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指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洞庭湖)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出处: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原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


诗歌赏析

唐代诗豪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巴山楚水间20余年。诗人曾多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洞庭秋月行》《君山怀古》等著名诗篇。

古人歌咏洞庭秋色,往往和秋风、落叶、波涛联系在一起。伟大诗人屈原所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自是千古名句。

刘禹锡这首诗不着眼于秋风落木的景象,而是选择了一个风平浪静、月华舒波的秋夜,着力描绘出湖山清明、宁静、幽秀的魅人景色。诗中以“镜”和“银盘”喻湖水,以“青螺”喻君山,比喻新鲜、贴切,色彩清幽宁秀,诗情画境,宛然在目。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出处:唐代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望洞庭》。

原诗节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扩展资料

诗题为《望洞庭》,应是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岳阳楼原为巴陵城楼,自李白赋诗以后,始称岳阳楼)。全诗都是写“望”中所见。

写远望洞庭湖好诗不少,如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都侧重表现洞庭湖的壮阔气象。

刘禹锡的《望洞庭》没有去表现洞庭湖的壮阔,而是表现洞庭湖的妩媚,这就有了新的视角,写出了洞庭湖的另一面貌。

写洞庭湖与君山的也不少,前有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五:“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后有雍陶《题君山》“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它们都写了洞庭湖的静态,而且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望洞庭》也写了洞庭湖与湖心的君山,也写波平浪静,也用了比喻,但也因为视角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面貌。刘禹锡选择的是月夜眺望,描写的是月光笼罩下的洞庭湖与君山,表现的是一种朦胧美与宁静美。

《望洞庭》的前两句实写月色湖光。“湖光秋月两相和”,月是秋月,带有清凉的感觉。在月光的照耀下,湖面闪着粼粼的波光,使人感到静谧而安宁。月光照在湖上,湖面跳动着月光,月与湖和谐地相拥在一起,奏起了令人心神宁静的月光曲。

这种幽美的意境,是前引四诗所没有的。“潭面无风镜未磨”,“潭”即洞庭湖。潭是指深而静止的水,舍“湖”而用“潭”,固然是为了避免重字,更重要的是更能表现月光下无风的湖面朦胧而幽深的色调,更加传神。因为无风,水波不兴,所以潭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因为是在夜间月下,所以镜面并不清晰明亮,看不见镜中之象,就像没有磨过的铜镜镜面。这个比喻可谓传神写照,写出了此情此景下湖面的独特面貌。

后两句诗人把目光集中到湖心的君山。先概写山与水,“遥望洞庭山水翠”,这是遥望所见朦朦胧胧的山水,山是翠的,水也是翠的,山水浑然一体。

诗写到第三句,已写了月光、湖面、君山,月下洞庭遥望要写的内容已经写完,似乎已经无话可说,不料诗人出奇制胜,用“白银盘里一青螺”把八百里洞庭往小处写,把月下平静如镜波光闪烁的湖面比喻成一个白银盘,把翠色的君山比喻成盘中盛着的一枚青螺。

这真是神来之笔,是一种奇妙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古诗常常用青螺来比喻妇女的一种发式,初唐时盛行于宫廷,称为“螺髻”,青螺之喻会自然使人产生这种联想,这就更增加了这个比喻的美感。这首诗之所以传诵主要就在于这个美丽的晶莹的比喻。

这首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色彩淡雅,意境幽静,可使心境不宁者读后宁静下来。诗人写作此诗固然表现了自然美,恐怕也是在表现历经贬谪之后的一种心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2、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4、《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什么

把洞庭湖湖面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原文: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扩展资料: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月下洞庭图:皓月之下君山如一只青螺,立于如银盘般平静的洞庭湖水之上。

一个“遥”字描绘出了皓月银辉之下的洞庭山水浑然一体的壮阔画面;一个“色”字,更让人感受到月光下的山更青,水愈清,山水相依的独特之美。

这样,在极为高远的视觉氛围内,不但使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而且也为后面描写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出来,不但抒发了对自然之爱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此句出自《望洞庭》,全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义: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望洞庭》,作者将洞庭湖面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将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描绘得活灵活现。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的意思)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