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建始县属于哪个市(建始在哪个省哪个市)

本文目录一览:

建始县属于哪个市

建始县隶属于河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建始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北部,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恩施市,是湖北的13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连本省的神农架林区、宜昌市。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建始属于哪个城市

建始县属于 湖北 恩施州,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直属湖北省;民国22年(1933)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曾在官店口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先后成立乡、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1936)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至1949年11月4日;

1949年11月5日全境解放,建始县隶属于湖北省恩施专署辖。

建始县是哪,离贵阳多远?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临近长江干流,长江支流清江穿境而过,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

过去贵阳市,驾车距离

11小时24分钟748.0公里

途经:龙吉高速、杭瑞高速

湖北建始县属于哪个市?

属于恩施哈,至于要做火车的事情,那里还没火车呢!!("这个问题杂不来问我呢",先前发这个屏蔽了- _ -)

建始县属于哪个市?

建始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

一、概况

建始县,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奉节县、巫山县接壤,总面积2666平方千米。2020年,建始县户籍人口50.79万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有汉、土家、苗、回、侗、蒙古、彝、纳西、壮、满、藏、朝鲜12个民族。 截至2021年10月,建始县下辖7镇、3乡,县政府驻建设路34号。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始县。1983年,建始县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993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始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建始县地区生产总值116.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亿元,下降16.9%;第三产业增加值71.96亿元,下降2.6%。

二、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建始县下辖7镇、3乡:业州镇、高坪镇、红岩寺镇、景阳镇、官店镇、花坪镇、长梁镇、茅田乡、龙坪乡、三里乡。 县政府驻建设路34号。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三、地理位置

建始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介于北纬30°03′~30°54′,东经109°32′~110°12′之间,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奉节县、巫山县接壤。南北最长处89千米,东西最宽64.5于米,最窄12.5千米,总面积2666平方千米。

参考:百度百科

湖北省建始县,建始县是属于哪个市呀?

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建始县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所辖8个县(市)之一。位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北部,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

县域国土面积2666.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68万公顷、森林面积243万亩。平均海拔1152米,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287米,年均气温13.1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县城业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偏西的一个山区小盆地中,距省会武汉市607千米,距恩施机场59千米。

建始县历史悠久,建县于西晋初269年,分巫县而置;同时,新设建平都尉统领建始等四县,距今已有1748年。

县名来源于“皇帝年号”,历史上共有6个皇帝将他们的年号命名为“建始”,最早的是公元前32年到公元前28年2月,西汉汉成帝刘骜将他的第一个年号取名为建始。正因为“建始”作为皇帝年号且包含着吉祥美好、兴旺发达之寓意,所以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建始县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为巴国廪君属于地。唐虞夏商时期属荆、梁二州之地。周朝为夔子国属地。夔子国治所在今秭归。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属地。秦朝为南郡属地。

汉朝仍为南郡属地。南郡名称屡经改变,到西汉时,南郡辖18县,建始属巫县南境。后汉建安十三年(208),魏武帝曹操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赤壁之战后,南郡属蜀,故建始为蜀之领土。

后汉建安十五年(210),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建始所在的巫县属宜都郡。建安二十一年(217),建始所在的巫县等六县改为固陵郡。三国蜀章武元年(221),刘备改固陵郡为巴东郡,建始所在的巫县属巴东郡。章武二年(222),刘备败退白帝城,建始地方由蜀之领地变为吴之领地。

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260),分巴东郡西部地方设置建平郡,治所在巫县,同时在建平郡内设置建始县。其命名为汉晋时期的常用吉祥语,无其他特殊涵义,所谓“建县伊始”的解释于史无据,系望文生义。

西晋泰始四年(268),建始县为晋所攻占,归属晋新建的建平都尉。咸宁元年(275),改建平都尉为郡,建始隶晋改建的建平郡。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占吴之建平郡,并以其属荆州。太康五年(284),撤销建始县,不久复立,仍属荆州建平郡。

东晋时期,建始属东晋领土。泰宁五年(323),曾被成汉政权攻占,旋即撤走。永和三年(347),东晋灭成汉小王国,自此,建始由东晋的边境县变为内地县。

刘宋时期,元嘉后期至大明前期(441—461)中某一年,建始县被废置,其地属巫、秭归原辖县。此次废置达100余年。

北周(561—581)建德三年(574),在建始地方同时设立业州、军屯郡、建始县三级政权机构。业州隶属于益州(今成都)总管府;业州领一郡,即军屯郡;军屯郡下辖一县,即建始县。三级政区同地,治所同城,在三里槐坦州基山下的棉花坝。

隋开皇三年(583)十一月,撤销军屯郡及建始县,保留业州,以州治民。开皇五年(585年),恢复建始县建制。大业三年(607),废除业州,所属建始县划归清江郡管辖。

唐武德元年(618年,即隋大业14年)复置业州。建始县自清江郡划出,以业州辖建始县。唐贞观八年(634),再次撤销业州。自此,业州再未复置。建始县归属于黔中道施州清化郡。唐天宝(742—755)时期,建始属清江郡,隶江南道。

宋代(960—1279),建始属夔州路总管府。北宋时期(960—1127),将治所从棉花坝迁至今县城业州镇。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即南宋景炎元年,蒙古占领施州及所辖建始县。建始县仍属夔州路。元至正二十二年至明洪武四年(1362—1371),明玉珍及其子明升以四川为主建立农民政权,自称皇帝,国号大夏,改施州为施南万户府,建始属之。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明王朝平夏,复立施州,领建始县,属夔州府。洪武二十三年(1390),裁撤施州,原清江县地并入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建始改隶夔州府直辖,并将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改隶湖广都指挥使司。

清(1616—1911年)初,建始县属夔州府。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次年,伪号周,建始县由吴氏父子统治7年多。康熙二十年(1681),吴氏败亡,建始县重归于清廷夔州府。

雍正六年(1728),改施州卫为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恩施县升为府,更名施南府,属湖北布政司。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夔州府割隶施南府,直至宣统三年(1911)清王朝灭亡。

民国元年(1912)实行新政,废府存县,建始县直属湖北省。民国22年(1933),红军在官店口成立县苏维埃政权,县境内两种政权并存分治,仅数月之久。民国21年(1932),鄂西行政区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建始县属之。民国25年至38年(1936—1949),建始县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949年11月5日建始解放,至1983年8月18日,属湖北省恩施地区辖。1983年8月19日后,建始县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更名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始县

参考资料来源:建始县人民政府-建始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建始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