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

兵马俑姿势介绍?

秦始皇陵东侧的小型马厩坑及陵墓封土西侧珍禽异兽坑附近出土的20余件陶俑,均为坐姿 。俑高66—72厘米,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间束带,脑后绾圆髻。双膝着地,臀部置于足跟上。双手有的笼于袖管内置于腹前,有的双臂自然下垂 ,双手半握拳分别置于两膝上,体态自然 。

秦兵马俑“千人千面”,姿势也各种各样,大部分为直立俑,但也有坐、跽、跪、箕踞等特殊形态的俑。

<坐姿俑

古代的“坐”和我们今日常说的“坐”不一样。古人 的“坐”是两膝并拢着席(或地) ,双足在后,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跟上。现在朝鲜、日本还保留着这种坐法。在商代甲骨文中可以见到现存最古的坐在席上的形象,如邑、母、即、既等字。

《高士传》记载管宁经常坐在一木榻上,50余年都是这种“坐”姿,榻上“当膝处皆穿”。(《三国志·管宁传》注引)《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记载公子光设享礼招待吴王,要刺杀吴王,吴王遍布亲兵,警卫森严,端菜的人在门外先脱光衣服再换穿别的衣服,然后“坐行而入”。晋杜预注:“坐行,膝行也。”正因为“坐”是膝盖着地,所以“坐行”即是膝行。

秦始皇陵东侧的小型马厩坑及陵墓封土西侧珍禽异兽坑附近出土的20余件陶俑,均为坐姿 。俑高66—72厘米,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间束带,脑后绾圆髻。双膝着地,臀部置于足跟上。双手有的笼于袖管内置于腹前,有的双臂自然下垂 ,双手半握拳分别置于两膝上,体态自然 。这些俑的身份为饲养马的圉人及饲养珍禽异兽的囿人,即下级仆役。另外 ,铜车马坑出土的二号车上的铜御官俑,高51厘米,身穿交领右衽长襦,腰际束带,佩剑,头戴鹖冠。双膝着地,臀部压在足跟上,身微前倾,双臂前举,双手握持马的辔索,身份为驾驭车马的高级御官。上述俑坐的姿态都是双膝着地,臀部置于足跟上,名为坐姿俑 。

<跽姿俑

《说文解字段注》:“跽,长跽也。”段注:“长跽,各本作长跪,今正,按:系于拜曰跪,不系于拜曰跽。”“长跽,乃古语。长俗作账。人安坐则形弛,敬则小跪 ,耸体若加长焉,故曰长跽……”《释名》:跽,忌也,见所敬忌不敢自安也。”跽往往是由坐姿转化为伸腰竖股的长跽状态。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卫士樊哙听说刘邦生命受到威胁,用盾牌撞倒卫兵冲入营门,项羽“按剑而跽”,问道: “你是干什么的?”项羽不明来由,心下惊,“跽”与“按剑”是同时产生的下意识准备起身自卫的动作。

秦始皇陵园外城垣以外东北隅的一铜禽坑,出土陶俑15件,其 中7件为跽姿俑,其高低、形态基本相同。14号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襦,下着长裤,腰束带,足穿袜,头顶绾圆丘形髻并罩布帻 。其姿态为膝着地,右膝前移,双足尖抵地,伸直腰股。这些陶俑的身份为禽苑内饲养珍禽的囿人。这种姿态的俑为秦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 。根据此类俑其双膝抵地,伸腰竖股,臀与足跟不接触等特征,名之为跽姿俑。

<箕踞俑

《礼记·曲礼上》告诫说: “立毋跛,坐毋箕。”唐孔颖达疏: “箕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箕”是簸箕,是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箕”是专就两腿的姿势而言的,两腿不并拢而张开就是“箕”;“箕踞”指臀部既着地或着物,两腿又张开,其实“踞”在地上时双腿自然就张开了,就是“箕踞”,这真是十分随意而又不雅之至。《三国志·简雍传》说简雍性情放达不羁,“箕踞纵适”; 《庄子·至乐》记庄子妻子去世,庄子“箕踞鼓盆而歌”,这都是旷达不拘小节。

有他人在场而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史记·田叔 列传》记赵王张敖持案进食,十分恭敬有礼, 刘邦却有意“箕踞骂之”。如果是女子,箕踞和踞都是不允许的。《韩诗外传》说孟子妻子独自一人在家,“踞”,孟子进门看到后就告诉母亲说这妻子无礼,要休弃她。母亲问为什么,孟子说因为她“踞”。倒是孟子母亲开明, 她认为这不是媳妇无礼,而是儿子无礼,因为礼制规定“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将入户,视必下”。孟子妻子虽未被休弃,但由此可见踞姿的严重性。

秦始皇陵园一铜禽坑,出土的15件陶俑中除跽姿俑外,还有8件箕踞俑。这些箕踞俑的姿态、服饰和大小基本相似。身高83—87厘米,身穿交领右衽长襦 ,下着长裤 ,腰间束带,足穿袜,头戴介帻。俑的臀部着地,双腿向前直伸,欢足竖起,足尖向上。推测该俑的身份是禽苑内饲养珍禽的囿人。根据其臀部着地、两腿伸直 、形状如箕,名箕踞俑。

西安兵马俑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动作分为两种一种是站立式,一种是单膝跪地式。

三星堆是怎形成的?

三星堆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考古学界把三星堆遗址第二期起连续几期文化遗存称为三星堆文化,其年代下限存在争议。

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以及在1980年以后的多次发掘中,三星堆遗址考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

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极广,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不少学者加入研究行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新成果不断问世,同时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

怎么形成的。至少是一个鼎盛的文明才能形成。

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李白在他的名作《蜀道难》中开篇的几句话,描述了一个古蜀国的茫茫传说。

对于《蜀道难》这首千古名篇,大伙的关注点更多是落在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往往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诗中提到的“开国何茫然”的古蜀国,连李白都不知道古蜀国的过往。直到三星堆遗址的出现,大伙才意识到这一点。

考古是个很专业的活儿。对于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的考古景点不外乎两个,一个是陕西的秦陵,秦始皇兵马俑,另一个著名的考古景点就是四川的三星堆遗址。

兵马俑出名在它的气势庞大,而三星堆遗址出名在它的诡异。五米多高的青铜树,两米多高的青铜像,还有各种形状怪异的青铜面具。这些面具的眼睛向外凸出,而且两个眼珠子无比硕大,完全不符合中华文明的传统审美,看起来倒是像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

更奇诡的是,还出土了一个跟汽车方向盘一模一样的东西。难道3000多年前,古蜀人都开上汽车了?这不是外星文明还能是什么。

于是,各种猜测随之而来。有人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是以欧洲人为原形,还有人说是以色列人、黑人的原形,不过最受热捧的说法还是外星人。是外星人开着飞船来到了地球上,开创了三星堆文明,然后又神秘消失了。

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组织下,对三星堆遗址再次进行挖崛。截止到目前,已经出土了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制品等重要文物500多件,还有大量的黄金制品。于是有关三星堆的话题,又一次引发了大伙的关注。

那么三星堆遗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神秘消失的呢?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7公里处,这个地方原来叫南兴镇,现已改名成三星堆镇,距离成都只有40公里。

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


为什么叫三星堆呢?

因为当地有三个小土堆,故此得名三星堆。

按照现在考古界公认的说法,三星堆遗址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可是关于古蜀国的文献记载很少,司马迁在《史记》当中,绝口没提古蜀国,只有西汉时期的《蜀王本纪》、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有关于古蜀国的记载。但是,这两本史籍都不算正经文献,更偏重于野史、传说,不能作为考古的依据。

四川盆地历来被分成两大片,一片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一片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叫蜀;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叫巴。巴跟蜀,合二为一,构成了整个四川盆地。巴蜀,就是这么来的。

根据东晋《华阳国志》的记载,古蜀国前后一共历经三代,时长数百年。

第一代叫蚕丛。这个时代的古蜀人,应该是以养蚕为生。对应的中原文明是公元前22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第二代叫柏濩,是一种水鸟的意思。这个时代的古蜀人,是以渔猎为生。对应的中原文明是公元前1600年前的夏、商时代。

第三代叫鱼凫,是一种鸭子的别称。这个时代的古蜀人,还是以渔猎为生。对应的中原文明是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古蜀国的巅峰时峰,鱼凫国的都城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而同时代商王朝的都城郑州商城,面积也不过2.5平方公里。

事后据考古人员推断,蚕丛、柏濩、鱼凫,算不上王朝的规模,应该是代表了古蜀国的三个原始部落,每个原始落部绵延几百年,前后共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三星堆遗址,就是这三个古蜀国部落生活的地方。

古蜀国诞生的时期,对应的中原文明应该是商周时期,华阳国志当中还有记载,说当年武王伐纣,古蜀国还派兵参与了。

到了春秋时期,古蜀国被划入了秦国的领地,公元前360年,秦国攻陷了古蜀国,古蜀国自此灭亡。此后,秦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蜀郡,开始了对四川的管辖。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在其任上修建了著名的治水工程都江堰。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蜀郡成为了秦国的粮仓之一,为后来秦始皇扫灭六国,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自此,巴蜀文化融入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这就是三星堆遗址,古蜀国的来历。没有什么开着飞船来的外星人,这就是当地的原始部落。

兵马俑,三个坑的来历?

一号坑深5米,坑的东部为南北向长廊,排列着三列横队,每列有70个战袍俑,似为军阵的前锋。

其后是东西向的11个过坑,排列着38路纵队,似为军队的主体。

坑坑的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外,似为军阵侧翼和后卫。

二号坑似为一个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驽兵)组成的多兵种混合部队了。

三号坑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

面对这70000余件身高1.8米至1.9米的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身高1.5米、长两米的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其中有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的寒毒箭头,它加入了7.71%的毒性铅,杀伤力更大

故宫雕塑馆的来历?

故宫雕塑馆陈列在慈宁宫内,分为雕塑荟萃馆、汉唐陶俑馆、砖石画像馆、修德白石馆、佛教造像馆五部分,陈列面积约1375平方米,展品总数为425件。

雕塑馆陈列的文物主要涵盖陶俑、画像砖石、佛像三大类。陶俑从战国到明代,精品叠出,前后相续,构成一部完整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享誉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等,数量上则以汉与唐居多。陕北与晋西南出土的画像石,内涵丰富,造型独特。河北曲阳白石佛像时间从北魏直至隋唐,纪年造像排列有序,使用镂空雕刻的方法,丰富了佛像的创作技法。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其宫廷旧藏中的永乐、宣德款藏传佛教铜造像,丰满端正,静穆柔美,体现了明初宫廷风格特点。清朝六世班禅像则是清宫藏传佛教造像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工匠虽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但受传统意识形态认识的制约,这些珍贵的雕塑作品长期被视为“器”,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宫博物院从建院开始,就有意识加强雕塑艺术品的收藏,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考古发掘、与国内各博物馆相互调剂等多种途径,丰富了自己的藏品,加之明清宫廷原有的收藏,故宫雕塑文物庋藏臻于全面系统。1958年故宫博物院曾在奉先殿建成了我国博物馆历史上第一个专题性质的雕塑馆,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好评。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我们在继承传统、吸纳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建雕塑馆,目的是使参观者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兵马俑的历史由来50字)


骊山名字的由来?

骊山根芈月和翟骊没关!那是电视剧扯出来的,那之前骊山已经叫骊山了。

兵马俑倒是可以推断根芈月有关

兵俑的来历?

兵马俑就是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的是人殉,奴隶是奴隶的主人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人死了之后,奴隶也要作为陪葬品,兵马俑就是秦始皇生前要求制作的陪葬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