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农政全书的历史地位(农政全书历史意义)

本文目录一览:

农政全书有什么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的主导思想是“富国必以本业”,所以他把《农事》三卷放在全书之前。其中《经史典故》引经据典阐明农业立国之本;《诸家杂论》则引诸子百家言证明古来以农为重;此外兼收冯应京《国朝重农考》,其意皆在“重农”。徐光启的“农本”思想,不但符合泱泱农业大国既往之历史,而且未必无补于今时。当前,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国家决策的重要内容。从这一点出发,徐光启的“农本”思想仍有合理素可取用于现时。

《农政全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古农书,犹如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富矿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所以,岳麓书社适应形势发展之需要。决定刊行以简体字排版的新校注本《农政全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既便于阅读与研究,又便于收藏的古典名著新版本,为弘扬优秀的优统文化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无疑是有益于社会的事。

《农政全书》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徐光启勤奋治学,学识渊博,对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那部里程碑式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是继汉代《胜之书》、宋代陈《农书》、元代王祯《农书》之后一部农业科学的百科全书,这部徐光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宏篇巨制,集中反映了他对农业和农学的巨大贡献,代表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在我国古代农学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在我国古代农学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给大家讲述《齐民要术》在我国古代农业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是南北朝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写。他一生研究了大量古代农业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考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书中介绍了农作物精耕细作、果木栽培、家禽、饲养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方法等,内容十分丰富。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在畜牧方面,总结了北方游牧民族多年的生产经验,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之一,至今还受到人们的重视。

最后给大家讲述《农政全书》在我国古代农学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农政全书》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所写。全书共六十卷,约六十万字,计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及荒政十二部分,举列了农业和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技术知识等等。论述了有关农学理论;叙述了各科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介绍了制造各种农具和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法;记录了棉花种植方法和棉布的纺织方法。

《农政全书》不仅总结了我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农业生产知识,而且还融合了部分西方的农业知识。全书有说明、注解,图画,内容十分丰富。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在我国农业学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农政全书》的历史价值是什么

《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农政全书》的主导思想是“富国必以本业”,所以他把《农事》三卷放在全书之前。其中《经史典故》引经据典阐明农业立国之本;《诸家杂论》则引诸子百家言证明古来以农为重;此外兼收冯应京《国朝重农考》,其意皆在“重农”。徐光启的“农本”思想,不但符合泱泱农业大国既往之历史,而且未必无补于今时。当前,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国家决策的重要内容。从这一点出发,徐光启的“农本”思想仍有合理素可取用于现时。 详情见:

农政全书的历史地位

《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靖四 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六年...整理之后的《农政全书》,“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全书分为12目,共 60卷,50余万字。

《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该书编著于天启五年至崇祯元年(1625~1628年)间,在徐光启生前未能出版,是后来由他的学生陈子龙整理刊行的。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内容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其中水利部分共9卷,约占全书篇幅的1/6。在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水利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农政全书》在水利方面的主要内容有:水利总论、西北与海河流域水利、东南水利、浙江水利、海塘与滇南水利、利用多种自然水体的工程方法、灌溉提水机械图谱、水力机械图谱、西方水利技术介绍等等。其中既有徐光启掌握的水利科技的系统归纳,也有他的水利思想的集中阐述;既有其一生水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有他发现的西方水利科技的全面介绍。这不仅使得该书成为当时我国农业科技的集大成者,也使他成为总结此前我国最高水利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正是由于他在农业、水利等方面的突出业绩,《明史》专门为他立了传。

《农政全书》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农政全书》在历史上最早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全面检讨“农政”的经验教训,对垦荒、水利、荒政给予特别的关注,系统总结了我国古典农业科学,这些都是他远远超出前人的地方。这样一部巨著,由一位年逾六旬、体弱多病的老者独力撰述,其艰难程度是可以想像的。只有凭着对国家对民族的挚爱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才会给后人留下这样一笔丰厚的遗产。

虽然因为时代条件的限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整理者未能完全理解徐光启的编写意图,使得《农政全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著作蕴含的巨大科学价值,越来越清楚地为世人所认识。自从平露堂版本《农政全书》问世以来,此书一再被刊刻印行。迄今为止,《农政全书》的各类版本不下十种,对指导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传统农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将永远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