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

一四方面军会师时有多少人?

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大约有九万人,其中一方面军约一万人,四方面军约八万人。一方面军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长征时8.6万人,湘江一战损失大半,后来又经过娄山关,乌江,金沙江等战役,等到懋功会师时,只剩约一万人,而四方面军只是刚刚离开川陕根据地,兵员齐整,约有八万人。

两军会师时没超过8千人,由于走雪山过草地,远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受到重重险阻,不少红军壮历牺牲,红军损失残重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大月十一万多人,其中一方面军一万多人,四方面军十万人。

一方面军3万余人,四方面军12万余人

四方面军的人多点,有接近两万人,一方面军不到一万,总数还不到三万。

我的祖国由来?

我的祖国其他

斯美塔那创作交响诗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创作一首交响诗。作品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我的祖国这首歌,是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上甘岭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志愿军战士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部队,英勇奋战的故事,其中的女卫生员在坑道中,满怀豪情的演唱了《我的祖国》这首歌。随着电影的热播,由郭兰英老师演唱的《我的祖国》这首歌被迅速传唱,红遍大江南北。

沙蒙与林杉等几个同事费了几个晚上写了一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原文是:“祖国啊,我的母亲!您的儿女,离开了您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刘炽在拿到歌词后,却连连摇头说“:这首歌词意思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于流行。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洛阳,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我的祖国”是任何一个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都无法忘怀的题材。一个国家最深层的精神底蕴也只有它自己的儿女才可能谱写。陈培勋对祖国满怀深情,将中国的土地、文化、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节都浓缩在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中。

《我的祖国》由三首交响诗组成,原写于1960-1964年,“文革”中总谱遗失,1976年重写第一、二乐章,1989年重写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都出色地表现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清平乐·娄山关》中的壮阔情怀。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则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和胸怀为祖国追怀历史、展望未来、奋发前进,中间插部的进行曲引用了群众歌曲《在胜利的旗帜下前进》。

先锋电影的代表作?

《先锋》是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等出版发行的一部电影。

讲述了红军情报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1935年土城战役后,红军组建了7人先遣情报小分队勘察敌情、收集有效情报。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深入桐梓城中与敌人殊死搏斗后,终于夺得娄山关布防图助我军取得娄山关大捷。

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战役。下面介绍红军四渡赤水简易全过程。

1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2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3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4

三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红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红军的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红军之际,3月11日,红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5

四渡赤水

3月20日~22日,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3月23日经习水二郎、仁怀三合、大坝、高大坪。

3月24日经小箐沟到喜头的石火炉、李村沟及鱼塘。

3月25日进驻闷头台(今仁怀市喜头镇)竹林湾。

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


3月26日经土地坎、天子庙(今喜头镇共和村)、火石坪、当晚进住洞口坪(今遵义县芝麻镇竹元村)

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


6

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主力趁滇军东调增援贵阳之际,乘虚进军云南,并于5月9日,在皎平渡、洪门渡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活动在乌江以北地区的红9军团,也从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

7

四渡赤水河,是中央红军创建川黔边根据地、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运动战战役。都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后帮助周恩来、朱德指挥和在苟坝会议进入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核心后亲自指挥的,一渡、二渡赤水河的过程是毛泽东构思把“滇军调出来”战略计划的基础。

8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1935年l月红军会师赤水河边前后有敌人夹去中央决定,一渡赤水入滇,二渡赤水会师遵义,毛泽东审时度势令红军三渡赤水后,再渡赤水,取得节段性胜利。

一渡赤水后为什么还有三渡?

为什么还有后来的三渡,皆由当时战争态势所需,并非无谓折腾。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挥的第一个战役级行动,也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神来之笔。

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土城重创川军2个旅后,鉴于敌后继投入4个旅增援,红军果断撤出战斗,于当晚一渡赤水。

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由于国民党黔北兵力空虚,红军杀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攻取桐梓、娄山关、遵义。

红军再占遵义后,蒋介石亲抵重庆坐镇,欲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办法,南北夹击,将红军消灭于遵义、鸭溪地区。当敌人集结扑来,红军于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镇附近三渡赤水,西进川南。

当国民党军队听从调动,再次向川南集中进攻的情况下,红军乘敌不备折兵向东,以一个团伪装主力迷惑敌人,诱敌向西。主力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应该是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三渡赤水是公开的,意在调动国民党军入川南;而四渡赤水则是秘密的,意在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在广阔的空间中寻求机动。

蒋介石和他的部属完全没有料到毛泽东会挥兵重入黔北,依旧在做着在川南聚歼红军的美梦。

红军已经全部东渡赤水,薛岳还在军情通报中称“共匪大部尚在镇龙山、铁厂”,而云南军阀龙云则在训令各部“聚歼该匪于叙(永)、(古)蔺以南,赤水以西,毕节、仁怀以北地区”。

直到25日,龙云还在命令各部将红军歼灭于“铁厂、镇龙山、石宝寨、大村间地区”,而此时红军已经东渡赤水三四天了。

一渡赤水,向扎西前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第一第二次纯粹是敌众我寡被迫转移!

三渡赤水,调动国民党军西进;红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跳出敌人重兵包围圈。

红军将士靠着一双铁脚板,南北往返数次,东西驰骋千里,上演了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

长征时发生的故事有哪些小标题?

遵义会议,会宁会师,黎平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懋功会师,甘孜会师,三过草地,三过雪山,血战湘江,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娄山关,歃血为盟,抢夺腊子口,翻越夹金山,通道会议,会师吴起镇,瑞金出发,五岭逶迤

1、湘江战役

2、攻克遵义

3、四渡赤水战役

4、娄山关战役

5、巧渡金沙江

6、强渡大渡河

7、飞夺泸定桥

8、彝海结盟

9、过雪山草地

10、突破腊子口天险



长征节选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明错误指挥下,这个时候敌人也步步紧逼。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都失守了,这个时候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1930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 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因为红军反围剿失利, 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但是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这个时候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都来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在长征前夕,粤系军阀 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 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娄山关战役简介 娄山关战役简介pp


第五章

 山河都苍茫了————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第六章 

橘子也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 

血漫 湘江————1934年11月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 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第八章

 恭贺 新年————1935年1月 乌江:1935年1月1日,红军突 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 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 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 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 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 

残阳 如血————1935年2月遵义: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 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 

巴山 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第十二章 

金沙 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极 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 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 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 

黑暗 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 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第十五章 

北斗 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 

天高 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 北上————1936年1月 湘西 与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 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 会宁: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 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四渡赤水的故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1、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亟待补充,而蒋介石重创红军于湘江边,士气正盛又调集40万重兵进行围堵,3万对40万!双方兵力悬殊。四渡赤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

2、目的:跳出国民党40万军队的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与其余红军回合。

3、第一渡:红军大部队摆脱跟敌人对峙局面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4、第二渡:敌军主力大部分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5、第三渡:1935年3月15月红军把国民党军都吸引到黔北,毛泽东、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进川南。

6、第四渡:1935年3月20日~22日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

蒋介石再次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