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如何判断?

核间距大小,即键长长短,由于是氢化物,所以也可以简单由非氢元素的原子半径来近似判断。键长或半径越短或越小,化学键越稳定,即热稳定性越高,如比较HCl和HI的稳定性,前者比后者稳定。

当键长或半径相近时,可以看非氢原子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热稳定性越高,如比较CH4和NH4(+)中键的热稳定性,后者大小于前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

例如氟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氯元素、氯元素大于溴元素、溴元素大于碘元素,所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HF的稳定性大于HCl的稳定性、HCl的稳定性大于HBr的稳定性、HBr的稳定性大于HI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态氢化物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什么跟非金属性强弱有关

非金属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能力,结合越精密,稳定性越强,金属性是还原性,失电子,成正价,不与氢原子结合,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大,即得到电子的能力增大,与氢原子结合的化学键含有的能量增多。化学键不易断裂,越稳定。

金属性的比较方法不少,重要的有:

1)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3)相互置换

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也不少,重要的有:、

1)与H2化合物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相互置换

稳定性、酸性、碱性

1)同周期向右:氢化物的稳定性递增,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2)同主族向下: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原子半径: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


1)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2)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3)同种元素的阴离子大于其原子半径,而阳离子小于其原子半径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

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左下角的金属性最强,碱性越强。越靠近右上角的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


如何解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

氢化物是氢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在周期表中,除稀有气体外的元素几乎都可以和氢形成氢化物,大体分为离子型、共价型和过渡型3类,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

气态氢化物一般是指非金属氢化物,即非金属以其最低化合价与氢结合的气态(一般是指常温常压下)化合物。还有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所说的气态氢化物是指简单氢化物,如C元素对应的是CH4而不是C2H4、C2H6等,Si元素对应的是SiH4不是Si2H6等等。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什么有关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渐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

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自左向右)

非金属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自上向下)

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如HF

扩展资料

1、常见的气态氢化物中CH4、NH3、H2O、HF为10电子微粒,HCl、H2S、PH3、SiH4为18电子微粒。

2、常见气态氢化物的典型结构与分子极性。

①HCl、HF等直线型的极性分子;②H2O、H2S等平面“V”构型的极性分子;

③NH3、PH3等三角锥型结构的极性分子;④CH4、SiH4等正四面体型的非极性分子。

3、氢化物中HF、H2O、NH3其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在熔沸点的变化上异常。

4、同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中,H-R(R为非金属元素)的键长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中,H-R键长逐渐增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态氢化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指热稳定性。气态氢化物一般是指非金属氢化物,即非金属以其最低化合价与氢结合的气态(一般是指常温常压下)化合物。还有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所说的气态氢化物是指简单氢化物,如C元素对应的是CH4而不是C2H4、C2H6等,Si元素对应的是SiH4不是Si2H6等等。

怎么判断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核间距大小,即键长长短;由于是氢化物,所以也可以简单由非氢元素的原子半径来近似判断;键长或半径越短或越小,化学键越稳定,即热稳定性越高。

如比较HCl和HI的稳定性,前者比后者稳定。

2、当键长或半径相近时,可以看非氢原子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热稳定性越高。

如比较CH4和NH4(+)中键的热稳定性,后者大小于前者。

气态氢化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常见的气态氢化物中CH4、NH3、H2O、HF为10电子微粒,HCl、H2S、PH3、SiH4为18电子微粒。

(2)常见气态氢化物的典型结构与分子极性。

①HCl、HF等直线型的极性分子;②H2O、H2S等平面“V”构型的极性分子;

③NH3、PH3等三角锥型结构的极性分子;④CH4、SiH4等正四面体型的非极性分子。

(3)氢化物中HF、H2O、NH3其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在熔沸点的变化上异常。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熔沸点


(4)同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中,H-R(R为非金属元素)的键长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中,H-R键长逐渐增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