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拥有认知,就没有歧视


1

“滴!”地一声,门禁灯由红变绿,推开门走进实验室。


穿上白大衣,戴上PVC手套,从冰箱里拿出快速试剂条和一个泡沫试管夹,将它们放到生物安全柜的桌面上。泡沫上插放的是今天楼下VCT采血门诊送上来的血样。


撕掉试剂条上的覆盖膜,用移液枪吸取少量上层血清,分别滴在各个试剂条上。


十分钟后,结果显现。五条试剂条上有一条出现了两道杠,有点刺眼。


“-”“ ”分别代表阴性、阳性,登记好结果后就走出了实验室。


这就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幕。


对于我来说,“-”还是“ ”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有时候我甚至希望在众多“-”号当中出现一个“ ”号,以证明我的工作没有徒劳。实际上哪有什么徒劳不徒劳?


但是另一边呢?对于前来检测的人来说,他们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就是在等待宣判,出现的那个符号就是通行证,它决定你回到人间还是掉入地狱。


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没错,这就是艾滋病。


2

其实,当今年夏天我来到疾控中心工作,被分到艾滋病科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艾滋病啊,无法治愈,发病两三年就死了,而且这个病还和一些见不得人的行为有关,谁愿意和艾滋病打交道呢?


无法改变就要适应,我对自己这么说。


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了第一个艾滋病病人。他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在外打工的人,前几日女儿离婚正要开庭,今天又得到确诊阳性的消息,他感觉整个家都要坍塌了,坐在那里无助地哭泣。


我一次给别人抽血,是给一个十八岁的阳光欢快的男生,正是人生最亮丽的时刻,我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是阳性。


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子,边哭边咒骂一个男子,该男子明知自己是艾滋病却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她想死,但觉得死了对不起父母。


我接到一个恐艾症女孩的电话,平均每天两次电话,问题没完没了,就这样打了一个月,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她逼疯了。


我见到了同性恋,看到他们亲昵的样子,了解到他们并非罕见。


没有认知就很容易存在偏见。


工作之初,每一件小事都让我震惊,每一天都是猎奇之旅。而现在,可以说已经麻木了,也可以说“因为懂得所以平静”。

3

是时候了解一下艾滋病这个恶魔了。


12月1日,全球艾滋病宣传日,众多公众号推送了关于艾滋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如果看了,是不是记住了呢?反正我看那些专业词汇,都是左眼进右眼出。


简单来讲,艾滋病就是一种病毒侵入到人体内,专门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等把你的免疫系统破坏的差不多了,它自己不用动手,别的细菌病毒自然就能把你办了。打个比方,你喝口自来水,正常人来讲,可能就是肚子会不舒服,拉个肚子过一天就好了;但是对于艾滋病病人,那就很可能要你的命,因为你的免疫系统没有了。


那艾滋病是怎么得的呢?


首先需要讲清楚一点,那就是不可能“无中生有”。像感冒、高血压什么的,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有。但艾滋病不是,它是传染病,必须要有传染源,而且还要有传染途径。


大家知道啪啪啪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但如果两个人都没有感染艾滋病,不管啪得多不讲究,都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的。所以,当你下次约炮时,一定要戴上避孕套。避孕套又叫“安全套”,意思很明白,它不仅仅起到避孕作用,更重要的是“安全”。有很多发生一夜情的人,“惊弓之鸟”似的,跑到我们这来抽血检验,出结果前的日子每天都提心吊胆。


提到传染途径,除了性行为外,还有两个途径: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上个世纪末,献血还不太规范,出现了一些输血感染的病例。但现在基本不会了。需要注意的是,平时剃须刀不要混用,美甲、纹身什么的,去正规店里。因为这些都是可能会沾染上血液的。


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那蚊虫叮咬呢?有人担心一只蚊子吸了别人的血又来叮我,我是不是就感染艾滋病了?回答这个问题前,要提到另一个感染要素:不仅要有血液交换,而且病毒量要足够。蚊子好不容易吸进去的血是不会吐出来给你的;而它喙上粘的那点血迹需要连续叮你2500下才够感染的病毒量。


母婴传播主要是因为羊水里含有病毒。不过对于一个艾滋病妈妈来说,想要一个健康的宝宝,并不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母婴阻断措施,要一个健康宝宝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说了传播的途径,再说说那些不传播的途径。


我觉得这一点也很重要,它避免我们盲目紧张,同时也会消除我们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唾液、汗液是没有艾滋病病毒的,因此握手、拥抱、接吻、共餐、游泳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我们总说关爱艾滋病人,他们要的不是别的,首先是不歧视,一个拥抱就是最好的关爱行为。


最后,一个终极问题:人类如何消灭艾滋病?


艾滋病之所以被称为世纪难题,就是因为它不可治愈,且没有疫苗。抛开医学进展不说,我们或许可以有这么一个假想:既然艾滋病是传染病,那么隔离传染源不就可以了?把所有艾滋病人赶到一个孤岛上,让他们自生自灭。牺牲一小部分人,拯救全人类。


对此,我想说,艾滋病人不是丧尸;而我们也不是冷血的动物

4

偏见分很多种,歧视和过度同情都是。


“一个”在12月1日,刊登了一个“艾滋病人如何面对未来?”的问答文章,回答者是一个艾滋病人。也许文艺青年都是如此,他写的很让人同情又很励志。


这个问题我会这么来看:首先,正如前面所讲,艾滋病是个行为病,如果你没有过不理智的性行为,不可能感染上这个病。在顾影自怜之前,先检讨一下,为什么厄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其次,艾滋病不是癌症,它不会在短时间内要人的命。它的潜伏期约为8年。目前医疗水平也在慢慢进步,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很有可能达到正常人的寿命水平。我国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只要自己能够克服心理障碍,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5

还是那句话,拥有认知就没有偏见。重复一下今年艾滋病宣传日的主题“携手抗癌,预防为主”,让我们洁身自好,同时又能放下偏见,让艾滋病滚蛋回家。


— 完 —


写于文末:

这是写于去年“世界艾滋病日”的文章,发在这里,作为进驻头条号的首篇。作为一名天天与艾滋病打交道的实验人员,我看到网上有很多关于艾滋病或恐慌或错误的言论。我希望能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用真实的案例,专业的素养,轻松的笔调,来和大家聊聊谈虎色变的艾滋病。

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几分钟告诉你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