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

我国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卡片——冈底斯山脉一线。

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图?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在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因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所以西北内陆受季风影响不明显,降雨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气候干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有:什么山脉阴山和什么山脉?

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线,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区是指气候受季风影响的地区,而非季风区就是不受季风影响的区域。季风是指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

这一条线即是分隔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条线以东、以南的地方就会受季风的影响也就是说季风区所在的区域会跟随着季风区吹来的季风的温度而带动这块区域的气候变化。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解线大体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即: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中国非季风区大还是季风区大?

中国的季风区面积要大于非季风区面积。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非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季风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因为能受夏季风影响,所以降水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面积约占2/3。非季风区位于我国西北,降水少,以畜牧业为主,面积约占1/3。

中国地理四大分区的分界线?

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因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海陆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不同,造成地区之间自然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显著,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中,各地形成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形式。所以,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不同,我国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具体划分

01

北方地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北方地区地势坦荡,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所以人们主食以面食为主。东北和华北平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

02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气候较温暖,降水丰沛,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人们主食以米饭为主。南方还有很多河流、湖泊、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因此,南方地区有很多的鱼米之乡。

03: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的制约,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河流附近和绿洲,可以发展种植业和栽培业(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著名的“塞外江南”)。而多数地区由于降水少,只能发展牧业。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场分布地。

04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

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牧业为主,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牧场。主要牲畜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没有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区的一些谷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那里的特色作物为青稞,它是当地居民传统食品糌粑的原料。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秦岭、淮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长城。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片)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

西北人口稀疏地势

阶梯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