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什么?

1、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所应负的责任,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法律责任和审计职业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出现工作失误或欺诈时,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职业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时应履行的义务和职责。法律责任和职业责任是审计责任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互相补充、紧密相连的,法律责任一般建立在职业责任基础上,即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违反了职责,并给相关利益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才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

2、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 ,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的会计师公会,如加拿大的CGA ,美国的,澳大利亚的澳洲会计师公会,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至2014年底累计有19.3万人取得了全科证书。

3、注册资格

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

不予注册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申请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五年的;

三、因在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或者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中犯有严重错误受行政处罚、撤职以上处分,自处罚、处分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受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五年的;

五、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不予注册的情形的。

审计内容包括哪些?

审计内容的重点有:单位财政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与调整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以及内控制度;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投资、担保、资金出借、基本建设、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内控制度及实施效果,有无个人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点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内控制度的审计;单位领导本人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

审计的工作内容是:

1、审查企业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协助审计主管拟订审计计划或方案;

2、负责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单项业务审计工作;

3、根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案,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

4、审查财务收支项目、费用开支与报销的工作。审计的招聘要求是:

1、年龄在18至35周岁,本科及以上学历;

2、熟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审计运作流程;

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财务软件。

为什么说做审计工作不讨人喜欢,是对人“讨厌审计工作人员”,还是对这份工作来说?

很多人都不理解审计工作,以为审计查账就是来找错找麻烦的,所以才说审计工作不讨人喜欢。

审计最重要的职能是监督,发现被审单位的不足与失误,促其整改,对被审单位财务规范化和领导的廉洁自律都是有帮助的。

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的利与弊?

& & & & 事前审计优点是可以从各种预算计划、决策方案中分析和判断执行时出现错误和弊端的可能性,事前防止和限制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缺陷、低效和违法违规现象发生,防患于未然。但事前审计难以完全和准确地测定、描述和预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审计对象及结论的各种因素。审计范围全面,并有一定监督性。

 事后审计优点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大,具有事实客观、证据确凿、结论准确的特性。但不能及时纠正指导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

(一)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这实质上是对计划、预算、预测和决策进行审计,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的审查;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盈利预测文件的审核,内部审计组织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计划的科学性与经济性、经济合同的完备性进行的评价等。

开展事前审计,有利于被审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保证未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一般认为,内部审计组织最适合从事事前审计,因为内部审计强调建设性和预防性,能够通过审计活动充当单位领导进行决策和控制的参谋、助手和顾问。而且内部审计结论只作用于本单位,不存在对已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的问题,审计人员无开展事前审计的后顾之忧。同时,内部审计组织熟悉本单位的活动,掌握的资料比较充分,且易于联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对各种决策、计划等方案进行事前分析比较,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意见。

(二)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之后进行的审计。大多数审计活动都属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目标是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鉴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评价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益状况。

按实施的周期性分类,审计还可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定期审计是按照预定的间隔周期进行的审计,如注册会计师对股票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进行的每年一次审计、国家审计机关每隔几年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收支审计等。而不定期审计是出于需要而临时安排进行的审计,如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突击进行的财经法纪专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拟收购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总经理指派对某分支机构经理人员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审查等。

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


事前审计可以规避风险,但是就限制了一些灵活性。事后审计可能有些风险点已产生只能弥补,但业务开展比较灵活。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是什么?

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负有以下会计责任:建立和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

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未正确履行其职责,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仍不能合理保证被审计后的会计报表中无重大差错,会计报表使用者因根据审计报告进行管理决策失误,其责任则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而不应由注册会计师承担。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应写入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以示负责。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另根据第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

审计的流程?

流程介绍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公安局经济责任审计注意事项?

一、遵循五项原则

1.独立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关系到领导者的工作业绩评价和人事考核,在开展审计时很可能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审计部门应坚持独立性原则,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秉公尽责,不徇私情,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同时对他人反映的问题应持谨慎和批判的态度,依据事实和专业判断去伪存真,防止偏听偏信,影响审计的公正性。

2.客观性原则。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审计的生命线。尽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评价,但是在审计中也用事实说话,以国家法律或企业法规为准绳,审计证据充分,审计评价公正。对查出的问题要证据确凿,经得起核实,反映在审计报告上要做到件件有事实、句句有据可查,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独立和客观,审计评价要有说服力。

3.全面性原则。要全面看待被审计领导者的成绩和问题,既要找出问题也要肯定成绩,做到成绩写够、问题找准,经过通盘考虑工作业绩和出现的问题来经济责任进行综合评价,既不能因为个别问题否定被审计领导者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因为做出的成绩而忽视性质严重的经济问题。

4.联系性原则。审计人员要具有联系能力,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对被审计领导者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背景、实际工作所在地域、任期长短、任前和任中的政策变化等因素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既要把成绩与个人努力联系起来,又要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

5.管理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为管理服务,也是为决策服务,因此也应该讲究管理的原则。审计人员在做经济责任审计前,应该与管理层、审计委托方等关联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刻理解单位的战略导向和管理导向。

二、围绕六个方面

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审计失败的定义(审计失败的定义是什么)


1.围绕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开展审计。对资产、负债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看账账、账实是否相符,债权、债务的发生和偿还及增减变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对损益主要审查收入和成本费用等影响损益的各种因素。

2.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审计。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实质性测试,核实确认企业上级单位及本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产值、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是否完成,有无潜亏和虚报、瞒报指标的现象,进而全面衡量被审计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评价其业绩。

3.围绕(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开展审计。主要审查(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具体审查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有无化公为私和毁损流失、有无违规资金运用、债权是否真实。通过对被审计对象任职前后净资产的比较,剔除非正常因素,计算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收益率,以考核其任期内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4.围绕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有无失控点,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而发生违纪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等。

5.围绕重大经营决策开展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对象能否确立稳健、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目标。在作出重大决策时,是否符合决策程序,有无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等问题;所作决策是否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无因短期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经营决策有无重大失误,有无造成严重后果,有无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6.围绕财经法纪开展审计。主要通过财务收支审计,检查企业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单位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有无违反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乱挤乱摊成本费用;有无滥发奖金、实物、补贴,用公款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等现象;有无虚增利润、掩盖亏损以及潜亏挂账等问题。被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有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为,有无指使、授意或强令财务人员做假账、虚报经济指标、违反财经纪律、偷漏税金的行为。

三、做好五个结合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要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被审计单位审计档案制度,将该单位的审计资料全部归入审计档案。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随时调阅,避免重复劳动,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以往内外部检查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前,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以往内外部检查结果,包括且不限于外部审计结果、税务检查结果、上级单位检查结果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详细的支撑材料。审计部门可依据企业被检查材料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估时所掌握的控制缺陷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3.审计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具体审计时,一般先运用抽查法确定存在的重点问题,接着对所确定的重点问题的资料进行详细审查。对次要问题或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事项,可采用抽查或免查的方法,必要时也可根据审计目的以及所掌握的线索,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

4.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应采取以会计资料为主、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个别谈话、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查阅有关管理制度以及会议纪要等进行调查核实,这样既能掌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查证,又能为摸清账外经济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5.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相结合。审计人员既要利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做好大数据分析,加快审计效率,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又要利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如访谈、盘点等来获得更直观的信息。

四、厘清四种责任

1.厘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被审计对象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应负全面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应由其承担。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分工原则,领导干部只承担其主要分工负责的那部分责任或对其直接决定的事项负责,由其他领导成员主要分工负责的那部分责任,对被审计对象来说只是间接责任。

2.厘清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由于被审计对象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官僚主义等主观原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属主观责任;因不可抗拒或国家经济改革中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客观原因,使单位经济效益等受到影响的属客观责任。

3.厘清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前任责任是前任领导任期内发生的延伸至本期造成的遗留问题,对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加以剔除或特别说明,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处理以往遗留问题的成绩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肯定。

4.厘清集体决策责任和个人行为责任。通常重大的决策应由集体讨论通过,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但如果领导干部在集体决策过程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越权决策、私自决策,则由其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五、注意七大事项

1.实行真实性承诺。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对象和单位有关人员对所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和责任担保,保证无账外资产,如违反承诺要承担责任。

2.实施审计质量责任制。从主管领导、审计组长到审计人员,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通过责任追究,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严格规范审计程序。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评价、征求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到审计意见或决定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4.务必关注被审计对象履职期间的未尽事项。有的被审计对象在任时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可能会由接任者来实施,有的被审计对象在任时还作出过一些口头承诺甚至私自签订经济协议,等等,如果审计人员未查清楚,会给接任者乃至上级单位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审计人员可以让被审计对象签写未遗留未尽事项的承诺,但这不能完全规避审计风险。

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业务量大,因此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6.适当选择审计业务外包。当审计部门发现审计事项涉及的技术和能力超出了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或者审计结果需要权威机构认证时,可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从而将审计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出去,以规避审计风险。

7.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前要与关联方进行充分沟通。一是要与被审计对象就审计报告的初稿进行沟通,既要确保被审计对象认可审计报告,又要在被审计对象合理的要求且不违背审计报告结论情况下做适当调整。二是要与上级领导就被审计对象已认可的审计报告进行沟通。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影响到被审计对象下一步的任职或人事考核,因此可能会多次、反复沟通,审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还有的审计同仁提出疑问,哪些应该反映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里,哪些不应该反映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里,这里没有唯一的标准,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基础原则,还有一些技术上的原则,例如围绕单位的干部评价指标、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采用统一标准。这里再说一点现实情况吧,很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被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已经明确了任职去向,经济责任审计可能就是管理动作的背书......说到这里,聪明的审计人员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当然前提是不能违反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内部审计的七个流程及重点?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

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扩展资料:

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

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