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用了多久的时间?

在《西游记》,唐僧取经共用14年《西游记》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唐僧的原型取经是花了十七年的时间小说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是在唐太宗贞观二年开始西行的,他途中经过了兰州、凉州、伊吾、葱岭、铁门,最后到达迦湿弥罗国。

艺术特色

《西游记》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玄奘西行时间 玄奘西行时间多长


玄奘西行路线最早开通于何时?

玄奘最早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5天4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古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西天取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哪一年回到长安的?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西天取经是在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回到长安的时间是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过程如下:

1、佛教至隋朝,分为南北二派,修行观点各不相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诚心求知的玄奘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2、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向当时唐朝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第二年,玄奘悄悄的自己就走了。

3、玄奘在西天,到过迎湿弥罗国、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等多个国家。并回国后著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

4、玄奘在西天的重要修行地点是那烂陀寺,在寺里呆了数年之久,被寺中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在其中学习听讲了大量的佛学著作,后期在那烂陀寺开坛作讲,玄扬佛法。

5、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玄奘在曲女城召开的佛学辩论大会,大会有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在大会上玄奘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印度戒日朝国王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玄奘西行的起止点

玄奘西行如图所示:

如果从被唐太宗否决,自己决定独自西行算,是从长安出发,这是公认的起点,但如果是从有想法离开家乡算,则是从洛阳算也可以。他西行的终点是古印度的那烂陀寺,但实际上在古印度也就是天竺转了一圈,所以可以说终点就在天竺即可

玄奘西行是什么时期

唐玄奘是唐朝的一个和尚。

玄奘(602 ~664),唐代著名僧人,法香宗创始人,洛州(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他出生于颍川,俗名“陈毅(Y)”。玄奘是他的法名,他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为了探寻佛教各流派的差异,在贞观元年西行五万里,历尽艰辛来到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获取真经。在过去的十七年中,我研究了当时佛教和道教的各种理论,带回了150件佛教遗物、7尊佛像和657部佛经,并长期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了75部佛经,1335卷。玄奘翻译的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楞严经》、《修行者地论》、《成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28个国家110个国家的山川、河流、城市、物产、风土人情。即《西游记》以他取经的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的爱国精神和对弘扬佛教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世界和平的使者。他本着无我、无我、无众生、长生不老、不怕生死的精神,西天取经,体现了大乘佛教、菩萨、渡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力远至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和精神现在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