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徐志摩经典渣男(徐志摩经典渣男语录)

本文目录一览:

你认为徐志摩是“渣男”吗?

徐志摩在发妻张幼仪怀孕的时候让她打胎,然后分手,妻子流产后毫不留情地拂袖而去,追上浪荡才女陆小曼之后在外嫖娼,还能恬不知耻地去追老师的儿媳妇林徽因,最终因为没有路费,搭上廉价邮政飞机空难身亡。如此看来,徐志摩真是“渣男”无异,似乎也是罪有应得。

对任何人物的评判,都不能脱离历史环境和所处条件,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要求古人。若以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徐志摩真的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渣男”。

徐志摩是满腹经纶富家少爷,却非一无所长的纨绔子弟。徐志摩家世代经商,家底丰厚,父亲徐申如经营钱庄等生意,一度为浙江海宁首富,甚至专为家乡修建了一条铁路。为培养家中独子徐志摩不惜血本遍访名师,章太炎、梁启超等人都在重金之下指导过徐志摩,徐志摩也不孚众望,学贯中西,留下无数经典诗篇,并创立“新月社”,成为新月派诗人灵魂人物,引领新派诗篇之先河。所以,他首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张幼仪虽好,却是媒妁之言,没有精神交流,陆小曼漂亮,却是浪荡成性,更无法从一而终。对林徽因是痴心不改,生死追随,不因为林徽因结婚而改变,不因为身边花草繁茂而屈就。内心极度丰富的人,却对爱情有常人难以理解的苛刻。这是他的悲剧,却也是难得的可贵之处。

徐志摩生于历史交替之际,追求新生,却难以摆脱陋习影响。若还在封建王朝,或许一妻多妾都不会成为话题,徐志摩的爱情可能还是佳话,就像段誉。如果社会已经彻底转型,和别人离婚也不叫问题,鲁迅不理原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没有感情,郭沫若多次抛弃女人也可以说是追求新生。

徐志摩恰恰处于混乱之际,所做作为既符合历史环境却又为一些道貌岸然者不容。徐志摩死后没有后人、朋友为其呼喊,只能任世人随口谤誉了。评判他的那些人中,又有几个能比他高尚呢?

所以,徐志摩是才子不是渣男,是悲剧不是罪人。他只是一个没有找到灵魂伴侣的失意诗人。

为什么说徐志摩是民国第一渣男?他做了什么?

徐志摩是个比较复杂的近代文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写出许多感人诗句的多情种子,骨子里却是个始乱终弃的“渣男”呢?

为了追寻最美好的另一半,这个男人抛弃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在苦苦追求林徽因不成后,又将感情寄托于陆小曼。可以说,徐志摩一生中的绝大多数心力,都用在了这三个女人身上了。连徐志摩之死,亦与女人有关,这着实令人唏嘘。

在好友梁秋实眼中,徐志摩是个颇为洒脱且有情商的正人君子:

“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然而,徐志摩真的从未冷落过任何人吗?对外人恐怕是的,但是,对“内人”来说却并非如此。他对张幼仪的冷漠,简直令人心寒。从两人新婚,到远赴海外留学,期间总共经过了三年时间。在这一千多天里,两人相聚的时光不足十分之一。

当事人张幼仪本人曾提起过,除非是在履行“婚姻义务”,否则,徐从未理睬过她,即便是“履行义务”,他也是想让父母早日抱孙子而已。1921年九月,徐志摩突然“人间蒸发”,将身怀六甲的夫人抛弃。至此,两人原本十分脆弱的婚姻关系彻底碎裂,从这以后,这一男一女再无任何交集。

从张幼仪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她觉得自己就像是“秋天的扇子”一样,失去了利用价值被随手丢弃。曾听身边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情就像是两个人扯猴皮筋,永远是后松手的那个人最痛。”徐志摩走后,张幼仪变得如此不堪。

然而,这个女人根本没意识到,其实,在这段原本就不该存在的婚姻关系中,徐志摩比她更加不堪。要知道,张幼仪可是张氏千金,同辈的十二名兄弟姐妹各个都是地位显赫的上流人士。张幼仪的二哥张嘉森曾远赴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结识梁启超,归国后被《时事新报》聘用,担任主编。

此外,张嘉森还曾担任过冯国璋政府的秘书长,位高权重。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是上海金融界的巨鳄,年仅二十八岁的他就已成为了上海银行的副经理,前途无量。为了让张幼仪嫁得风风光光,让夫家人足够重视这位千金小姐,张氏一族煞费苦心。

在筹备嫁妆的过程中,张家人特地请人去欧洲采办了一番,所挑选的皆是当时最流行的珍品。仅家具一项,连火车皮都装不下,幸亏她的六哥安排了轮船,这才将家具送到了目的地。

那么,徐志摩的家世又如何呢?

硖石首富之子,从名头上来看的确比较显赫。不过,相比于张幼仪的家世,徐家的底蕴只能算作小巫见大巫罢了。两人在结婚以后,徐志摩希望自己能成为梁启超的弟子,这还要靠张幼仪的大哥引荐。

两人离婚后,张幼仪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当时张君劢(张幼仪的二哥)便在法国上学,由于学业问题他并未接待妹妹,而是将她安顿在朋友家中。

在法国的这段时光,让张幼仪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安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张幼仪突然发现自己虽然生活在崭新的时代,但自己与那些缠足的女人别无二致。

为了摆脱这种现状,张幼仪暗暗发誓:“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张幼仪重新振作起来,并写信联系了徐家人,告诉徐父自己已怀上了徐志摩的孩子,希望徐家能资助自己完成学业。从这以后,徐父每个月都会邮来三百大洋,作为儿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靠这笔钱,张幼仪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中,学习幼儿教育。徐德生(徐与张的儿子)出生后三年,便因急性腹膜炎夭折了,而当时徐志摩正忙于处理自己与陆小曼之间的“绯闻”。

在徐父的催促下,徐志摩不得不来到柏林,看一眼夭折的儿子。从当时徐志摩给陆小曼写的一封信中,我们就能看出他的“渣男”本质:

“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张幼仪了,我口虽硬,心头可是不免发腻。”

徐抵达德国后,在殡仪馆中看到了徐德生的骨灰盒。饶是这样一个冷血的负心汉,在看到亲生儿子的骨灰坛时仍不免落泪。想到这几年张幼仪母子二人在德国的日子,徐志摩颇有感触。

在后来他与陆小曼之间的信件中,徐竟首次坦言他对张幼仪这个女人的倾佩:

“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

1926年末,徐志摩终于和陆小曼修成正果,二人返回海宁老家。由于陆小曼的性格比较开放,让保守的徐父徐母无法接受,没到一个月老两口便来到北京,与张幼仪住在一起。

老两口认为徐家愧对张幼仪,当即表示要将家产分为三份,老两口留一份,徐志摩获得一份,张幼仪获得一份。徐志摩没有颜面继承这笔钱,所以他主动放弃了继承家产。

次年年初,张幼仪的母亲过世,张幼仪返回上海为母亲服丧,后留居在上海。起初,张幼仪受东吴大学聘用,担任德语讲师。

此时的张幼仪,不论是眼界还是胆识皆不可与当年的她同日而语。这个女人,在时机成熟后摇身一变成为我国近代首批女性企业家,她开办了“云裳服装公司”。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幼仪接受四哥的提议,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在担任总裁期间,张幼仪展现了过人的判断力。

四年后,徐志摩搭乘的飞机遇难。按理说,徐志摩遭遇这场事故后,理应由其合法妻子陆小曼出面解决一切,然而陆小曼根本没有能力料理其后事。

念在曾经的夫妻之情,以及与徐家的恩情,张幼仪果断出面,承担了一切善后工作。她让八弟前往事发地认领徐志摩的遗体,并为徐操持了一场体面的葬礼。

二十年后,已五十三岁的张幼仪遇见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苏纪之。这段迟来的爱情持续了二十八年,在苏因癌症离世以后张幼仪离开了中国,来到海外颐养天年。

1988年,八十八岁的张幼仪于纽约闭上了双眼,被安葬于郊区的墓园中。在她的墓碑上,写着“苏张幼仪”几个字。从她嫁给苏纪之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和归宿。

这个女人一生中最该感谢的人是谁呢?是给予她帮助的兄弟姐妹?还是为儿子弥补亏欠的徐父徐母?都不是,张幼仪此生最感谢的人,正是负心汉徐志摩。

在《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这部传记中,这个因婚姻而蜕变的女人表示:她这一生最感谢的人就是徐志摩,若没有这段失败的婚姻,她可能此生都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没办法成长到如今的境地。能够蜕变成崭新的自己,全都是徐志摩的功劳。

晚年的张幼仪在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时,称她的人生可以分为“去德国之前”和“去德国之后”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她唯唯诺诺,在第二部分里她再无任何畏惧。显然,张幼仪人生的两部分是以离婚作为分界线的。笔者认为,梁秋实在《谈徐志摩》这篇文章中,给予张幼仪的评价是最准确的:

“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造化弄人,如果徐志摩并不是一个“渣男”,而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好男人,也许张幼仪会像绝大多数保守的家庭主妇一样,平平静静地相夫教子,简单过完一生。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传统的女人竟能在徐离去后发生蜕变,成了这世间最独立、最要强的奇女子。徐志摩若泉下有知,是否会后悔自己没能把握住这样的奇女子呢?

在文学领域中,张幼仪永远无法达到其前夫徐志摩的高度上。但是,她的人生已被改写,比任何人都要精彩纷呈。

张幼仪的人生,或许会给现在的女孩启示,与其沉浸于一段失败的感情,不如让自己升华蜕变,成为让他高攀不起的传奇女性。

徐志摩短短人生爱了多个女人,他算是个渣男吗?

徐志摩算的上民国时期最文明的渣男。

徐志摩从开始就反对家里包办的婚姻,喜欢外面的自由空气,却迫于家庭压力不得不和张幼仪结婚,并且占有张幼仪的身体,张幼仪怀孕生下第一个儿子。

过了几年徐志摩远赴外国认识了林徽因,被林徽因的才华和相貌深深吸引,边开始了疯狂的追求。这时候的林徽因并不知到徐志摩是在家里已经有妻子和孩子,在这里徐志摩对林徽因的不坦诚,是渣男的表现之一。

张家为了张幼仪和徐志摩在一起,让张幼仪飞到国外去寻找徐志摩,住了一段时间后,徐志摩提出离婚,而此时的张幼仪又一次怀孕,徐志摩命令张幼仪打掉这个孩子。在这里徐志摩是不喜欢张幼仪的,但是却一次又一次的占有了张幼仪的身体,怀孕后却要求打掉,这样的做法也属于渣男的表现。

和张幼仪离婚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陆小曼,陆小曼的丈夫和徐志摩关系也不错,但是趁着陆小曼的丈夫外出打仗,开始猛烈追求陆小曼。朋友的妻子也敢打主意,这也是渣男的表现。

还有他和林徽因的关系,一直以朋友自居,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在徐志摩的心里林徽因是非常的重要,徐志摩对林徽因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直在支持和跟随,哪怕是远在东北这样的地方,徐志摩都会亲子去看望。

徐志摩的感情从开始都以自由、平等为理由来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在这段道路上他伤害的人太多了,连最后他为了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将自己的生命也丢失在空中。

徐志摩经典渣男语录

徐志摩经典渣男语录有:

1、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2、经典人生哲理语录往事,不在宣纸里,而在我们的内心里;故事,不在笔尖里,而在风雨里;历史,不在博物馆里,而在人间的传诵里;明天,不在期待里,而在今天的奋斗里。

3、有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

4、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5、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6、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我要你的火焰似的笑,要你灵活的腰身,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像一座岛,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沉浮。

7、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8、青春,如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戏,我们有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悲哀。

9、希望,不曾站稳,又毁。

为啥徐志摩被人称为民国第一渣男?

金庸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角色,其名叫“云中鹤”,《天龙八部》四大恶人之一,轻功了得但为人奸诈,尤其好色!

“妙极,妙极!我早就想杀其夫而占其妻,谋其财而居其谷”

而巧的是,徐志摩的众多笔名中,也有一个叫“云中鹤”的!看来金庸先生对于他这个表哥,不太感冒!

诚然,徐志摩有才,游学英美且不说,就凭他民国时期北大教授的身份,就极具含金量。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的北大教授,基本都是“大家”!

但是有才归有才,徐志摩这个人的爱情观真是没有底线,绝对的“渣男”一个!

许多人都在传颂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如何浪漫,然而大家看不到的是,他的这些所谓“浪漫”,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绝对痛苦之上的。

在林徽因和陆小曼之前,徐志摩有过一段婚姻,他的妻子叫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出身豪门,父亲张润之是上海富商,哥哥张君劢是当时的政界大佬,正是由他出面,将15岁的妹妹嫁给了18岁的徐志摩。

诚然,这是一场包办婚姻,用徐志摩的话讲,就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然而,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婚姻很常见,徐志摩他也接受了。两年后,张幼仪给徐志摩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后徐志摩便游学去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理所当然的去追求他所想要的爱情。

从美国到欧洲,辗转两年之后,他终于在英国遇到自己所谓的心爱之人——林徽因。

林徽因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代表,有才有颜,英文讲的地道,眼界也比张幼仪开阔,而且她还比张幼仪年轻。

如此一对比,张幼仪显然是要土得多,于是他不禁越发嫌弃弃自己的原配妻子来,并疯狂的追求林徽因这位新时代女性,全然不顾他已经结婚。

当初张幼仪曾远渡重洋去找过徐志摩,结果看到对自己冷淡的丈夫,面对别的女人是却如此热情,实在太可怜!

当然了,虽然有些渣,但也还是可以理解,毕竟包办婚姻,也许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根本就没有爱情。

但后来发生的事,那就纯属人品问题了。

徐志摩嘴上说着不爱,身体却很诚实,远赴重洋来找徐志摩的张幼仪再度有了身孕。无论有无感情,作为男人,这个责任你必须的负啊!

可是徐志摩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追求林徽因,居然对有身孕在身张幼仪提出了离婚!

于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就这样诞生了。

孤儿寡母,就这样被徐志摩以“爱情”二字所抛弃,简直渣得没边!

“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然而,就算是如此得“牺牲”,徐志摩还是没有能和林徽因走到一起,林徽因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沉稳得梁思成。

或许这就是报应,徐志摩在后来与朋友妻子陆小曼的感情也是非常坎坷,那都是后话了,不提也罢!

我只是可怜张幼仪,15岁就嫁给了徐志摩,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结果被无情抛弃。

然而即使这样,张幼仪依然深爱着徐志摩,她在晚年曾这样说道:“在他(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徐志摩说: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只求在最美年华遇见你!

我想这句诗,更适合张幼仪吧,她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因为和陆小曼再婚而与家中决裂。是张幼仪为他照顾双亲,给徐志摩父母养老送终。

中国传统女性的柔顺之美在此显现的淋漓尽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