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作品《陶者》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翻译】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罗绮者是什么意思?

指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蚕妇》是北宋诗人张俞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社会现实。“罗”是一种颜色素淡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是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罗绮”就是丝绸做的衣服。

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罗绮,是汉语词语,拼音是luó qǐ,意思是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释义

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


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3、喻繁华。

出处

汉 张衡 《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绮。

《宣和书谱·褚遂良》:“ 遂良初师世南,晚造羲之,正书尤得媚趣。论者况之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盖状其丰豓雕刻过之,而殊乏自然耳。”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

宋 柳永 《迎新春》词:“徧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应该是有钱有权的人吧。

描写当家艰辛的古诗?

1、《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白话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竹石》

【作者】郑燮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话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上堂开示颂》

【作者】黄櫱禅师 【朝代】唐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白话翻译:

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4、《蚕妇》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白话翻译:

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

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5、《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白话翻译: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赞美辛勤付出的古诗句?

1、《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蚕妇》【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4、《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古诗句中关于动物:不是养什么人?

词语不是养什么人,柴门闻什么吠,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不是养蚕人】、张俞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柴门闻犬吠】、《逢雪宿芙蓉山人》 ——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绮有yi这个读音吗?

没有yi这个读音。

拼音qi

部首纟

笔画十一

结构方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绮qi

①有花纹的纺织品。《汉书高帝纪》:“贾人毋得衣锦、绣……”张愈《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罗:轻轻有稀孔的丝织品。)

②美丽,华丽。《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观其廓庑绮丽,”(廓庑:指房舍。)引申为珍贵。李白《扶凤豪士歌》:“雕盘绮食今众客。”

与江上渔者意思相同的诗句?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江上行人来来往往人,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但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冒着风险)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与这首绝句异曲同工的还有: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两首都是五言诗,都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辛苦劳动,一个打渔,一个养蚕,却勤劳不能致富,换不来与之相对应的幸福生活,抨击了社会黑暗,生活在最低层的劳动人民被统治阶级压榨苦不堪言的严酷现实。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绞丝旁加个奇怪的奇读什么?

一、绮的读音:qǐ

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


二、汉字释义:

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蚕妇古诗带拼音(蚕妇古诗带拼音朗读)


1. 有文彩的丝织品:~罗。纨~。~襦纨绔。  

2. 美丽:~丽。~年。~霞。~语(美妙的语句,亦指华而不实之辞)。~靡。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纟

五、相关词组:

绮筵、绮丽、鹓绮、绮怀、绮幕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折、撇折、提、横、撇、点、横、竖、横折、横、竖钩

二、词语释义:

1、绮筵

华丽丰盛的筵席。

2、绮丽

鲜艳美丽。

3、鹓绮

绚丽的丝织品。

4、绮怀

犹言风月情怀。

5、绮幕

美丽的帷帐。

绞丝旁加个奇怪的奇读“qǐ”,绮。

绮,本义为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义华丽、美丽、精美。

详细释义

〈名〉

1.(形声。从糸(&ì),奇声。糸,细丝,与丝织品有关。本义 绮縠(有花纹的丝质衣裳);绮缟(文绘和细绘,为上等的丝织衣料);绮绘(有美丽文彩的丝织品);绮绣(彩色丝织品)

5.光彩。

流绮星连。——《七命》。注 绮合(各色锦绮会合在一起。比喻文采灿烂);绮云(美丽如绮的彩云)。

一个绞丝旁一个奇这个字是 绮读音 纟 释义:

1.有文彩的丝织品。

2.美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