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大学生情绪abc理论案例分析 大学生情绪abc理论自身案例

首先,从“情绪是什么”的问题导入,讨论在案例中“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消极或积极影响)”问题,接着引出“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如何处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的问题,由此介绍情绪的ABC理论,并通过游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深入学习环节提出“负面情绪也有好处吗”的问题,结合案例巩固ABC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最后介绍几个“情绪排毒”的方法,帮助情绪适应不良的学生学习如何解除负面情绪的困扰,同时增强学生面对不良情绪时的信心。 心理上,青春期身心发展较快,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初二学生容易认为自己身心发展已经成熟,可能会有自以为是、渴望独立的思想,不习惯老师和家长的行为约束和管教,逆反心理出现;另一方面,他们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不合群,于是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如果不能认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利弊,并有效管理这些情绪,学生很可能会出现逃避、欺骗、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2.思考:负面情绪一定带来消极影响吗?是什么决定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好坏? 3.再次巩固ABC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情绪管理可以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获得提升自我的能量”之类的结论。 1.学生看案例时注意思考,教师注意引导。 2.学生交流时教师要下到班级中去听,然后在讲解前小结。 3.本环节用时约25 分钟,讲解环节15分钟,游戏环节10分钟。 学习环节二 (总结提升) 通过新案例,让学生在加深对ABC理论理解的同时,理解到负面情绪也有积极作用。 情绪故事二: 《负面情绪也有好处?》 1.教师给学生展示案例,以“图文故事+两难选择”的形式呈现,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和举手回答。 对于中学生来说,有效管理情绪是成长必须掌握的本领。本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了解情绪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应用ABC理论管理情绪和面对负面情绪,并在学习情绪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同理心,学会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人,以及培养面对消极事件时的积极心态。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究其原因,可从生理、心理和升学压力三个方面来分析。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看一个关于帮助他人应对负面情绪(学习如何安慰)的视频,提醒学生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教学活动 备 注 导入环节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表达情绪的图片和词语,让学生初步体会情绪是什么、有哪些。 1.教师给学生展示案例,以“图文故事+两难选择”的形式呈现,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和举手回答。 2.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情绪管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情绪管理? 3.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情绪管理”的学习,而后结合故事案例讲解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 5.通过提问引出“情绪的ABC理论”,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方法的使用,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小组讨论和抢答环节,活跃气氛。 生理上,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一方面他们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他们大脑中负责情绪管理的脑区还未发展成熟,过剩的精力容易激发争强好胜、冲动易怒的情绪,如若不加以管理而放任这些情绪形成性格,不仅不利于人际交往,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学习上,初二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初二的知识内容相比初一要多得多、深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学习,进一步导致成绩两极分化,加上老师、同学、家长的多方期望和压力,学生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情绪适应不良,甚至诱发心理障碍。 难点:学习用ABC理论来管理情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设置小组的奖励措施和竞争规则,奖品若干。 学生准备:自行分为4大组。 【教学方法、学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游戏互动环节的设计 【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为情绪管理的学习,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情绪的概念和分类、情绪带来的行为变化及案例分析、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及案例分析、情绪的ABC理论学习及游戏环节等。 2.思考:哪些情绪是正性的,哪些情绪是负性的? 3.教师小结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学习环节一 (案例分析) 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到情绪的两极影响,体会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ABC理论,在游戏中加深对ABC理论的运用和理解。 情绪故事一: 《谁来决定我的礼貌问好?》 情绪管理有妙招 源自文库【选题说明】 情绪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一般将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可能会危害其身心健康。 初二是青春期早期,是培养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学生在面对消极不良情绪时表现得更理智,保持冷静思考的能力,避免恶性行为的发生,并通过克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及分类、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认识ABC理论是什么。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培养学生面对消极事件时的积极心态。 3.行为目标:学习如何应对负面情绪,掌握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学习用ABC理论来管理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 6.在案例讲解后,深入阐释心态B的作用,并阐明“情绪无法被消除,只能被控制或转化”。 游戏环节:《故事王ABC》5min a)游戏练习:教师展示几个A的例子,学生举手抢答B和C,每次得分5分。(按时间安排,可有可无) b)正式开始:每组派出1人,4大组共4人;第一个人讲一个引发情绪的事件A,然后第二、三个人提供1-2种心态,第四个人根据心态讲讲相对应的行为结果;每组的学生代表自行抢答(加分不同);抢答时其他人保持安静,否则倒扣分;抢答前有10秒间隔可以思考或者大组内讨论,超过10秒无人抢答则按组序强制答题。 绝对化 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例如:“我必须获得成功” “一定不能出错”。 过分概括化 ,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一次失败的经历就否定自己一无是处,“我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太没用了。” 糟糕至极 ,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例如“考试失败,工作不顺,我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 下面再通过一个详细的案例来探索情绪abc理论: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刚几乎是面临一模一样的情况,同样是开学第一天回家走错路,同样是球迷错过了比赛,但 两个人的情绪体验却完全不一样 , 这是由于二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解释不一样。 小明认为自己倒霉透了,小刚则在错路上发现了家附近的林间小道,并停下来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让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这告诉我们自己的想法信念的确能影响心情和情绪。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 面临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时候 ,应该 先调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而不是立马沉浸在痛苦和悲伤当中,要 有意识地用合理的信念去面对各种挑战 ,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好的心情能让效率变高。 当然,倾诉也具有疗愈的作用,当自己陷入负面情绪时,不妨让 @希律心理 做你的 情绪垃圾桶 ,帮你倒掉一切不开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