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一、果断及时原则

一旦发生事件,主要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及时平息事态。现场的掌控和事态的平息是第一位,必要时还需动用政法机关维护现场秩序,迫使事态不朝难以收拾地步发展,以防止社会闲杂不法分子借机滋事、闹事,尽量减少社会波,及面,防止造成社会动荡

二、疏导教育原则

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本着“宜顺不宜激、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加以处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对涉事对象乃至广大群众应懂得即使合理合法,表达方式不合法、不合程序也属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责任管辖原则

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在此原则下,作为政府还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以及镇办一级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落实。在本辖区内调动一切可用公共力量,强化现场控制;在上级指导和辅佐强制措施基础上,才迅速平息事态。

在这一过程中,应强调各级主管部门决不能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也不得把应由本单位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在当前社会转型时间,各类矛盾、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做好维稳工作的同时,应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肩上。

四、依法办事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必须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政法机关不是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但政法机关是在突发事件中维护、掌控现场的中坚力量,是防止突发事件向社会骚乱的重要责任主体。因此,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该断必断,该柔必柔。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应是处置突发事件的直接责任单位,在处置过程中,既不能无原则迁就,也不能一味强行,要做到有理有节,以协调、协商处置为最好,从而达到双方圆满的结局。

突发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如果临时想办法解决肯定来不及。如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并且严格遵守突发事件处理的四大基本原则。最好能够多了解一些生活安全知识,当遇到突发事件之后也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第一,就是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很多事情的突然发生由于其意外性和瞬时性,一时间让人措不及防、应接不暇。但越是比较紧急、比较突发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先稳定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眼前的事情吓得手忙脚乱,心静才能走得更远。

第二,就是要分析形势,抓住主次。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只能迎面而上。如果是涉及到财产损失的突发事故,那就要先判断此时此刻的形式,损失已经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抓住此次事故的主要缘由,来尽可能地挽救损失,让损失的程度尽可能地降低到最低。如果是突如其来的麻烦事情,也应该分析好主次,及时采取行动去制止。

一、突发事件处置的六个原则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


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4、属地先期处置

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


6、鼓励创新,迅速高效

二、突发事件处置的十个环节

1、接警与初步研判

2、先期处置

3、启动应急预案

4、现场指挥与协调

5、抢险救援

6、扩大应急

7、信息沟通

8、临时恢复

9、应急救援行动结束

10、调查评估

困难等级怎么认定?

困难认定有3个档次: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

1.特殊困难是指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无劳动能力,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等的特殊原因,完全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来源的学生。

2困难是指家中农村贫困地区,家庭主要成员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经济负担过重劳动力低下,经济来源少;家居城镇,父母防方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属城市低保家庭,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3.一般困难是指家庭主要成员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少量经济来源,但所能等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应遵循的4条原则是什么?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1.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2.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3.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4.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为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将防患和处置⼯作纳⼊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统⼀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的应急处置体系,最⼤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息公开与真实的原则。

1、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2、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

3、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应急处置工作虚假信息将被处罚。

(二)社会动员的原则。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确立了社会动员的应急基本原则。

(三)比例原则。

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状态的紧急性要求将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赋予某个组织或个人,并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紧急权采取常规状态下的种种限制。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预防和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无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人类千百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所积累下来的普遍认识,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应急法制的共同原则。

事故等级分为几个等级,分别用什么颜色代表?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突发事件的四大基本原则有哪些?

突发事件的破坏性非常大,尤其是级别比较高的突发事件,还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人员伤亡。突发事件的四大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果断及时原则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


一旦发生事件,主要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及时平息事态。现场的掌控和事态的平息是第一位,必要时还需动用政法机关维护现场秩序,迫使事态不朝难以收拾地步发展,以防止社会闲杂不法分子借机滋事、闹事,尽量减少社会波,及面,防止造成社会动荡

二、疏导教育原则

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本着“宜顺不宜激、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加以处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对涉事对象乃至广大群众应懂得即使合理合法,表达方式不合法、不合程序也属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责任管辖原则

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在此原则下,作为政府还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以及镇办一级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落实。在本辖区内调动一切可用公共力量,强化现场控制;在上级指导和辅佐强制措施基础上,才迅速平息事态。

在这一过程中,应强调各级主管部门决不能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也不得把应由本单位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在当前社会转型时间,各类矛盾、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做好维稳工作的同时,应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肩上。

四、依法办事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必须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政法机关不是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但政法机关是在突发事件中维护、掌控现场的中坚力量,是防止突发事件向社会骚乱的重要责任主体。因此,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该断必断,该柔必柔。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应是处置突发事件的直接责任单位,在处置过程中,既不能无原则迁就,也不能一味强行,要做到有理有节,以协调、协商处置为最好,从而达到双方圆满的结局。

突发事件应对原则?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处置的六个原则:

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4、属地先期处置

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

6、鼓励创新,迅速高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六大原则,包括迅速报告的原则,主动抢险、迅速处理的原则,生命第一原则,科学施救、控制危险、防止事态扩大的原则,保护财产安全、确保设施安全的原则,和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六大原则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者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紧急采取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应当优先救助受突发事件所危害到的人员,在实施救助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也要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为了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通常会事先做好应急预案,避免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征包括:突发性与紧迫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危害性和破坏性,信息的不充分性,资源严重缺乏。

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是为了避免和减少危机所在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突发事件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急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救援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三级响应属于紧急状态吗?

不属于

三级应急情况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迅速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最高领导为组长、以下属各领导为小组、以精干成员组成的组员。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周密部署各项应对措施,设立工作小组,全面、高效、有序地落实各项救灾工作。

应急响应等级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

三级响应时,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级以上是省直辖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紧急状态,一共分为四级,一级是最严重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