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军阀混战时期(军阀混战时期是哪一年)

本文目录一览: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他们是如何划分地区的?

1901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十一国的全胜而告终。此战清政府不但要赔偿高达9.8亿两白银,甚至连京城都彻底的沦落到了列强的手中,自此清政府再无尊严可言。而清政府有感于此,决心变法以此来挽回曾经的“天朝上国”的荣耀。

1903年清政府率先实施军队内的改革,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并于各省设立督练公所,负责训练新军。当时清政府原定在全国训练三十六镇新军,并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但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财力已无力组建如此多的新军,即使是将财政大权全部下放到各省,亦无法,最终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也只训练了二十六镇的新军。而随着清朝的灭亡这二十六镇的新军也就成为了日后民国军阀部队的雏形。

据不完全统计自清政府灭亡之后,全国出现数百家大小不等的军阀,有占据一省的大军阀,也有占据一县的小军阀,总之在那个时候只要有枪有兵,是谁都能被称为“大帅”。而这些大小不等的军阀在当时或为自保,或为扩张,或为联盟会在自己的地盘上组建一个又一个表面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地方势力。不过即使当时的民国有如此多的大小势力,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一笔的大势力却少之又少。这里澳古君就来为大家盘点几点民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军阀势力。

皖系军阀

皖系是原北洋军阀的一支派系,而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北洋也跟着分崩离析,随之皖系应运而生。皖系因其首领段祺瑞生于安徽而得名,其麾下拥有徐树铮、段芝贵、傅良佐、靳云鹏等将领。皖系鼎盛时期曾占据着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山东、陕西和上海等七省一市,而由于在当时它所占据的都是民国最为富庶的地方,所以它的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

再加上当时段祺瑞借助第一世界大战的爆发向日本借了高达一亿四千五百万元的战争借款。并借此大肆利用这笔借款完成皖系的扩军,而在这样的扩充下,皖系拥有六个整编师、二十个加强旅,总兵力达到30余万人。其中原本要赴欧参战的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在当时日本人的帮助下,这三个师每个师都有1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机关枪营,其中每个炮兵团拥有36门火炮,包括24门野炮、12门72厘米口径的日本六年式山炮;每个机关枪营拥有24挺重机枪。

同时当时的皖系还有全国都少有的空军和海军。不过这些数量并不多,比如空军就只有从意大利和法国订购的10余架旧式飞机,而海军也只有“建康”驱逐舰、“海容”巡洋舰等数艘战舰。当然对于当时的民国来说,这些力量也是少有的,毕竟在当时有海军空军的也只有奉系、直系这些军阀集团啦。

而皖系就是利用这些力量最终控制了当时的政府,成为了民国名义上的正统。当然所谓“盛极而衰”,在段祺瑞妄想要武力去统一整个民国的时候,最终皖系被直、奉联军打败,后段祺瑞被迫下野,而皖系也随之消亡。

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都曾同为北洋军阀,后分裂并自立一派。直系因其第一任首领冯国璋为直隶人而得名,其麾下拥有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将领。直系鼎峰时期占据了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数省,势力范围一度辐射华北、华东及中原地区。

直系曾经拥有民国四大兵工厂的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所以在枪支和弹药上基本都能做到自给自足,甚至到后期直系都能依靠巩县兵工厂独立制造出重机枪、迫击炮等更为先进的步兵重武器,可以说在武器上直系的军队可以排的上当时民国的前几名。

直系鼎峰时期拥军60余万,其主力部队拥有18个师和18个混成旅,并拥有数量较多的大口径山炮。同时直系也有着自己的海军和空军,其中海军更是当时民国最为强大的其中一支舰队,拥有“海圻”、“海琛”、“肇和”等巡洋舰,“永翔”、“楚豫”、“同安”等炮舰等数十艘的战舰。可以说直系的海军是十分强大的,当然对于空军来说直系同皖系一样,也只有数十架飞机,且大都都为侦察机。

后直系凭借着这份实力,再加上奉系的帮助,最终打败了皖系,成为了政府的又一个主人。而之后随着直系再次打败奉系,再随着直系的首领曹锟当选总统,直系走上了最为辉煌的时刻。同样与皖系一样“盛极而衰”,在1924年奉系联合皖系的残余势力对直系发起战争,后因冯玉祥的背叛,直系被打败,并退出京师。再后来1926年随着北伐战争的开始,直系被彻底消灭。

奉系军阀

奉系也曾是北洋军阀一脉。晚期的奉系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最强大的一个派系。奉系因其首领发迹于东北奉天因此得名,其麾下有张学良、张宗昌、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郭松龄等将领。奉系鼎盛时期辖东三省、热河、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奉系后期的武器装备曾独霸民国,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个拥有成建制的海陆空三军的派系。鼎盛时奉军拥军50余万,辖7个集团军,3个海军舰队和5个航空队。其陆军不但拥有当时少有的重炮团,更是拥有当时民国独一无二的坦克部队,拥有36辆法制雷诺轻型坦克。而奉系的空军和海军则更为强大,其空军拥有300余架飞机,战斗机更是多大150余架,要知道当时就算在日本全国的战斗机也才数百架。

奉系的海军更是在鼎峰时刻占据着全国76%的战舰吨位,高达42000吨,更是拥有当时世界都少有的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此外,奉系不但军力上独领风骚,更是在军工上独霸江湖,当时的奉系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军工体系,上到武器装备,下到士兵的衣食住行,奉系都能做到自给自足。它不但拥有整个东南亚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可制造重炮、迫击炮、山炮、野炮、机关枪等几乎所有的陆军武器。甚至还拥有东北航空工厂,也这座工厂除了发动机不能造,其余的飞机零件几乎都可制造出来。

而奉系也是在借助这样强大的实力,最终成为了北洋、皖系、直系后的第四任领导者。不过后随着奉系首领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奉系也走向了落寞,最终随着大本营东三省的丢失,再加上东北易帜,最终奉系也宣告消亡。

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同样出自北洋一系。晋系因阎锡山长期占据山西而得名,其麾下拥有傅作义、商震、杨爱源、徐永昌等将领。鼎盛时期晋系辖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天津和北平等地。晋系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实力最雄厚的军阀派系之一。

晋系的辉煌取决于阎锡山对于山西的治理。在当年阎锡山掌控山西后,并不像其他的军阀一样大肆的对统治地的百姓进行掠夺,相反他非但不掠夺,反而大力提倡与民修养,就这样山西在阎锡山的治理迅速的成为了全国的“模范省”,也就是如此晋系最终得以异军突起。

鼎盛时期的晋系拥军20余万,辖12个军、17个独立师、12个骑兵师和7个独立旅,并拥有数量不等的从英国进口的宝饥14型飞机。同时晋系与直系、奉系一样它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兵工厂,即太原兵工厂。鼎峰时期的太原兵工厂月产迫击炮100门、轻重火炮350门、步枪3000支、冲锋枪900支、炮弹1.5万发、子弹420万发。可以说晋系也就是借助着太原兵工厂得以在那个民国军阀混战的年代存活下来。

1930年中原大战晋系败于蒋介石之手,晋系首领阎锡山逃亡大连,处此时晋系由商震管理。后因蒋介石无法完全的掌控山西,再加上晋军依然忠于阎锡山。最终在1932年阎锡山重回太原掌控晋系,而晋系也直至解放战争后才正式宣告消亡。

滇系军阀

滇系是主要活动在云南的一股军阀势力。滇系也因其势力多活动在云南也得名,它的第一任首领是唐继尧。麾下有龙云、卢汉、顾品珍、孙渡等将领。鼎盛时期的滇系势力范围到达云南、贵州两省和四川半部。滇系在民国早期有着“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盛誉,当时在蔡锷的操作下,滇军从德国购入了达八百万两白银的军火,山炮、野炮、机关枪、迫击炮等武器一应俱全,再加上滇军内部的军官几乎都出自于讲武堂,乃至日本士官学校,所以滇军一度雄霸西南。

而滇系则在滇军的优势的武力下也一度雄霸云贵两省。巅峰的滇系拥军15万,并在自家的昆明兵工厂的打造下,几乎能做到人手一把枪,一个连能有数挺轻重机关枪。当然滇系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晋系、奉系、直系这些顶尖的军阀势力相比。当然在抗日战争上滇军的贡献却是不能磨灭的,在整个抗日期间,滇军向全国输送兵力达40万,伤亡人数也高达10万。此外,滇军一脉在抗日战场上从未出现过投降的将士,也未出现过投靠日本人的将士。

1950年随着云南的和平解放,滇系这支军阀势力也正式宣告终结。

桂系军阀

这里的桂系主要代表的是以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而非陆荣廷的“旧桂系”。桂系因其势力核心在广西而得名,其首领为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麾下有李品仙、夏威、叶琪等将领。鼎峰时期的桂系辖广西、广东两省,并拥军4个军48个独立团,共20余万人。

桂系拥有当时民国四大空军的广西空军,拥有战斗机22架、侦察机2架、轰炸机7架和教练机31架等共60余架各型号飞机。同时桂系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南宁兵工厂、梧州制药厂等兵工厂,其中南宁兵工厂可自行制造轻重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等武器。但是由于桂系的经济实力不足,虽有兵工厂但是产量跟不上,所以很多时候桂系都需要去跟列强购买。如1932年李宗仁就因自家兵工厂产能不行,再加上又要打战,所以就向德国订购了一批新式的步枪1万枝、自动步枪5000支和钢盔5万支。

而后在国民政府末期桂系的首领李宗仁曾经短暂的执掌了国民政府大权。后1949年随着广西的和平解放,桂系也随之消亡。

当然以上所介绍大概就是民国最为知名的一些军阀势力,但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不能介绍完全。同时有人会说为什么川军不介绍呢?实际上川系从始至终都未成为一个统一的军阀势力,他们只是一个大大小小的各自为政的军阀,而不是什么军阀势力。当然川军的抗日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这点值得我们敬佩。

军阀混战是哪个年代的?

军阀混战指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的中国境内军阀割据混战的事件。

近代,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使得帝国主义在中国长驱直入,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种特殊势力——军阀统治,民国时期的军阀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

1917年,段祺瑞以“讨逆军”成功镇压张勋的复辟闹剧,“再造共和”,却拒绝恢复国会,并欲废止临时约法。段祺瑞的行径招来了南方五省的反对,护法运动展开,中国陷入南北分裂。自此时起,至1929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分裂与争战的状态竟在中国持续了十余年,以“军阀混战”的特色为今人所熟知。

军阀混战时期是什么时侯?

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

军阀混战指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的中国境内军阀割据混战的事件。 近代,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使得帝国主义在中国长驱直入,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种特殊势力北洋军阀。

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

扩展资料:

1927年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以后,蒋介石建立的仍然是新军阀统治。而且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以后,新军阀混战的战火又重新燃起。宁汉合流的庆宴还未散尽,又发生宁汉对立,接着兵戈相见。

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各派整整打了一年,最后以蒋、冯、阎、桂四派军阀联合战胜奉系张作霖而暂时告终。但不久,他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和扩充各自地盘,又于1929年爆发了连续不断的混战。

1929年1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和江浙集团的支持下,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决意实行全国“裁兵”。这实际上是蒋介石以中央名义来削弱其他各派军阀的兵力,扩充自己武力的重大步骤。这个措施一公布,就遭到各派军阀的反对,军阀混战又起。

1929年3月,为争夺两湖地区的蒋桂战争爆发。到4月蒋军控制两湖,粤军进占广西,桂系败北。

1929年10月,冯玉祥的西北军又与蒋军开战。到11月西北军又兵败退回陕西。

1929年12月和1930年1月,蒋介石又接连战胜张发奎和李宗仁的“张桂联军”以及唐生智等组织的“护党救国军”,再次取得军阀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剖析新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时期的各派别详细介绍

1、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主要割据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冯国璋原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

2、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_靳云鹏_段芝贵_傅良佐_倪嗣冲等。

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但好景不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尽管后来段祺瑞又曾出山担任“执政”,不过是有职无权。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早衰败。

3、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出生在奉天故称奉系。

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行省,称“东三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旅,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二十七师,张作霖师长。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

4、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是民国时期以山西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军阀的统称,活动时间38年。

1912年中华民国肇始,山西省拥护共和,宣布脱离清朝“独立”,这是其产生时期,袁世凯去世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主要有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皖系军阀等。

直系、皖系等主要军阀势力都在1927年南京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进而北伐之后消失,1930年中原大战是其最鼎盛时期,“抗战”胜利后一直在解放前夕山西解放之后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主要代表人物有:阎锡山(后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徐永昌、商震等。

5、西北军阀

西北军泛指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初年在中国西北地区发迹的军阀,主要成员有冯玉祥所统帅的“国民军”。

后来杨虎城所部17路军也被称为西北军。于1919年改编为“西北边防军”,是为名称之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

所谓军阀,就是在地方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并且自称派系的军人或者集团组织。北洋军阀的产生,最初还是因为天平天国运动,起义军从广西一路攻至南京,清政府为了组织清剿的军队,只得号令地方上的士绅自己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所以北洋军阀追根溯源,还是得归结到最初李鸿章的淮军和曾国藩的湘军。一直到后来袁世凯夺取了政权,才正式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军阀之所以会最终分裂,因为袁世凯死后,一直没有一个拥有足够威信和实力的人统领整个北洋军阀集团。北洋军阀分裂之后,嫡系的北洋军分裂成皖系和直系。皖系由段祺瑞掌握,而直系由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掌控,另外作为旁系的奉系掌控在张作霖手中。皖系、直系、奉系就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大军阀。

这三大军阀几乎占领了国内最为富饶的地区,无论是从经济、人口还是工业条件上来看都相对完备。从地域上看,皖系军阀占领地区包括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福建等地,他们倚靠着的国外力量就是美国和英国。直系军阀占领着直隶和江苏、江西、湖北等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倚靠的是日本人的力量。而奉系占领着奉天、黑龙江和吉林等地,依靠的力量也是日本。

三大军阀同出一源,但是分裂之后再也没有“同门之谊”,为了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有武装足够强大的军队,这三大军阀陷入混战之中,试图吞并另一方,成为最终的统治者。小规模的战斗不计其数,就不作多说,就大规模的战争来说,一次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这些由于贪婪而引发的内斗耗损了无数的有生力量,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从1920年开始,北洋军阀今日直系统治时代,在直皖战争之中同仇敌忾的奉系和直系并没有维持多久的和平关系,很快就因为利益冲突产生矛盾,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胜利之后,张作霖无奈退出关外,但是在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奉系更快发展壮大,张作霖以强大的工业体系东山再起,战败直系吴佩孚,一举拿下关中数个省份。奉系统治时期一直到北伐成功之后,张作霖无奈退回东北,最终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结束了这段混战时期。

三大军阀内部也有无数小派系,这些派系错综复杂,内部相互倾轧,同时也在损耗军阀内部的力量。比如奉系之中有张宗昌、李景林、汤玉麟等占领小片区域拥兵自重的小派系;直系同样也出了山西王阎锡山、东南网孙传芳这样的地方势力;皖系的内部关系更加混乱,段祺瑞对于各地集团从来没有过有力的控制,这些小集团也从来没真正忠心过段祺瑞。

大军阀之间的争斗,小集团之间的利益争夺,让这段时期的中国混战不休,势力此消彼长,分不清到底有多少派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