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句

我们再对比一下你举的例子,应是绿肥红瘦,为什么就是借代呢,你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语法成分,肥是形容绿的,瘦是形容红的,但是红绿本身是没有肥瘦的,所以是以颜色特征借指了一个具体的事物,红花绿叶。第一个绿肥用借代,后面就不会是花瘦! 而春来江水绿如蓝,绿形容江水的颜色,这里没有用借代,那么这个蓝要么就是具体蓝色,要么就是具体蓝草,而不是借代的用蓝这个颜色代指蓝草。 (从我个人理解上来说,虽然古诗词里面有那么多讲究,但是按照老白写诗的德性来说,我觉得这句话的翻译其实没那么夸张还蓝草,老白就是想说这春天来了,江水绿的都发蓝了!老白写诗讲究七十岁老婆婆都能懂,古代人普通人说话还是说白话文的呀,虽然那时候的白话文我们现在听的有些拗口,但也不会有那么多讲究,我反正觉得蓝草不会说蓝,更何况是要可能文化水平相当底下的七十岁老婆婆也能听懂) 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白居易 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 杜甫

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