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

邓稼先生平事迹50字?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1982年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为国家富强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90字?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国家富强奋斗的杰出人物很多,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个。他完成学业后回国效力,献身国防,志在强国,成就了“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1、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

2、钱三强

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

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

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3、邓稼先

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

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


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

“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


5、周培源

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邓稼先的感人事迹50字(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简介100字)


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不加入美国籍,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要说杰出人物,任正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出身贫苦当过兵,在部队里就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

在他44岁时,面临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但他用坚强的毅力挺了过来,用借来的2万元创立华为。 他不是想着企业怎样活下来,而是想着要挑战跨国巨头对手说他不自量力但最后他实现目标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黄旭华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黄旭华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说。

关于邓稼先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邓稼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邓稼先50字?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邓稼先,他的事迹可歌可泣,他是被赞誉为娃娃博士的科学家,他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后,隐姓埋名参加了两弹的研制,在大漠荒野上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不计任何条件的为国家奉献着,在做实验的时候为了取得实验的数据,他不顾个人安危亲力亲为。

被辐射以后,患了癌症。但患病期间还是一心为了科研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了,他为了国家奋斗到了最后一刻。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成语?

当之无愧

成语释义: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德隆望重

成语释义:犹言德高望重。

妇孺皆知

成语释义: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精忠报国

成语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鞠躬尽瘁

成语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可歌可泣

成语释义: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邓稼先高尚情操与无私奉献,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67年邓稼先几岁?

1967年邓稼先43岁。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那一年的邓稼先,才43岁。

邓稼先26岁回国,34岁参加中国原子弹研制,62岁因遭核辐射病逝邓稼先,中国近代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每当提到邓稼先,有良知的中国人总会无比敬佩,也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1945年,21岁的邓稼先从西南联大物理学毕业。1948年秋,邓稼先通过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不到两年时间里,邓稼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年邓稼先刚满26岁,如此年轻就获得了博士学位,邓稼先也被称为“娃娃博士”。

1967年邓稼先43岁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1]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毅然回国。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的英雄事迹?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杜院士。他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市。他于1945年毕业于西南道联合大学物理系。 1950年,他在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曾在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并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和化学系任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学术秘书,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主要从事核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中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研究,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自1958年以来,他组织并进行了有关爆轰物理学,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他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人一步一步完成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理论计划,并参与了在核试验之前指导爆炸模拟试验的工作。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立即组织部队探索氢弹的设计原理和选定的技术方法。 1967年,他领导并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枚氢弹的研制和测试。自1970年代初以来,他一直在努力组织,领导和计划新的核武器。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的杰出创始人。

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他那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外国有一本书,题为《比一千颗太阳还亮》。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他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全国上下为这位中华精英过早离开人世而感到悲痛。 虽然邓稼先因患癌症与世长辞,可作为中国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会永远活下去!就像罗丹的作品 “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的走着。

用一两句话概括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