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

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时间修改的?

1949-1983年之间,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1984-2004年年之间,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005-2014年年之间,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15年至今,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21新安全生产法总体方针?

一、安全生产方针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从我做起,持续改进。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


二、总体安全生产目标

不发火灾、人员重伤、死亡事故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


不发生职业病

三、202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指标

1.重伤、死亡、爆炸、火灾等重大事故为零;

2.轻伤次数≤3次;

3.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率90%;

4.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率100%;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6.隐排发现的安全隐整改率达95%;

7.安全投入保障率100%;

8.职业病为零。

2021年新安全生产法总体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不包括什么


生产的总方针是什么?

安全生产方针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遵循这一方针,这是因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各企业和主管机关的行政领导同志和各级工会,都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全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对安全生产绝对不应抱有任何粗心大意、漫不经心的恶劣态度。当生产任务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它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发生之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同其它。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回。到那时“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做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在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规划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经济承包等重大经济决策中应制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安全生产工作是永远没有完结的,安全生产的方针必须长期坚持。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四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为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我国生产安全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国家制订新的《安全生产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其意义在于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何时、何种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而安全工作要抓好,就必须做到预防在先,防范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的三个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三次变化:

1、1949-1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

2、1984-2004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3、2005年至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落实这一方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搞好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

因此,把这一安全生产的方针转变为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工艺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潜伏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要对生产中工艺操作、设备运行、人员操作等过程中的危险进行超前预测,科学预防,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近几年来,为了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更好地做安全管理工作,山西天脊化工集团供水厂在实际工作中做了以下科学实践。

国家质量安全方针是什么?

国家质量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2、“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3、“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质量方针是:安全第一,质量上乘,质量是安全生产的条件,安全是质量的保证。

我国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基石?

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基石,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所在。&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遏制煤矿等重特大事故的同时,加快实施治本之策,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把“综合治理”充实到安全生产方针当中,更好地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

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安全生产工作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