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刘邦晚年叛乱的诸侯王是谁(刘邦晚年叛乱的诸侯王是谁扮演的)

本文目录一览:

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国号“汉”,中国历史上最为瞩目的一个大帝国诞生了。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有很多人不记得,在建立汉汉帝国过程中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齐王韩信(后徙为楚王)、梁王彭越、燕王卢绾。

然而,当刘邦坐稳了皇帝位后,面对着这些曾经为秦之暴政而立下功勋的诸侯王们,刘邦的做法很明确,他举起了手中的大棒,在汉初的这八位异性诸侯王中,除了赵王张耳因病而亡,长沙王吴芮传国五世外,余下的六位都不得善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汉初那些异性诸侯王们的最终结局。

1、韩王信

汉2年(前205年)11月,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大致辖治原韩国故地,都阳翟(今河南禹县)。韩王信本名韩信,后被封为韩王。为了与同名同姓的兴汉三杰之一楚王韩信相区别,一般习惯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战国末年韩国国王韩襄王的庶孙,他身材高大,英武伶俐,从小就胸怀大志。陈胜首义、群雄并起后,原山东六国中的楚、燕、齐、赵、魏纷纷宣告 复国,唯有韩国仍付阙如,迟迟没有复辟。于是项梁立韩国贵族韩成为韩王,以资号召。韩成引为凭靠的两个主要助手,文的是司徒张良,武的就是太尉韩王信。张良、韩王信一起跟随沛公刘邦由武关进入关中,目睹了轰轰烈烈的秦王朝灰飞烟灭。在刘邦与项羽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他们都是刘邦坚定的支持者。

韩王信积极参与鼓动汉王乘机“还定三秦”,然后东向以争天下的行动,并屡立战功。项羽杀害韩成、改立郑昌为韩王后,刘邦派韩王信率领一支部队,前去争夺韩 地。郑昌不敌韩王信,被迫投降。刘邦就做了个顺风人情,立韩王信做了韩王。其实,这时称他为“韩王信”,才算是名正言顺。韩王信对汉王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主动率领韩军配合汉军作战,以部将的身份自居。刘邦对此非常满意,两人合作无间,关系非常亲密。

天下大定后,刘邦把他从“天下劲兵之处”的韩国,徙封到太原,为他守边。太原是个是非之处,有凶恶的冒顿为邻,韩王信自然不得安生。他也知道刘邦不会容下他,最终亡命匈奴。后被汉军围于参合,战而死。

2、赵王张耳

汉4年(前203年)11月,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都襄国(今河北邢 台)。第二年秋天,张耳病死,谥号景王。他的儿子张敖袭封为赵王,娶刘邦大女儿鲁元公主为后。汉七年,刘邦经过赵国,张敖对刘邦百般尊敬,刘邦却待其十分傲慢。赵国臣子认为主公受到了侮辱,贯高、赵午等人决定在柏县安排刺客刺杀刘邦。这件事情赵王张敖没有参与也并不知情。事情败露后,张敖被认为叛乱押送到长安。贯高带着一众宾客扮作家奴到长安,受尽磨难为张敖洗刷冤情。刘邦很欣赏这些曾今密谋刺杀他的宾客们的高义,任用他们为高官,反而清白的张敖被贬为宣平侯,另遣宠姬戚夫人所生爱子代王如意为新科赵王,又一家异姓封国收归刘氏。

3、淮南王英布

汉元年(前206年)2月,项羽曾在戏下封英布为九江王,名列18诸侯王之一。汉3年12月,英布在随何的游说下叛楚归汉。汉4年(前203年)7月,刘邦改封他为淮南王,辖治淮南,都六(今安徽六安)。

平心而论,淮南王英布最初还是过了好几年威福自恣逍遥快活的神仙般的日子。但这一切,止于汉11年(前196年)。韩信、彭越相继被诛杀,英布感到恐慌。《汉书?英布传》载其“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英布手下有个臣子叫贲赫因为一些琐碎的事得罪了他,逃到京城,上告英布谋反。朝廷派人来调查,英布恐慌举兵反。刘邦率兵亲征,英布兵败被杀。汉12年(前 195年)10月,刘邦立3岁的小儿子刘长为淮南王。

4、楚王韩信

汉 4年(前203年)2月,刘邦曾立韩信为齐王。汉5年(前202年)正月,改封楚王,辖治淮北,都下邳(今江苏邳州)。

韩信是一个天才式的军事将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对于这样的人物,精明的刘邦不可能不防备,韩信要挟刘邦封王的时候更使刘邦有危机感。所以垓下决战刚一结束,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找了个无关痛痒的原因将他改封到楚。刘邦不放心把韩信留在有鱼盐之便,地势之险的齐国。徙封十个月后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可能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和陈平定计伪游云梦,擒获韩信。削去他的王爵,贬为淮阴侯,控制起来。韩信失去了王位,平日也十分郁闷,到了陈豨叛乱时,他准备在京城内响应,结果最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被吕后诱杀,三族遭夷。

汉6年(前201年)正月,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立胞弟刘交为楚王,立堂兄刘贾为荆王。荆王刘贾被率军反叛的淮南王英布击杀后,汉12年(前195年)10月,刘邦改荆国为吴国,立侄子刘濞为吴王。

5、梁王彭越

汉5年(前202年)正月,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大致辖治原魏国故地,都定陶(今 山东定陶)。彭越是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渔民出身,当过强盗。秦二世3年(前207年)冬巨鹿之战如 火如荼时,他才拉起一支千余人的小部队,就地转战。楚汉战争前夕,彭越所部发展到万余人马,漫无依归。汉元年(前206年)6月,他接受齐王田荣授予的将 军印玺,协助田氏平定三齐。次年冬南下助齐攻楚,但被项羽击败。4月,归顺汉王刘邦,被任为魏相国,获封建成侯。此后,部属发展到3万的彭越长期在梁地流 动作战,对楚军的后勤补给和后方基地造成了巨大破坏,多次迫使项羽分兵回击梁地,大大减缓了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汉4年(前 203年)秋,彭越再次攻占梁地20余座城池,并切断了楚军粮道,有力配合了其他方面汉军的作战。汉5年(前202年)11月,彭越率部与刘邦、韩信、英 布、刘贾及周殷等在垓下会合,围歼楚军主力,迫使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受封梁王后,彭越过了几年春风得 意的好日子。然而好景不长。

汉十一年秋,陈豨造反,刘邦亲征,经过邯郸征兵,彭越称病未至军前,结果刘邦大怒。彭越越发惶恐,更不敢见刘邦,但是他也没有听从部下劝他起兵的建议。一个流亡在汉的梁国罪臣举报彭越谋反。彭越被捕,刘邦把他贬为庶人,流放蜀地。在流放的途中,彭越碰到了吕后,陈述他的冤情,想回到故乡去,吕后答应了,两人一起回到洛阳,吕后向刘邦进言“彭越壮士也,今徙之蜀,以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吕后指示人再告彭越谋反,彭越被处死宗族被夷。 汉11年(前196年)3月,刘邦立儿子刘恢为梁王。

6、7、燕王臧荼、卢绾

燕王臧荼在楚汉相争之时,一直在观望,知道最后才倒向刘邦。臧荼在史书上记载很少,高帝六年秋,臧荼造反,刘邦亲征之,九月剿灭。后来刘邦把他自小的好朋友卢绾封为燕王。陈豨在代国造反,牵扯到了很多人,卢绾就曾经和他联系过,这事后来让刘邦知道了,他下令卢绾进京受审,卢绾拒绝。刘邦派樊哙、周勃率军攻打卢绾。卢绾并没有造反的心思,他还想着入京向刘邦亲自请罪。刘邦死后,卢绾亡命匈奴。

8、长沙王吴芮

长沙国是异性八王国中唯一存留下来的王国。也是诸国中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并且地理位置偏远,与南越交界。初代长沙王吴芮死后,他的后代传国五世,文帝年间无嗣,取消建制。

卢绾为何要背叛刘邦 历史上卢绾结局怎么死的

卢绾背叛刘邦的原因是吕后已经杀死了韩信、彭越等位高权重的功臣,而卢绾自己又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侯,所以卢绾担心刘邦和吕后会杀死自己。

卢绾的死因:卢绾最后是寿终正寝,刘邦驾崩之后,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庐王。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卒年六十三。

扩展资料

卢绾背叛刘邦,是因为他觉得会被刘邦杀死,卢绾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与燕“连兵勿决”。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往。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

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他对他宠信的臣下说:“现在不是刘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有病,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王和大功臣。”于是称病不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绾

刘邦分封的七大异姓诸侯王下场如何呢?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势力,一方面拉拢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张耳、英布、吴芮、臧荼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满足其重要将领割地分封的要求,陆续封了一些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不是刘姓宗室,所以称为异姓诸侯王。

当时异姓诸侯王共有七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张耳、吴芮在刘邦称帝不久就死了。

张耳死后,其子张敖即位为赵王。后来刘邦在剪除异姓王时被废掉王位。

吴芮死后,长子吴臣即位,在位八年。而长沙王一直传承到了第五代,长沙靖王吴著没有儿子,因而长沙王国被废除。长沙王国虽然只有45年,却是汉代以后异姓王国存在时间最长的王国。

刘邦称帝后大肆捕杀项羽旧部,令臧荼非常恐惧,于是反汉,汉高祖刘邦亲自征伐,臧荼被斩杀。刘邦改命卢绾为燕王。后来卢绾因为叛乱,带着家人逃往匈奴,最后在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对四人对西汉王朝的建立立有大功,力量最强,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之患。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韩王信,也叫韩信,不是汉初三杰的韩信,汉初三杰的韩信是楚王。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同年,楚王韩信在封国“陈兵出入”,被人告发企图谋反。汉高祖借口巡游云梦,会诸侯于陈,乘机逮捕韩信,带至洛阳,贬为淮阴侯。陈豨谋反,韩信与陈豨暗通声气,并于次年乘高祖率军平叛之机,图谋袭击吕后和太子。由于为人告发,被吕后骗至长乐宫钟室处死,夷三族。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的开始时间是公元前154年正月,结束时间是该年的三月,也就是这场战乱只持续了两个月,就被周亚夫、窦婴给平定了。

参与七国之乱又是哪七个诸侯王呢?他们分别是吴王刘濞(刘邦的侄子),楚王刘戊(刘邦的侄孙),赵王刘遂(刘邦的孙子,刘友之子),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后面四个全是刘邦的孙子,刘肥的儿子)。

那他们都是什么下场呢?

吴王刘濞,吴军是最强大的,吴军与楚军一起攻打汉景帝弟弟刘武的梁国,久攻不下,就转向攻打周亚夫的汉军,但是周亚夫坚壁清野,不和他们交战,吴楚联军最后粮尽,被周亚夫偷袭。

吴王刘濞带着一千多人跑掉,跑到了东越,东越本来有一万多人,汉朝就派人招降东越,东越就趁刘濞去劳军的时候,将刘濞刺杀,并将他的首级献给汉景帝。

楚王刘戊,吴王逃走之后,楚王自尽,被安葬在徐州狮子山的楚王陵,汉景帝同意按诸侯王的规格安葬。

赵王刘遂,赵王勾结匈奴一起攻打汉军,被曲周侯郦寄打败,赵王就固守邯郸城,吴楚兵败之后,匈奴不肯进入汉境,栾布与郦寄水淹邯郸城,赵王自尽。

济南王刘辟光,兵败被杀。

淄川王刘贤,派兵围临淄城,后兵败被杀,汉廷派济北王刘志(刘邦之孙,刘肥之子)成为新的淄川王,

胶西王刘昂,兵败自尽。

胶东王刘雄渠,兵败被杀。

七国之乱,吴王造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儿子刘贤,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下围棋的时候有矛盾,被刘启用棋盘砸死了,七个诸侯造反的原因是汉景帝推行的削藩令,这个问题最终在汉武帝时期,根据主父偃的推恩令,得到根本的解决。

刘邦建国后分封的18个诸侯王都有谁?

刘邦封的18个诸侯分别为:张敖,张耳,英布,臧荼,韩信、彭越,吴芮,卢绾,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刘濞。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后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时期,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于定陶_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