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

请教暖通空调中通风设计的主要步骤

1. 仔细阅读原始设计资料,如设计任务书,建筑图纸,充分了解设计对象的特点及室内环境对空调系统的要求。

2. 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设计手册,设计措施,设计规范和产品样本。

3. 查取室内外设计气象参数,计算空调冷,热负荷。

4. 选择和确定空调方案:空调方式,冷热源方案,系统控制方案。

5. 设备选型计算及确定技术参数,主要是冷热源主机和空调末端设备。

6. 系统布置,主要是设备及管道的布置

7. 系统的水力计算

8. 风机,水泵及附属设备等设备的选型计算及确定型号。

9. 防,排烟设计计算

10. 绘制图纸

11. 整理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

12. 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

空气调节(含冷冻站、防排烟设计)

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旨在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自己解决,学会运用现有的设计参考资料。本指导书仅作为同学们进行毕业设计时的参考。

设计方法及步骤

设计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

(1)熟悉有关设计规范与标准

空调工程的设计应符合暖通专业有关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设计技术措施、制图标准及当地的有关技术规定及法规,在着手毕业设计前应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熟悉其中的主要内容。

(2)收集有关的产品样本

空调工程(含冷、热站、防排烟、通风)的设计一般应用到下面主要设备和附件:制冷机组,包括压缩式(活塞式,离心式,螺杆式)和吸收式(单,双效式,直燃式),包括水冷式和风冷式, 包括单制冷机和冷热水热泵等;空气处理机,包括组合式机组,变风量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等;冷却塔,热交换器,燃油、燃气锅炉,分集水器,除污器,循环水泵,风机,自动排气阀,风量调节阀,防火阀,送回风口,保温材料,消声器,水过滤器,减压阀,蒸汽调节阀等。以上设备部件应在设计开始前准备好相关样本资料。

(3)准备有关设计手册及标准图集

有关的设计手册、规范、措施详见“参考资料”。空调工程的设计会用到下列标准图集:膨胀水箱、分集水器、除污器、风机安装、水泵安装、风管保温、水管保温、风管水管支吊架等。同学们可以在设计前与各设计院资料室或书店联系购买。

(4)熟悉本工程的有关原始资料

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提供给同学们本次设计范围及要求的资料之一。它与有关图纸一并可以作为假象的甲方委托给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的委托任务书。同学们在开始设计前必须对自己本设计的任务了如指掌,包括了解各建筑的位置、朝向、房屋使用功能、建筑物的性质、档次、运行的班次、围护结构材料、门窗结构层次、房间布置、室内人员分布、照明、空调制冷、通风、防排烟的要求及范围等。也包括热媒、热源和冷源的种类及位置,以及甲方的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情况)等,收集同类型建筑的空调设计资料,吸取国内、外好的经验及做法。

(5)收集室外气象资料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


主要包括:冬、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夏季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室外风速、主导风向、日照率和当地大气压等。

2、根据任务要求及有关资料,确定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包括室内冬、夏季温湿度要求、风速大小、新风量标准及新风量、噪声标准等。

(1)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2)新风量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办公30m3/h.人;商场、书店、体育馆、饭店(餐厅)、影剧院:20m3/h.人;教室17m3/h.人;游艺厅、舞厅、KTV、美发、健身:30m3/h.人; 宾馆:大堂、四季厅:17m3/h.人;

5星级:客房50 m3/h.人,餐厅宴会厅:30 m3/h.人,大堂四季厅10m3/h.人;

4星级:客房40 m3/h.人,餐厅,宴会厅:25 m3/h.人, 大堂四季厅10m3/h.人;

3星级:客房30 m3/h.人,餐厅,宴会厅:20 m3/h.人;

2星级:客房30 m3/h.人,餐厅,宴会厅:15 m3/h.人。

3、计算各房间的冷、热、湿负荷和冬、夏季热湿比,房间的冷负荷的计算可以参照《空气调节》教材及《负荷计算专刊》进行,采用工程的简化计算方法,也可按《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热负荷的计算按照《供热工程》教材进行,也可以参照有关的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但使用指标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湿负荷的计算可参照教材及负荷计算专刊。进行高层建筑冷、热负荷计算时,必须考虑室外风速、建筑高度、夜间辐射等对负荷的影响,详见《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

4、确定空调方案及空调方式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


(1)空调系统的划分:对于高层建筑,建筑物内平面和竖向房间的负荷差别很大,各房间用途、使用时间和空调设备承压能力等均不尽相同,而且整个建筑物的空调容量很大,为使空调系统既能保持室内要求参数,又能经济合理,就需要将系统分区。系统分区主要考虑室内设计参数、负荷特性、建筑高度、房间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空调设备容量和节能管理方便等因素。所采用的空调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物使用功能、时间以及空调负荷的特点等考虑。

①室内设计参数

一般将室内温、湿度参数,洁净度和噪声等要求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划为一个系统。例:旅馆客房和其他公共房间(餐厅、舞厅、健身房、会议、小买部、门厅等)分别考虑空调系统。

②负荷特性

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周边区(进深4m左右的区域)受到室外空气和日射的影响大,冬、夏季空调负荷变化大,内部区由于远离外围护结构,室内负荷主要是人体、照明、设备等的发热,可能为全年冷负荷,因此,可将平面分为周边区和内部区,周边区亦可按朝向分区(平面面积大时),根据各区负荷变化特点分别进行空调。

③建筑物高度

在高层建筑中,考虑设备、管道、配件等的承受能力,一般30层以下的建筑中水系统不分区,3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在竖向可分为2~3个区。

④房间功能和使用时间

按建筑各房间的用途、功能和使用时间分区。例如:办公楼建筑可按办公室、会议室、食堂、门厅等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旅馆建筑客房是全天使用的,而其它如餐厅、会议室、舞厅等非全天使用,应划分为不同的空调系统;对医院来说把洁净度要求相同的房间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对于空调系统划分的详细内容,可参照教材及《实用供热通风空调设计手册》或其它空调设计手册。

(2)冷热源的设置位置

主要考虑设备的承压、维修、管理、噪声、振动、管路长短、对结构的荷载、燃料供应及对环境及美观上的影响,详见有关设计手册。

(3)冷热源的设备选择

冷热源的设备选择必须按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的原则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具体应考虑以下问题:建筑物用途和规模,热负荷、制冷剂,设备特性和能效比,电源、热源和水源,初投资和运行费,维护管理,机房位置和高度,消防、安全和环保要求。

①若当地供电紧张,有热电站供热或有足够的冬季供暖锅炉,特别是有废热、余热(30kPa以上的蒸汽或80℃以上的热水)可以利用时,应优先选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②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相比,热效率高,燃料消耗少,安全性好,可直接供热和供冷,初投资、运行费和占地面积少,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

③考虑建筑全年空调冷负荷分布规律和制冷机部分负荷下的调节特性系数来合理选择机型、台数和调节方式。冷水机组一般选用2~4台,中小型2台,较大型3台,大型4台。机组之间考虑互为备用和轮换使用的可能性。

④按能效比高低来选择制冷设备的顺序为离心式-螺杆式-活塞式-吸收式。电力制冷机的能效比远高于吸收式制冷机。因此,当地供电不紧张时,应优先选用电力制冷机。电力制冷机的选用范围:从合理的单机容量考虑,空调制冷量:<582KW(50万Kcal/h)时,宜选用活塞式;制冷量:582~116kW (50~100万kCal/h)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116kW(100万kCal/h)时,宜选用离心式。

⑤热源设备的选用应按照国家能源政策来考虑,在符合消防、环保、安全技术规定的前提下,尽量选用高效、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如水(地)源热泵、太阳能、核能等。对非供暖区,现场又不可能设燃煤锅炉时,可考虑选用燃油、燃气锅炉。原则上尽量不选用电热锅炉。

(4)设备层

2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宜上部(如屋顶层)或下部(如地下室)设一个设备层;

3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宜上部或下部设两个设备层;

3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宜在上、中、下分别设备层。

(5)空调方式

确定空调方式时,应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建筑物使用特点、空调负荷的特点、对温湿度调节性能的要求、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维护管理费用、对空调机房面积和位置的要求、对风、水管道或管井的要求等。详见有关手册。

(6)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可分为:双管制和四管制;闭式和开式系统;同程式和异程式;上分式和下分式;冷冻水、冷却水和热水系统等。按运行调节方法来区分则有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冷热水系统一般以闭式机械循环同程式上分式系统用得较多,同学们可以根据工程得具体情况,结合各种系统的特点,分析比较采用。

(7)防火排烟系统

作为初步考虑方案,这里应提出防火排烟的方式、部位、烟风道的位置、具体要求等。

(8)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

5、确定送风温差及i-d图上各状态点,计算各房间总送风量,各房间的新风量,并确定各系统的最小新风比及回风量。

(1)由i-d图上室内状态点、送风温差及热湿比线确定送风状态点及状态参数,根据送风状态及室内状态点和各房间计算冷负荷,计算出各房间的总送风量。

(2)根据新风标准及各室的人员数或最小新风比,确定出各室的新风量。并在i-d图上确定出新回风混合点状态及其计算得到包括新风负荷在内的各空调系统的计算总负荷。

(3)由总送风量,新风或最小新风比计算各室或各系统的回风量。

6、在i-d图上作出各系统冬、夏季处理过程,并校核同一系统中各房间的空气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并提出局部末端处理的方法及其计算。校核冬季的室内状态参数。

7、根据各空调系统夏季最大冷负荷、冬季最大热负荷及送风量以及空气状态参数,选择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组合式机组、变风量空调器、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

8、初步布置送回风系统管道及送回风口位置、数量、布置空调机房。

布置送风管道应与送回风口布置、机房位置、水管的布置等一并考虑、同时兼顾,并同时考虑到建筑吊顶空间的净高、风管的保温、安装、风口的连接、风道的转弯、三通、风管阀门、附件的位置等因素,风管的走向必须有利于空气的流动、降低噪声,与风口的连接尽量做到短而直。

9、选择计算风管附件:调节阀、防火阀、静压箱、消声器、消声弯头等。

10、各房间气流组织的校核计算及送回风口位置、数量的调整。

11、送回风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风管断面尺寸及计算各系统阻力。

12、布置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并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水管各管段管径及系统阻力。

13、选择计算冷水主机、换热设备、热源主机、冷却塔、分集水器、除污器、水过滤器、减压阀、疏水器等设备及附件。

14、布置冷冻机房,并计算水系统总阻力,选择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型号、台数。

15、风管、水管、设备及附件的保温层的材料选择及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16、确定全年空调系统运行调节方案,提出节能措施。

17、空调通风系统防火排烟的设计,排风系统的设计及其它。

18、设计及施工说明书

整个设计过程应该在设计说明书中表达出来。设计说明书是工程设计的重要资料,对施工、运行、管理都有实用价值,对今后工程的改造和同类工程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必须认真写好设计说明书,字迹要清楚、整齐、叙述要简明扼要,要把计算的已知数据、公式、结果、方案、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记录在案,以备今后查找核对。要善于运用图表来表达,并将涉及中的主要参考资料附于说明书后面。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运行资料、经济资料及主要设备及材料情况。

施工说明书的内容:施工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用施工图表达不清楚的内容,如设备材料等的防腐、保温、连接方式、试压要求等,可参照《实用供热通风空调设计手册》或其它相关资料上的内容进行。施工说明书可书写在图纸上。

三、绘制施工图

施工图是把设计内容变为设计文件和图纸作为现场施工制作的依据,是一种工程语言。它要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既要表达出工程外貌,又要表达清楚构造细节,因此要严肃认真对待。画施工图之前应仔细核实设计基础资料,了解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及与其它工种(土建、水、电、工艺)紧密配合,尽量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1.图纸内容:详见任务书

2.图纸深度:管道及设备的位置,管道与管道等的相互关系都应表达清楚,尺寸齐全(包括定位尺寸、规格尺寸及必要的建筑尺寸)。管道、设备及构件名称、编号、管道标高、坡度等要很清晰地表达出来。要求图面清晰、层次清楚、字体端正的仿宋体。(详见《采暖通风设计制图标准》)。

四、回顾总结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联系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总结经历了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后的收获及教训,掌握如何灵活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设计中去的方法。

毕业答辩既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全面检查,同学们应该在认真总结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沉着而娴熟地走向答辩的讲台,向辛勤培育您四年的学校老师,向同窗四年的同学交出一份最理想的答卷,这也是您大学四年中的最后一张,也是最重要的一张答卷!

五、参考文献

[1]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专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 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5]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6] GB50045-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7] GB50176-200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8] 赵荣义.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钱以明.高层建筑空气调节与节能[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1] 赵荣义等. 空气调节[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贺 平,孙刚. 供热工程[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彦启森. 空调用制冷技术[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孙一坚. 工业通风[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5] 彦启森. 建筑热过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6] 尉迟斌.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7] 俞炳丰. 制冷与空调应用新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8] 易新,梁红建. 现代空调制冷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9] 蒋能照. 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0] 方贵银. 蓄冷空调工程使用新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暖通空调设计常见知识点问题汇总及解决?

暖通空调设计常见知识点问题汇总及解决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一般而言,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经过冷冻水泵打回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打回机组;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打回板式换热器。

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1、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不提倡使用手动阀)

2、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若放置在室外,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冬天易冻)。

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

放置于水泵后面,主机前面。

过滤器前后的阀门

过滤器前后放压力表。

水泵前后的阀门

1、水泵进水管依次接:蝶阀-压力表-软接。

2、水泵出水管依次接:软接-压力表-止回阀-蝶阀。

分/集水器

1、分/集水器之间加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旁通管(管径一般取DN50)。

2、集水器的回水管上应设温度计。

各种仪表的位置

布置温度表,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于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度一般离地1.2-1.5m,高于此高度时,应设置工作平台。

机组的位置

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1.0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小于0.8m, 大中型制冷机组(离心,螺杆,吸收式制冷机)其间距为1.5-2.0m。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的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问题点一:水管的坡度要合理

1、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

2、机组水盘的泄水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3、因条件限制时,可无坡度敷设,但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

问题点二:冷凝水干管的设计

1、冷凝水应就近排放,一般排于卫生间地漏。

2、凝水干管的长度设计要考虑因坡降引起的高度,管两端高低落差距离不能大于吊顶高度。

问题点三:选择合适的管路阀件

1、立管与水平管连接处装调节阀

3、水管路的每个最高点设排气装置(当无坡度敷设时,在水平管水流的终点)

3、立管最低处连接关断阀,便于维修立管

4、水管的热力补偿可以利用弯头自然补偿,不足时也可加设膨胀补偿器

问题点四:水管布置

1、立管在管道井内不宜乱放,宜靠墙靠角安放(见附图)

2、管道在水平面内禁止穿越楼梯、剪力墙、配电室等

问题点五:水管保温

1、保温结构一般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

2、保温层厚度要根据热力计算确定,经验值可参考《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3、保温材料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问题点六:水力计算

1、空调水系统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差额,不应大于15%;

2、水管路比摩阻宜控制在100-300Pa/m。

问题点七:水系统补水

1、空调水系统补水应经软化水处理,仅夏天供冷的系统可采用电子水处理仪;

2、系统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2%;

3、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

末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点

1.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见附图。

1)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2)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

3)风盘的送风口与回风口距离要适当。(≤5米)

2.风机盘管的进出水管路设计,见附图1-2。

1)进出水管路为"上进下出";

2)风盘与供回水干管的相对标高不小于200mm;

3)进水管上依次接过滤器、闸阀、和软接;

4)出水管上接软接、闸阀。

3.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的确定

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可视空调区域的不同而定,见附图1-3。

4.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的气流组织

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每个包间可设一个出风口,两个包间的回风口可以通过串联接到风盘的回风口上。

5.靠近窗口的风盘布置:

为抵挡室外冷负荷渗透,风机盘管应该尽量靠近外墙、外窗布置。

6.大空间的风机盘管的布置:

在大空间布置风机盘管时,宜以中间回风,两边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布置风盘。

7.嵌入机的布置:嵌入机布置时离边墙的距离不得大于3米;

诸如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布置嵌入机时应该选用小冷量的多台机器,均匀布置。

8.内机选型:大空间可选用嵌入机,长方形办公室最好选用卡式机。

9.风口选型:高空间不宜选用散流器送风(风不宜送达工作区),最好使用可调双层百叶送风口。

10.回风箱的做法:

空气处理机的回风设计:在回风处做比较大的回风箱,在回风箱一侧开回风口,该做法可调节气流,降低噪音)。

11.根据房间功用和冷负荷设计合适的风盘。

风盘选型要以设计负荷为依据,风盘布置要考虑空调房间的特点尽量布置美观。

12.送、排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排风口与送风口至少保持3米的距离以防气流短路。

13.选用合适的风阀。

从原则上讲,系统风压平衡的误差在10%-15%以内,可以不设调节阀,但实际上仅靠调风管尺寸来调风压是很困难的,所以,要设风量调节阀进行调节。

① 风管分支处应设风量调节阀。在三通分支处可设三通调节阀,或在分支处设调节阀。

② 明显不利的环路可以不设调节阀,以减少阻力损失。

③ 在需防火阀处可用防火调节阀替代调节阀。

④ 送风口处的百叶风口宜用带调节阀的送风口,要求不高的可采用双层百叶风口,用调节风口角度调节风量。

⑤ 新风进口处宜装设可严密开关的风阀,严寒地区应装设保温风阀,有自动控制时,应采用电动风阀。

14.风管的布置。

① 要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即减少弯管、三通、变径的数量。

② 弯管的中心曲率半径不要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一般可用1.25倍直径或边长。

③ 为便于风管系统的调节,在干管分支点前后,应预留测压孔。测压孔距前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大于5b(b为矩形风管的长边或圆形风管的直径),距后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不小于2b。通风机出口处气流较稳定的管段上宜应预留测压孔。

15.新风进口位置

① 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保证空气质量。

② 宜设在北墙上,避免设在屋顶和西墙上,并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这样可以使夏季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

③ 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两米,当进风口布置在绿化地带时,则不宜小于一米。

④ 应尽量布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低于排风口,并尽量保持不小于10米的间距。

16.新风口的要求

① 宜采用固定百叶窗。

② 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

③ 为防止鸟类进入,百叶窗内宜设金属网。

17.排风管的新做法

类似酒店客房的排风系统设计可如下考虑:利用排气扇将室内风排到走廊的吊顶内,在走廊设排风管排风,为有效利用余热,排风机可设置于卫生间。

18.风口与边墙的距离:风口距墙不应小于1米。

19. 风口的选用:

① 新风口,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

② 回风口用格栅风口;

③ 排风口用双层百叶;

④ 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宜采用用双层百叶,不能用散流器。

⑤ 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层百叶。

20. 风口的凝露

风口凝露是由于风口小,温度低。可加大风口尺寸防止凝露。

21.静压箱的计算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暖通空调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2012


① 静压箱控制风速宜不大于1.5m/s

② 出风截面积A=G/V(G为送风量),各方向截面积应一样

③ 一般的系统可以用风口变径加消音器代替静压箱

22.防排烟换气次数的确定。

① 消防水泵间不小于4次

② 变电室5-8次

③ 变电室5-8次

23.排烟口的布置。

①走廊超过60米,做排烟口。

②电梯前室用常开型多叶送风口,每层设一个。

③楼梯间用自垂百叶风口,2-3层设一个。

24.房间的空气压力状态。

①建筑物内的空气调节房间应维持正压。

②建筑物内的厕所、盥洗间、各种设备用房应维持负压负压。

③旅馆客房内应维持正压,盥洗间应维持负压。

④餐厅的前厅应维持正压,厨房应维持负压。餐厅内的空气压力应处于前厅和厨房之间。

25.吊顶内的风管布置原则:从上到下依次为:排烟风管,排风管,送风管,水管。

26.送、排风口的相对位置

空调房间并行送排风管时,送排风口尽量不要并列布置,最好交错布置。

27.送风管的设计

尽量使风在送风管内不倒走,确保良好的管内气流流动和出风效果。

28.三通与风管的搭接

和三通相接的管径要于三通的口径保持一致,不要变径,避免局部损失过大。

关于通风、排烟和防烟

1.排除余热余湿的通风换气次数的确定。

①消防水泵间不小于8次/h;

②变电室10次/h。

2.排烟主要是对地下车库、面积超过100m2且无外窗的房间、内走道、中庭及面积超过50m2的地下室。

①排烟量计算详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防烟

主要是对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进行加压送风。

①风量计算参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②风口设置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必须每层设置多叶送风口,防烟楼梯间可以隔层设置自垂式百叶送风口。

另外也可以采用自然排烟,即在有外窗并且外窗的可开启面积满足一定的要求,可以不用机械防烟。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有哪些?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GB50019-200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暖通部分GB50038-94-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供热计量规程》

《辐射采暖技术规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