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红三方面军去哪了 红三方面军怎么了

谁知道红军长征时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经编成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编成三方面军,原因何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曾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然而,据历史资料记载,红三

方面军缺编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那时,中央认为:“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及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记录》1929年6月25日)。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妁红军编为一至八军。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规划。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城组成军团,一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一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十一、十二、七等军”(《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930年4月15日)。这是红军首次由军组成军团的计划。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四、三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6、7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从目前所见的史料看,在这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前后,仍没有发出组成方面军的指示。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及后委的信,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据报载三、四,五、八军已取得联络……对于你们有下列紧急指示,……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司令以统一指挥”,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当时,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从未使用红一方面军的番号,而是用三、四、五、八等军的番号。而另一方面,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成立是自发成立的。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团会师后,为指挥一、三两个军团起见,已由一、三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公开组织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9月20日,彭德怀同志也向中央报告说:“现在我们与一军团在军事上组织了红军第一方面军。”可见,红一方面军是由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军事需要,为指挥方便而自行组成的。

以鄂豫境地区的红军为基础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也是自行成立的。在这个地区,我党曾较早地创建了红军部队。1930年4月,中央军事部在计划组建红军军团时,决定该地区的红一军“候其发展程度再定”,暂不编为军团。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编红军为4个军团,红一军亦不在其列。6月,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

计划中,曾打算把鄂豫皖地区之红一军和鄂北之红九军合编为红四军团,最后也没有编成。到了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被编为红四军。1931年1月,红四军正式成立。中央在此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还发布通令:决定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取消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及其组织,所有中华苏维埃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与红一方面军成立时的情况一样,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是因为军事指挥的需要,当时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便于统一指挥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

诚然,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计划没有实现。1931年12月4日,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分局、省委、及红军各军政治委员的训令,即“关于敌军进攻的军事布置,红军行动方向与编制”中指示:“现在红军一方面军应即改组为一、二、六、七、八、十等六军,赣东北军应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先编一师,湘赣也编足一师。红军十六军仍旧,应将现有三师尽量扩充。东江红军成立独立师。以上各军在打通后统归第一方面军指挥,鄂豫皖第四军应扩充编成第四、第九两军。湘鄂西第三军应先编足两师。鄂北红九军改成独立师。在此三部分打通,应成立红军第二方面军,归鄂豫皖苏区革命委员会管辖。”按照中央的计划,当时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基本编入了第一、第二方面军,可是,这个计划未得以贯彻执行,鄂豫皖地区不等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就先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后来,该地区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此地红军“仍命名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将来再改称第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关于豫南、皖西战况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3月21日)。这个打算一直没有付诸实践。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红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巳成事实,在那个时候,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种编制。1933年5月1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红军的组织机构的变更及干部的任免给各军的通知”中,提到了一、二、四方面军,说明中央还另有组织红二方面军的打算。6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接通令要求,新组建了红六、七、九军团,翌年8月以后,又按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了红军第八、十军团。红一方面军当时辖第一、三、五、七、八、九、十等军团,总兵力达14万人。1932年秋入川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展为5个军,共8万人。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而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1937年8月,这三支主力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三方面军也就没有必要再编了。

红军长征中有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红军长征中有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没有红三方面军的原因是:彭德怀率领的红3军团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1军团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需要合编为一个方面军了,红三方面军便未再单独组建。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

根据这个计划,红一、二、三军团相继成立。第一和第三两个军团组成后,按原定计划,本应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然后分别编为第一和第三方面军。

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第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

彭德怀还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三军团前委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这样,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扩展资料:

各路红军在长征中和长征胜利到达陕甘后,在编制序列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各路红军编制序列都发生的变化:

一、红一方面军编制序列的变化

红一方面军,是1930年8月红一、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合编成立。1931年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所辖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并统称为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

1934年1月,中共中央将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并入中革军委机关,所辖各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再次称中央红军。

二、红二方面军编制序列的变化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1930年7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合编为红二军团。1931年3月,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和湘鄂西分局的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7月初,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

三、红四方面军编制序列的发展变化

红四方面军,1931年11月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成立。1935年3月开始长征时,红四方面军有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编入左路军,第四、第三十军编入右路军。

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南下,编入左路军的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一同南下。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下辖第四、第五、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军。7月,第三十二军划归红二方面军序列。

五、红二十五军编制序列的变化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在安徽六安建立。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留下红二十五军一部坚持斗争。同年11月,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重建。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留下一部武装坚持斗争。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陕北后,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1月,红十五军团归入红一方面军序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红三军长征途中叛变了吗?

没有这回事。

第一个红三军,是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编入红一军团,1932年撤销。

第二个红三军,1935年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后改称陕甘支队第二纵队。

第三个红三军,军长贺龙,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

没有人叛变。

简单点讲一下“红三方面军”去哪了?

中央原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后来因为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第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第三方面军缺编。其实,据历史档案资料考证,缺编是另有原因的。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编为红四军。中央在此期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红军三方面军哪里去了?

什么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没有第三方面军呢?简言之,这是红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个历史现象。

1929年井冈山的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创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与此同时,留守井冈山的红五军也开辟了湘赣和湘鄂赣根据地。1930年6月,红五军与红八军、红十六军合编为中央工农红军第三方面军,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1930年8月,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与中央苏区连成了一片,红一军团遂与红三军团统一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第二方面军是长征途中组建的。1927年12月,贺龙、,周逸群开辟湘鄂西根据地,成立了红二军;1930年8月,段德昌又开辟了洪湖根据地,将当地的农民游击队编为红六军。不久,两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红二军就与红六军编组为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长征途中,红二军团又与红六团会合,组成了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则是由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直接发展壮大而成的。1929

年,鄂东、皖西、豫南各成立了一个师的红军,1930年春编为红一军,后又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直到这个军发展成为徐向前任总指挥的一个方面军。(原文如此-----编者)

综观一、二、四方面军形成的历史,可以悟及,红三军团因并入第一方面军而未单独形成三方面军;四方面军又因直接由红四方面军发展而来,没再改变行次,这是红军无三方面军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成因。

长征时红三方面军哪去了?为什么没人提过?

为什么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没有第三方面军呢?简言之,这是红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个历史现象。

1929年井冈山的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创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与此同时,留守井冈山的红五军也开辟了湘赣和湘鄂赣根据地。1930年6月,红五军与红八军、红十六军合编为中央工农红军第三方面军,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1930年8月,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与中央苏区连成了一片,红一军团遂与红三军团统一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第二方面军是长征途中组建的。1927年12月,贺龙、,周逸群开辟湘鄂西根据地,成立了红二军;1930年8月,段德昌又开辟了洪湖根据地,将当地的农民游击队编为红六军。不久,两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红二军就与红六军编组为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长征途中,红二军团又与红六团会合,组成了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则是由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直接发展壮大而成的。1929

年,鄂东、皖西、豫南各成立了一个师的红军,1930年春编为红一军,后又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直到这个军发展成为徐向前任总指挥的一个方面军。(原文如此-----编者)

综观一、二、四方面军形成的历史,可以悟及,红三军团因并入第一方面军而未单独形成三方面军;四方面军又因直接由红四方面军发展而来,没再改变行次,这是红军无三方面军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成因。

参考资料:

红三方面军去哪了 红三方面军怎么了红三方面军去哪了 红三方面军怎么了


为什么在长征路上没有红三军

历史上为何没有红三方面军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7月,由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的红军当时则未编成第四军团。

第一和第三两个军团组成后,按原定计划,本应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然后分别编为第一和第三方面军。但是,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彭德怀还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三军团前委的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这样,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同年11月,红四军与活动于皖西的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第二军团和组建于1933年6月的第六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会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1936年7月初,二、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长征途中奉命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长征之前,1933年秋,中央军委也曾有过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于这四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跟第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所以合编计划未能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