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春秋时间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的时间起止是什么?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春秋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起止时间

周分东西周,西周灭,东周东迁,分春秋战国两段。

自平王东迁,因得位不合法理且控制土地人口极少,故而诸侯只在名义上承认周王室,自此开始春秋时代。

其中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据鲁史《春秋》所修订而成的《春秋》一书。而《春秋》一书所讲并非完全契合春秋时期,而是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间的242年的重大事件。

春秋时代之始史学界共同认定为公元前770年,而春秋时期结束有数种观点:

1.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75年)

这种说法源于司马迁

2.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

注:公元前349年,末代晋侯晋静公才被杀死,晋国才正式灭亡。

这种分法是按照大事件的分法。

3.公元前403年

4.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这种说法比较小众,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其中的齐也即春秋战国的齐国,齐起自直钓江上封神于天的姜太公建国,传至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凭借“尊王攘夷”的政治资源以及绵长海岸线的商贸资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人称“海王之国”。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间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春秋时间起止时间)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春秋时间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时间起止时间

春秋战国时间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而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的一个各国混战时期。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奉行侠义文化,“士为知己者死”和荆轲在易水旁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这些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战国时代的学术空气。

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关于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1、春秋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战国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3、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

0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战国(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的各自起止时间

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为战国始年等。

春秋战国是公元多少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一词的来源,是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这本史书记载了东周后期一直到秦国统一中原前的时间,具体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也因为这段时间,各国纷乱不休,所以才得名"战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