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 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有哪些

1、故事一:游击队巧捉鬼子官。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薨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猜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2、故事二:活捉敌人翻译官。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翻译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翻译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很多英雄伟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我们勿忘国耻,关于这些你知道多少,下面我整理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1

冷云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 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 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2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鬼子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 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3

叶辅平:

七七事变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叶辅平投奔新四军,出任新四军军需处处长。为筹集新四军军需物品,叶辅平四处奔忙。

新四军人多枪少,武器装备十分粗劣,弹药奇缺。叶辅平便按照红军根据地自力更生修造武器经验,请来一些精通检修枪械的工人师傅,购来一些工具材料,建立起一个简陋的修械所,自己修理枪械。

这是新四军军部兵工厂最早的雏形。为了保障军需供给,叶辅平经常奔赴港澳和海内外,向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发动捐款。

南洋惠侨救乡会仅两个月就募捐了十多万元,国际友好人士史沫特莱女士,远隔重洋,捐助药品、被服,宋庆龄赠送了一台X光机。

香港爱国人士筹集了200多支驳壳枪和大批无线电器材,上海以煤业救护队名义,又捐助了卡车八辆。每次他都亲自来回押运。

1939年8月,叶辅平奉命再次回广东,赴香港处理慰劳物品和军需物资。在由香港押送军用物资途经广西南宁时,因发生车祸遇难,时年37岁。

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故事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张忠心

张忠心(1916.1.18-1996.9.6),郭家屯镇尚庄前街人。1941年至1945年曾任丰玉遵联合县大队副大队长、玉田县县大队长等职。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要忠心耿耿干革命”,因其屡立战功,唐山军分区命名他为“忠心”,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后来,毛主席提出“当人民的老黄牛,做革命的傻子”,唐山军分区将其命名为“傻忠心”。1949年任玉田县首任武装部长,同时兼任残劳院院长、法院副院长、公安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宣传张忠心的英雄事迹,影社曾演出皮影戏“忠心游击队”。

张忠心英勇杀敌的事迹在玉田广为流传,成为战争年代冀东根据地军民学习的楷模。后转业到河北省柏各庄农场工作。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受迫害打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予平反,落实政策离休。1996年9月6日病逝,享年81岁。

3、郭兴

郭兴出生在辉县(现新乡市辉县市)高庄乡金章村。1938年2月,日军侵入辉县,烧杀抢掠。1940年秋天的一个夜里,一支八路军路过郭兴的老家。郭兴瞒着父母,决定与同村的15名青年一起参军。因为郭兴岁数小、个子矮,连指导员把其他15人留下了,唯独不要郭兴。

“指导员不要我,因为我还没有枪高。他不要我,我就跟着队伍走。”软磨硬泡了三天,他终于被留了下来。就这样,16岁的郭兴到了山西,成了平顺县抗日政府公安局的一名通讯员。因读过4年书,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公安队队长。

1941年1月,他被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皮定均看中,担任敌后武工队队长。其实,司令员就给他一个班长和两个战士,外加两支步枪、3发子弹、8颗手榴弹。

用皮司令的话说,“没有兵你就去动员嘛,没有枪你就去向敌人要嘛!”就这样,郭兴一行4人开始前往石家庄以南、邢台以北一带开展敌后抗战。

4、陈晓云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挺然、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

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5、杨义忠

杨义忠,原名杨明昌,1921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回山镇上市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认识了共产党员杨世华。在杨世华的教育下,激发了爱国抗日思想。

1942年9月,参加三北游击司令部第一期教导队学习,并在教导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教导队结业后,他被派往余姚陆埠区工作。

1943年初,中共姚虞县委决定建立陆埠联乡自卫队,派杨明昌担任指导员。1943年4月30日,余姚城内的日伪军,乘我主力部队不在陆埠区之际,对陆埠联乡自卫队下了毒手。杨明昌和13名战士落入敌手。5月18日,被杀于余姚城东玉皇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