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飞夺泸定桥的资料(飞夺泸定桥的资料100字)

飞夺泸定桥的资料(飞夺泸定桥的资料100字)飞夺泸定桥的资料(飞夺泸定桥的资料100字)


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935年5月27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出发,原定3天后抵达160公里外的泸定,结果在28日清晨接到命令,限令必须于29日夺取泸定桥,也就是说,四团必须在一天之内走完剩下的120公里。如果要完成这一任务,即使按照急行军的速度,也得24小时不间断地奔跑才行。

时任团政委的杨成武在著作《忆长征》中如此记录:队伍在前进着,在快速前进,真是快如风,一行行排列整齐的队伍像脚下装了轮子一样,嗖嗖地从我身边超越,一阵风卷过,又一阵风卷过。28日傍晚7点,距离泸定桥还有60公里。

暗夜中的急行军,没有照明,星月无光。闪电突然划过山谷,暴雨倾盆。湿滑崎岖山路上,一脚踏空就会跌下深渊。每个人的体力透支几乎都到了极限。一旦倒下,就有可能再也站不起来。这时候,所有党团员把绳子绑在身上,拖拽着体力不支的战士,渴了,抬头喝雨水,饿了,嚼一口湿漉漉的生大米。

夜更深了,雨势稍缓,大渡河对岸突然出现了一条火把长龙,这是川军38团周桂三营长所带的一个营,也在急行军赶往泸定增援,王开湘、杨成武二人商议:我们何不也点火把,对面要问,就让俘虏回答,说是退下来的川军好了。

于是,暗夜中,大渡河两岸火把通明,两条火龙齐头并进。跑出几十里之后,北岸川军的火龙突然不见了。原来川军宿营休息了。此时四团则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跑去。天色逐渐亮了,前面就是泸定桥了。

此刻,百余米的桥面上木板已被拆去约90米,敌军盘踞北岸桥头,机枪正对铁索。29日下午4点,进攻开始了。几十个冲锋号同时吹响,枪弹像旋风般刮向敌人阵地,守军别说探头了,连枪都伸不出去。

眼见着几十名红军战士从铁索上爬过来,势头不好,敌军下令:放火烧。那些被拆下来堆在桥头的桥板正好是燃料,一时间,火光熊熊,笼罩了桥头。但这怎能挡住红军,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傍晚时分,红军勇士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取得了夺桥胜利。

扩展资料: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

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随后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专章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当时红军的情况以及长征。斯诺说,他在延安采访时曾见到《红军长征记》正在编的部分稿子。

但他在该书述及大渡河畔战事时取题为“大渡河英雄”,“飞夺泸定桥”一名并未借斯诺的著作得到传播。《红军长征记》因战争年代的条件限制,印数和影响都很有限。195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20周年,人民出版社以《红军长征记》为主体编辑出版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广大读者才知道了彭加伦以飞夺泸定桥命名记述的长征战事。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结尾附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在叙述中已经用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后来习用的表述,但在述及夺取泸定桥时却说强占了泸定桥天险,可见飞夺泸定桥此时还没有成为惯用表述。

1959年,刘伯承元帅在《八一杂志》第20期发表著名的《回顾长征》一文时谈及我军攀援铁索冲过大渡河,也未用飞夺泸定桥一词。

1964年9月,空政文工团以中国民族艺术团的对外名义出访蒙古、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缅甸六国,进行交流演出。演出节目中就包括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审查通过的舞蹈《飞夺泸定桥》。由此,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在国际上得以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主要内容是什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 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 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 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 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 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 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 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 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飞夺泸定桥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

飞夺泸定桥主要内容概况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扩展资料:

泸定桥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飞夺泸定桥简介{简短}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第2连廖大珠等22名干部战士,长征途中率先夺取泸定桥的突击队成员。1935年5

月,红军在安顺场强渡成功后(见十七勇士),又决定迅速抢占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第1师未过河的部队和干部团在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并进。右岸一路以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为先锋团,5月27日晨,从安顺场出发,边行军边战斗,于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二十四军第4旅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是夜,沿左岸北上的部队击溃了国民党军第4旅的另2个团,到达泸定会合,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取得红军长征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飞夺泸定桥的起因.经过.影响

左纵队担任先遣、负责夺桥任务的是红二师第四团。该团接受任务后,于 五月二十七日清晨 从安顺场向泸定桥疾进。他们沿着崎岖山路,边走边打。在菩萨岗战斗中,消灭敌人三个连,俘虏二百余人 ( 一说一百余人 ) 。第一天行程 四十公里 。

第二天 ( 二十八日 ) 早晨,中革军委突然来电,限该团二十九日拂晓前赶到泸定桥,并迅速夺取泸定桥。这就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天,而此时离泸定桥还有 一百二十公里 ( 二百四十华里 ) ,途中还有敌人阻击。任务为什么突然变得这样急 ? 据有关回忆录和研究资料分析,主要是敌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红军夺取安顺场渡口的第二天,蒋介石就急忙飞往成都,督促各部加紧围堵红军,川军刘文辉部第四旅第三十八团正火速向泸定桥开进,还有其他部队部署在大渡河东岸一线,担任阻击。如果红军不能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或乘敌军先头部队刚到泸定桥立足未稳即发动攻势,夺桥任务就很难完成,即使完成,也要付出沉重代价。

红四团接到军委电令后,立即行动起来,边行军,边动员,在“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的口号下,全体人员一路飞奔。饿了,嚼生米;渴了,喝凉水。天黑以后,又下起大雨,山路泥泞,更加难走。为了与对岸增援之敌抢时间,团领导决定,全团实行轻装,把所有重武器、牲口、行李等全部留下,并毅然命令全团点起火把前进。为了不暴露我军企图,当对岸敌人隔河询问时,便冒充敌军按敌人的信号与其联络,成功地欺骗了敌军,与敌军夹河行进十多公里而没有暴露自己。经过整夜急行军,终于在二十九日早晨六点多钟 ( 一说六点钟 ) 赶到泸定桥,并占领了西岸和西桥头。从二十八日早晨到二十九日六时,整整一昼夜,经过两次战斗,击溃猛虎岗、摩西面敌军,连续行军 一百二十公里 ,为夺取泸定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飞夺泸定桥的主要内容

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扩展资料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资料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5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西康省(今属四川省)泸定县对国民党军的著名进攻战斗。 25日,红1军团(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第1师第1团(团长杨得志)十七勇士在冕宁县(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此处水深流急,难以架桥,加之缺少船只,大部队难以在几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此时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在追军迫近的情况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以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进,两路夹河疾进,直取泸定桥,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团长黄开湘,又名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于27日由安顺场出发沿河右岸前进,在猛虎岗、摩西等地先后击破国民党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于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上铺桥板而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桥东泸定城驻守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东桥头筑有坚固防御工事,在红军抵达前桥板已全部拆除,只有13根铁索。当日16时,红4团第2连以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参见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守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勇猛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攻占桥头堡,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红军后续部队紧随渡河,及时投入战斗,占领泸定县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 点评:此战,红军行动迅速,作战英勇,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堪称奇迹。作战中共击溃川军1个团,俘100余人,缴枪100余支,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险大渡河,使国民党军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未能成功

资料二:

中国名桥泸定桥

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才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为了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让后人记住这一历史时刻,1984年,泸定人民开始筹建纪念碑。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为“红军飞夺沪定桥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台阶左右两侧碑体上有用汉藏两种文体刻下的、由聂荣臻元帅亲自撰写的碑文。由两位老一辈革命家同时题名撰文的纪念碑,全国仅此一座。

纪念碑由主体碑、底座铜像、碑基平台及地下室三个部分组成。碑台基面积720m2,碑基建地下室95m2,纪念碑碑高30.35米,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的,碑台阶高2.15米,正面大门上方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名。碑体为铁索抽象几何体造型,错落有致。远观此碑大家看其造型象什么?对,就象一支凌空发射的手枪,它象征着毛泽东同志所论述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武装斗争理论。近看碑体呢,棱角凹凸有致,线条环环紧扣铁索链。与碑体紧紧相连的前部平台上,耸立着两尊重约四吨,屈身高4米的红军战土铜像,在铁索上攀缘前进冲向敌人,一个在举枪射击,一个在挥臂投弹。铜像采用爆炸成型新工艺,用470块铜片特殊处理而成。这雕塑的姿态再现了当年夺桥激战中红军战士的雄姿英骨 .

飞夺泸定桥的资料是什么?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