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西江夜行张九龄拼音(张九龄的西江夜行拼音)

本文目录一览:

《西江夜行》的拼音是什么?

xī jiāng yè xíng  

yáo yè rén hé zài ,chéng tán yuè lǐ xíng 。

yōu yōu tiān yǔ kuàng ,qiē qiē gù xiāng qíng 。

wài wù jì wú rǎo ,zhōng liú dàn zì qīng 。

niàn guī lín yè huàn ,chóu zuò lù huá shēng 。

yóu yǒu tīng zhōu hè ,xiāo fēn zhà yī míng 。

【1】作品原文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2】译文

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船,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而在此时,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3】赏析

大致说,就是有思乡之情.第一句说夜里起行.第二句说到思念故乡.第三句说到周围环境清寂无扰.第四句又是说到思乡.最后一句是诗词里面常用的手法.说到了早上鹤鸣一声,这句更反衬思乡情意.

【4】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曾是当朝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5】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西江夜行的意思,古诗,拼音。谢谢

西江夜行,是唐代的张九龄所写的一首诗,是说晚上行走在西江之上,对故乡的思念。

西江夜行

作者:张九龄 (唐)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唐诗西江夜行解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夜晚,我来到了江西的黄沙岭。走在黄沙岭的路上,只见月光十分的明亮,我便抬起头仰望天空,感受着微风给我带来的美好感觉。停在枝头上的鸟儿都被我的脚步声惊醒了,纷纷从树枝上扑棱棱地飞起,引起树枝摇曳。这棵小树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风中甩动着她那飘逸的长发,真是美极了!在这明月高照的夜晚,微风吹拂,传来了阵阵蝉鸣声,如同一个乐团演奏出了一首首悠扬,高亢的乐曲。清风姑娘千里迢迢地送来了一股浓浓的稻花香味,我使劲地嗅了几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隐隐约约听到前面草丛中传来的一阵若有若无的蛙叫声,使我觉得他们仿佛在争说着丰年。

我翘首遥望远方,只见天边只有七八颗星星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好象在朝我眨眼睛呢!这时,我感到凉风习习,衣服欲湿未湿,原来,这里已经飘起雨点了,还好雨不算很大,很舒服。我记得,从前我熟悉的一家建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现在却要七转八绕、过很多小桥之后才忽然见到。

乡愁的诗句余光中拼音版

1. 关于余光中的乡愁的诗句古诗

关于余光中的乡愁的诗句古诗 1.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1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1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34、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6、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37、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38、壮年听雨客舟中。

—— 蒋捷《虞美人·听雨》39、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4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武元衡《春兴》4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4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4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4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贾岛《题诗后》46、无情对面是山河。

—— 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47、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 卢纶《长安春望》4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5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5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杜甫《绝句二首》5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5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夏完淳《别云间》54、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5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曹丕《燕歌行》56、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57、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 杜甫《江汉》58、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59、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60、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61、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62、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63、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刘邦《大风歌》64、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65、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2.余光中的乡愁诗句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急需余光中写的有关乡愁的诗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

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

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

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4.余光中描写乡愁的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相信很多人知道这首诗歌及作者。这首诗传诵了几十年,余光中老人也年近八旬了。余光中及其诗歌散文等在当代中文领域的影响力是震撼人心的。

本人认为《乡愁》这首诗,虽然简洁易懂,但蕴涵了游子极大的人生真情,虽然直观通俗,却让人热血沸腾。

这首诗歌在几十年的反复传诵过程中,吸引了很多著名作曲家,“大陆老民歌王”王洛宾,“台湾民歌只父”杨弦等等都曾为《乡愁》谱曲。可惜至今各种歌曲版本的《乡愁》都没传唱开来。人们依然接受着诗歌朗诵版的《乡愁》,可见其独特魅力。

“欲记其事可用散文,欲传其情可以写诗”。被誉为“诗文双绝”的余光中最近参加了第三届珠江(国际)诗歌艺术节。他把诗歌和散文比喻成两只眼睛,只用一只眼睛的话就看不完整。

5.关于”乡愁”的诗句

【有关乡愁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余光中的“乡愁”全诗

【全诗】: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赏析】: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7.有关乡愁的古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卞之琳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

lt;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余光中关于乡愁诗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四韵》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春江晚景拼音标准版

jiānglínduōxiùfā,yúnrìfùxiāngxiān。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zhēnglùnàféngcǐ,chūnxīnyìmiǎorán。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xìngláizhīzìdé,jiāchùmònéngchuán。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bómùjīntíngxià,yúhuāmǎnkèchuán。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作品原文

《春江晚景》

唐·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译文

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天上的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黄昏时分,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赏析

诗的首联描写了枝繁叶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颔联运用了虚笔的写法,抒发了作者看见美景时的心情。诗的颈联描述了在途中不可言传的佳趣,尾联则是复写春江景色,和首联呼应,以景色开头,以景色结尾。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作者简介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是唐朝的开元名相,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诗词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五言古诗,他的代表作有《望月怀古》、《西江夜行》、《感遇十二首》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