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亮度变化)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亮度变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亮度变化)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为太阳大气。

扩展资料:

光球

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光球是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约500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色球

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太阳的温度分布从核心向外直到光球层,都是逐渐下降的,但到了色球层,却又反常上升,到色球顶部时已达几万度。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

日冕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所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比太阳圆面亮度的百分之一还低,约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专门的日冕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阳

太阳的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哪个在外面,哪个在里面,哪个在中间?

从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photosphere)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

2、色球(Chromosphere):恒星大气的一层,包围在光球层之外。平时,由于地球大气中的分子以及尘埃粒子散射了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形成“蓝天”,色球和日冕完全淹没在蓝天之中。

只有在日全食的食既到生光(见日食)的短暂时刻内,观测者才能用肉眼看到太阳圆面周围的这一层非常美丽的玫瑰红色的辉光。

3、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从色球边缘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处,甚至更远。分内冕、中冕和外冕,内冕只延伸到离太阳表面约1.3倍太阳半径处;外冕则可达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日冕由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组成,其中主要是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高速的自由电子。

扩展资料:

一、色球的特性

1、色球层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层稀薄。温度有几千至几万摄氏度;但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

2、平时无法看到色球层,只有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暗黑日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弯红光,仅持续几秒钟,这就是色球的光辉。

3、光球顶部的温度为4300摄氏度,而色球顶部的温度却有几万度。这种反常现象到现在还没有找出确切的原因。

4、色球上最突出的特征是针状物。它们出现在日轮的边缘,像一些小火舌,偶尔腾出一束束的火柱。针状物从产生到消失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

二、太阳日冕层的温度平均为200万℃,局部温度可达1000万℃。而太阳的色球层可分为低色球层,厚约400公里,温度由光球顶部的4600K(K为热力温标学)上升到5500K。

中色球层,厚约1200公里,温度缓慢上升到8000K;高色球层,厚约400公里,温度急剧上升到几万度。太阳的光球层的温度约为6000K(约为5727℃)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色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冕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中心从内向外依次是核反应层、辐射层、对流层。

光球层

光球,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

色球层

色球:恒星大气的一层,包围在光球层之外。平时,由于地球大气中的分子以及尘埃粒子散射了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形成“蓝天”,色球和日冕完全淹没在蓝天之中。

日冕层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日冕是太阳最外围大气。日冕的范围很大,用日冕仪只可以观测到接近太阳表面的那部分日冕,一般叫做内冕。

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内冕密度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密度也低于地球大气的十亿分之一,几乎接近真空。日冕的形状很不规则,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呈扁圆形,结构也很精细,在太阳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动的“冕流”伸向远处,太阳极区则有一些纤细的羽毛状的“极羽”。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是什么?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的大气有三层,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但是3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底层或最里层。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

虽然整个说来光球是明亮的,但各部分亮度却很不均匀.在非扰光球中布满米粒组织,估计总数达到400万颗.在光球的活动区,有太阳黑子,光斑,偶尔还有白光耀斑.它们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都相差悬殊。

平均的非扰光球上每平方厘米每秒发出的辐射流量为6.3X10 尔格,由此可算出光球的有效温度为5500度。

这一辐射流量是各波段辐射强度的总和。光球的温度随高度而不同,在从内部向外,温度逐渐降低.光球与色球的交界处,温度降到最低值,只有4000多度。

亮度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是什么?

太阳的光球层在里面,色球层在中间,日冕层在外面。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光球高度的函数

光球为平行平面层,即在同一水平层次,各种物理参数都有相同的数值。换句话说,每个参数都只是高度的函数。

光球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状态,即没有大规模的物质流动;米粒组织、黑子、光斑等不均匀结构可以一概忽略不计;存在局部热动平衡,因此常用的物理定律 [普朗克定律、玻耳兹曼分布、萨哈公式等] 都可以应用;不考虑磁场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研究,天文工作者已建立了不少光球结构的模型,下表就是其中一种,它列出了温度T、气体压力Pg 、电子压力Pe、粒子数密度N、电子数密度Ne、物质密度ρ等参数随连续光谱在5000埃处光学深度τ和几何深度z的分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