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目录一览:

不迁怒,不贰过。一《论语》是什么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携清携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其中“不迁怒”指的是不移怒气,“贰”指的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过”指的是过错。

“怒”与“过”,超过当下的现实,同样违背孔子之学的基本原则。

详解:无论“不迁怒,不贰过”是什么含义,但本章里,孔子明确表示,除了颜回,其他人都达不到他的好学标准,这一点是无疑的。这也证明了,上面说子夏之学非孔子之学,确实没有冤枉他。

不过,通常对“不迁怒,不贰过”的解释都有问题。“怒”,不是通常说的愤怒、怒气,而是“超过”的意思,在《荀子·君子》“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中,就是按此解释;“迁“,变更、变动;“贰”,背离;“过”,超过。古文喜欢对称,往往用一些类似又稍有差别的词语构成对称句式,“不迁怒,不贰过”中,“迁”对“贰”,“怒”对“过”,相互间的意思差别不特别大。

扩展资料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辩伏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正行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一、原文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二、译文

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碰前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三、出处

《论语.雍键好也》

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稿吵铅的金科玉律。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尘纤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

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

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漏笑的错误。

扩展资料

行云流水的解释已经很完满了,实无补充必要,但本人向来手多,在此稍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可能对你有所助益.

颜回是孔门弟子中学问最好的,也是孔子最推崇喜爱的学生.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不乏贤者,为什么孔子单单只说颜回是最好学者,而他提出的理由竞只有不迁怒,不贰过简单的六个字,粗看之下,好象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高的修养境界,一般常人很难做到,很多人碰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往往怨天尤人/摔盘子砸碗/拿老婆孩子出气/家中小猫小狗遭殃,反正见什么什么不顺眼,尽管跟这个人这只小狗无关,他是通过用这种迁怒的方式把自已的怨愤憎恶等情感转移发泄到其他较安全或较为在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此来减轻精神上的负担了事,而不派搜仿是冷静客观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喜怒哀乐之感情感于事而发并不在物,只有不迁怒,在碰到事情时才能冷静分析处理,不感情用事,真正搞清前因后果,吸取教训,才能不贰过.其实不迁怒应这样理解为不贰过的前提条件.至于说到不贰过更是难以达到,有很多人明知自已有某方面的缺点不足,但毛病一辈子到死都改不了.

不迁怒,不贰过什么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既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凳薯会犯同样的错误。

出自春秋孔子所著的《则灶论语·雍也》。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全都白了,过早死去了。孔子为颜回的死哭得非常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弟子哪一个算得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不迁怒,不贰过”解析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夫子认为常人难以做到的孙粗扮,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三个月内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便可称为是“仁”,便由此成为了君子的道德标准之一。“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

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大有人在,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可是仔细想一想,真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出处:《论语.雍也》:“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滚樱:孔子回答:“我有叫颜胡备空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论语》艺术成就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裤瞎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

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