另外,除去八大名曲,《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比较流行。

江南丝竹乐队编制一般是7-8人,少则3-5人。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因为乐队以丝弦搭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1860年以前(清朝《秘传鞠氏琵琶谱》个手抄本当中已经载有《四合》一曲)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行,不过农村和城市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蛮广,农村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涉及的乐器:

笛子演奏注重气息个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

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搭勾音,尤其是各种滑音技法,构成之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个个性。

最后如果你对这些八大名曲感兴趣,可以听一下陆春龄专辑的《江南丝竹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是什么?

江南八大名曲,是江南丝竹八大著名乐曲。计有《云庆》、《熏风曲》、《欢乐曲》、《三六》(又名《梅花三弄》)、《慢三六》、《行街》、《慢行街》、《四合如意》(又名《桥》)等。

谓行街,就是在街上行走,是一种边走边演奏的形式。

这首乐曲又叫《行街四合》,因为经常用于婚嫁迎娶和节日庙会巡演而得名。有两个版本并存。一是由《小拜门》、《玉娥郎》、《行街》及其变化重复部分组成。

二是由《行街》、《快六板》、《柳青娘》、《快六板》、《行街》尾声组成。二者不论其组合的曲牌有所同异和多少不一,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行街》及其变奏为主体,所以它们都属变奏性的联缀体。

扩展资料:

四合如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四合是曲牌名,包含由多首曲牌联合成套之意。此曲又名《桥》,为丝竹素材汇聚而成的综合大曲。

《四合如意》因流传地区不同,有《苏合》、《杭合》、《扬合》等不同版本,其中以上海地区流行最广,是一首由八首曲牌联缀而成的大型套曲。包括《小拜堂》、《玉娥郎》、《巧连环》、《云阳板》、《紧急风》、《头卖》、《二卖》、《三卖》。

乐曲以散板开始,接下的慢板是《三六》的放慢加花,此曲最大的特色是在后半部分的“卖”,由多种丝竹乐器轮流独立演奏,演奏者可即兴发挥,争相献技,有相互传接和竞赛的意义,故又称为“赛”,演奏者彼此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并与合奏穿插进行,相逐成趣,变化自如。最后丝竹齐鸣,渲染出一种热闹欢腾的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丝竹八大曲

江南丝竹有哪些代表作

杭州“江南丝竹”为杭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江南丝竹”诞生于江浙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旧时习惯称为“丝竹”, 素以“花(花彩)、细(纤细)、轻(轻快)、小(小型)、活(灵活)”为音乐风格特点。在浙北普遍演奏的传统曲目有《中花六板》、《三六》、《慢三六》、《慢六板》、《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等“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曲名时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1苏武牧羊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2琵琶词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3寒江残雪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4妆台秋思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5熏风曲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6汉宫秋月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7怀古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8塞上曲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09青莲乐府

中国江南丝竹十大金曲-10洵阳夜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