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成语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出自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鸿雁传书起源于汉代,最早记载于《汉书》中,说的是汉朝的使者派鸿雁来传递书信给苏武。鸿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书信。

当时苏武作为使者出使匈奴,反而被匈奴扣留,西汉要求对方释放苏武后遭到了谎言的拒绝。所以后来想到了从天上射下一只带有书信的鸿雁的理由迫使匈奴将苏武放回西汉。古代鸿雁传书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通讯方法,的确是存在的。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也叫飞鸽传书,虽然鸿雁与飞鸽完全是体型和外貌都不相同的动物,但在通讯方面是完全可以对等的。因为“鸿雁”泛指一种运输方式,而古代人大都赡养家鸽以供传音。

苏武牧羊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历史,苏武作为西汉的使臣反倒被匈奴以非法囚禁的手段禁锢在了匈奴,无法回国。甚至在西汉要求归还使臣时,说出了苏武已经离开人世的言论。

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蚂蚁庄园

“鸿雁传书”一词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出自《汉书》,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与西域增进关系而派遣苏武出使西域,但苏武却被西域单于扣押,被迫沦为奴隶在草原上放羊,19年后,汉武帝再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苏武用“鸿雁传书”告诉使臣自己还在的事情,才被救出。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对苏武带来的礼物并不感兴趣,反而听从小人挑唆,将苏武等人扣押了起来,单于将苏武送到被海边上去牧羊。

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北海度过了较长的岁月,直到汉武帝死去,汉昭帝即位。

单于并不想放苏武回汉朝,向汉朝使者谎称苏武死了,苏武身边的侍卫,用尽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知给汉朝使者,并想出要回苏武的方法。

汉朝使者再次见到单于,按照想到的妙计,让单于认为苏武感动了大雁,让大雁将他的情况传递给汉昭帝,单于承认了谎言,并派人将苏武送回京城长安。

苏武没有因为权势、金钱屈服,反而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放在汉武帝派发的事情上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苏武侍卫想出的计谋,成就了“鸿雁传书”这个汉语成语。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邮票《鸿雁传书》

2014年5月9日,台湾发行了邮票《鸿雁传书》;第二天5月10日,大陆也发行了《鸿雁传书》邮票。这是海峡两岸联合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通过多情的鸿雁,传达了两岸同胞同根相连、血浓于水的深情,借助振翅高飞的鸿雁,期望搭建起一座连接海峡的“雁桥”,使两岸同胞得以团聚!

“鸿雁,鸿雁”,那是亲人的轻声呼唤,更是海峡两岸人们的深情呼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马头琴忧伤,歌声幽远,天空中传来鸿雁的声声鸣叫,那是对亲人的思念,那是对团圆的渴盼,海峡两岸人们的美好愿望随高飞的鸿雁直达天际,直到永远。

鸿雁传书源自于什么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典故。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匈奴人谎称汉使苏武已然死去,企图赖账不交还扣留的使者。汉朝有官员向匈奴单于交涉道:“我大汉天子在上林打猎时,射下一只鸿雁,大雁足部绑着苏武写在丝帛上的一封信,说苏武及其随员被你们软禁在某水泽边呢!”

匈奴单于大吃一惊,不得不把扣留的苏武释放。鸿雁脚上是否有苏武绑上的信,汉帝是否真的射下过大雁都不可考了,但“鸿雁传书”成了佳话。有人称邮差为鸿雁,即由此典而来。

鸿雁的象征寓意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在古代诗歌中,鸿雁一般比喻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最早是在《诗经》里出现的这个寓意,然后,后人多采取这个寓意。

鸿雁还有自喻,也就是以物喻人,喻意鸿雁孤高的形象。

成语“鸿雁传书”源自以下哪个历史

成语“鸿雁传书”源自以下的历史是:苏武牧羊

现在多被用来借指传寄书信。古代没有电话、电报这些远程通信工具,因此一些人会利用信鸽等飞鸟来传递信息。据传,汉代名臣张骞、班超等人在出使西域时,也是在用鸽子来与汉朝本土传递信息。

鸿雁是一种栖息在平原和草原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的大型候鸟,因此它们每年都会在南北往返。群雁飞行的时候,常常会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鸿雁南飞可以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鸿雁也可以指代书信,或者用来代称邮递员。成语“鸿雁传书”源自于汉代。

成语“鸿雁传书”源自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扣押了19年才回到汉朝。

在匈奴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还被迫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的茫茫草原上放羊。

为了不让苏武回归汉朝,匈奴单于还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再度与匈奴和亲,和苏武一起出使的匈奴的常惠才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和亲的使臣,并且想出了营救苏武的计策。

使臣对匈奴单于说,汉朝皇帝在上林苑射中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书信证明他还没死,匈奴单于见此在把苏武放回汉朝,"鸿雁传书"也成为千古佳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