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

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 “

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一.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二.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三.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四.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五.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六.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七.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八.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九.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十.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开悟后是属于十地中的哪一地菩萨?

开悟有不同层次。

如果是小乘佛教,证悟的是阿罗汉果,达到了“自利”

如果是大乘佛教,在阿罗汉果的基础上,会达到菩萨境界,这是为了“利人”

佛经常呵斥那些只证悟了阿罗汉的弟子,让他们赶快回小向大。

开悟后多数都是证悟阿罗汉,也有一些人直接会证悟到更高的境界。

佛学常识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地”即大地,因能生长万物,故佛经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即是菩萨在修行中断除烦恼的程度,也标志着菩萨成就功德的程度。十地菩萨分别是:

1、初地欢喜地;

2、二地离垢地;

3、三地发光地;

4、四地焰慧地;

5、五地难胜地;

6、六地现前地;

7、七地远行地;

8、八地不动地;

9、九地善慧地;

10、十地法云地。

十地菩萨究竟是那些?

根据《楞严经》有的相关开示,修行佛道,从干慧地到妙觉,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十地、等觉等五十五个位次,才能穷尽妙觉果位。

其中,十地菩萨的十个位次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和法云地。经上讲,只有达到八地即不动地的位次,才能断变易生死;而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除,如果这一分生相无明破除了,即达妙觉果位,成就圆满佛果。

这里的“十地”,是修行的境界的描述,经文对每一地的情形都有详细的描述;如果想了解,可读原文,或者看宣化上人的《楞严经浅释》的相关内容。

三贤十圣的十地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兹依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又,十地的满心,名金刚喻定。因此位的定力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之能摧一切物,故名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三昧或金刚心。若由此再开出一等觉位,则成四十二位。

等觉为断惑的最后位,是因位的最上位,与果上的妙觉仅差一等,次生即可补前佛处而作教主,故亦云补助位。但是,《璎珞经》则称为无垢地,以虽有烦恼余习,然只如微烟,有等于无,故名无垢地。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华严经》讲菩萨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菩萨从十信位开始修,修到妙觉位,然后成佛。

《华严经》十地是指:

(1)欢喜地(梵pramudita^ bhu^mi,极喜地)

(2)离垢地(梵vimala^ bh.)

(3)发光地(梵prabha^kari^ bh.,届穷)

(4)焰慧地(梵arcismati^ bh.,焰地)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佛教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5)极难胜地(梵sudurjaya^ bh.,难胜地)

(6)现前地(梵abhimuhi^ bh.)

(7)远行地(梵du^ran!gama^ bh.)

(8)不动地(梵acala^ bh.)

(9)善慧地(梵sa^dhumati^ bh.,妙善地)

(10)法云地(梵dharmamegha^ bh.)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