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

古代女子是及笄时成年还是花信时成年?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来讲是及笄,现在看来是花信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28岁的女人是什么豆蔻?

二十八岁俗称花信年华。

花信年华也泛指女孩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年华,读音为ná,汉语词语,意思是年岁;年纪;岁月;时光;谓春光;指一年中的好时节;年成。出自北周庾信《竹杖赋》:“潘岳《秋兴》,嵇生倦游,桓谭不乐,吴质长愁,并皆年华未暮,容貌先秋”。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豆蔻一般指的是年龄在13、14岁的未成年女孩。该词源于唐代杜牧的《赠别》:“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说的就是13、14岁的女孩子。每个年龄段对女生的称呼:

1、襁褓:是指不满周岁。2、孩提:指的是两至三岁。3、始龀、髫年:一般指的是女子七岁。4、垂髻之年:一般指的是儿童。5、黄口:指的是十岁以下。6、金钗之年:一般通常指的是女孩十二岁。7、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十四岁。8、志学:十五岁。9、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11、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12、花信年华:女子二十。13、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14、不惑:四十岁。15、知非之年:五十岁。16、耳顺、花甲之年:六十。17、古稀:七十岁。

豆蔻年华就是指25到28的年纪。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豆蔻年华指的是十几岁。二十八岁是老豆蔻秧子。

什么指年满20岁的女子?

古代女子20被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诗云:“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诗人为了一睹花开时刻,生出击鼓催花的念头,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们怎么反而把大好年华看成人老珠黄?

女子古代二十四称?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形容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吴伟业 《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形容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耳顺和花甲指的都是60岁吧?

都是指60岁

耳顺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花甲:指60周岁。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如花的年纪是什么意思?

如花似玉的年龄是指16岁到20岁年纪的少女,如花似玉也称为最美丽的年纪。 如花似玉的意思是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女子24岁,花信之年。

花信年华也称花信之年,花信年华在我国古代时期是对女子二十四岁的称呼,在我国古代对每个年龄段的女子都有不同的称呼,而花信之华就是特指古代女子二十四岁,二十四岁正是女子最为娇艳的时候,指的就是女子貌美如花的年龄。

花信就是指的开花时期,也喻指女子年龄到了二十四岁。花信年华最早是处在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元夕后连阴的诗词中,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花信也是后来被人们引用,喻指女子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14岁以后的女生称之为什么?

14岁以后的女生陆续称之为及笄(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标梅之年(女生出嫁)。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十五岁: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最美最漂亮最可爱动人的妇女

14女生被称之为青年小美女。

妇女。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女者,指未婚女子

称之为少女,青少年都可以

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


还是女生或是女孩子,一样的

14岁以后的女生可以称之为豆蔻年华,青春少女。

花季少女,豆蔻年华,美女

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


0至100岁古代的称呼?

中国传统中对年龄的称呼:

出生-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女)——髫年;

8岁(男)——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出嫁——

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0岁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后也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

龆龀【tèn】

指七八岁的儿童。《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

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9岁

黄口

十岁以下。本指雏鸟的嘴。

10岁

幼学

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外傅之年

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

女孩十二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岁开始带钗梳妆。

13岁

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岁之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15岁

及笄之年

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遣兴二首·其一》

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

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指男子的15-20岁,也是童子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

为16岁。

破瓜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孙绰《碧玉歌》

20岁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花信是指女子的多少岁(花信指的是什么年龄)


花信年华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30岁

而立之年

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岁。《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岁。

40岁

不惑

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岁

知天命

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60岁

耳顺

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花甲

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61岁

还历寿

61岁的寿辰。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还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

指70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77岁

喜寿

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耋【dié】

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耄【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88岁

米寿

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名。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

九十为上寿。

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

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年上边的“一”是“白”,“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100岁

期颐

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上寿

养生学术语。谓最高的年寿。《左传·昭公三年》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则有“人上寿百岁”的说法。

108岁

茶寿

是108岁的一种说法。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140岁

双稀、双庆

古稀指70岁,因此又称是70岁的两倍——140岁。双庆也指140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