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

1936年中国历史背景?

1936年,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年份。中国大地上,国内国际各种力量分化组合、风云激荡,上演了一幕幕大戏。

1936年2月,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宣布原有抗日武装“一律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以及抗日联军游击队”。据此,东北抗日联军相继组建了11个军,最终形成了以“南杨(靖宇)北赵(尚志)东周(保中)西李(兆麟)”为军事指挥的抗日局面。“东北抗联”最盛时期发展到3万余人,威名响彻全国。

在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掀起新高潮的形势下,北方局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解决当时干部缺乏的问题,作出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要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中长期坚持英勇斗争的一批党员履行手续出狱。后来,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陆续出狱。1936年10月,薄一波、杨献珍等受北方局的委派到达山西,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他们接办了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并利用这一合法的组织形式,开办多种训练班、教导团,培养了一大批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红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空前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这一年即将翻过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几乎超出所有人意料而震惊中外的大事——西安事变。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蒋介石被扣押起来了,原因是他不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而顺利实现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936年西安事变的背景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山海关、承德相继失守,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张学良回国后,蒋介石派他坐镇西安,率东北军与杨虎城西北军一道剿共。在与红军作战中屡屡失利,尤其是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1936年12月,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一二九运动,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将军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将军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举行了联合抗日救国会谈。东北军确立联共抗日方向,为在西北地区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1936年中共已经到达延安,国共两党因为西安事变,而握手言和一致对外,日本人也在计划吞并华北,抗日战争马上就要爆发

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时间?

全面抗战时1937年7月7日。中国社会当时还积贫积弱时期,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签订停止内战协议。不过在这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军阀混战、内战的局面而且日本从31年9.18事变侵占东北后一直在逐步侵蚀中国。当时的日本正是军国主义肆虐的时代,国内矛盾也在上升,所以日本一方面要转移国内矛盾、掠夺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实现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的侵略目的。

1936年中国大事记?

1、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

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切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3、《五五宪法》颁布:

五五宪草全称《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发表于1936年5月5日,故名。抗日战争前夕,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团结、民主、抗日,国民党政府被迫结束“训政”,重提“还政于民”的老调,并袭用资产阶级民主词句,制成这部宪法草案。共8章,148条。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虽然也规定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民主自由,但同时又规定可以“法律限制”的名义予以剥夺。这部宪法草案是国民党中央在1932年12月开始的筹备宪政活动的具体成果。

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


4、鲁迅去世: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5、七君子事件:

1936年5月31日,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向全国各党各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各党各派立即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等。

当时选举了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陶行知等人担任执行委员。

1931-1949有什么历史事件?

1931年的日本入侵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4年~1936年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大举侵略中国,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战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31年至1949年中国有以下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袁世凯 张勋复辟,北伐战争,共产党成立,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77事变,重庆谈判,开国大典。

上面这些都是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国际上的历史事件就太多了,在这也没法一一细说了。

1.1931年9月18日,日本诬蔑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以此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但在“不抵抗政策”命令下,中国军队撤退关内,日本人迅速占领了东三省。

2、1936年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在两广发表通电: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两广事变”。

3.1945年8月,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宣布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第一部有声电影拍摄《歌女红牡丹》

1932年: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上海“一二八事变”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1934年:长征开始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吴起镇会师,“一二九运动”

1936年:会宁会师“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钱塘江大桥修建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40年:百团大战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抗战胜利(8月15日),国共签定“双十协定”

1946年:6月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内战爆发)

1947年:挺进大别山(从被动转为反攻),进攻陕甘解放区

1948年:辽沈战役(48年9月-48年11月),平津战役(48年11月-49年1月),淮海战役(48年9月-49年1月)

1949年:平津、淮海战役结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垮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革命是几几年开始的?

新民民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八年抗日战争是哪年开始的?

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抗日战争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卢沟桥事件后全面爆发,共历时14年。1945年,日本向同盟国阵营无条件投降,中日战争告终,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准确点说,应该是14年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卢沟桥事件后全面爆发,共历时14年。1945年,日本向同盟国阵营无条件投降,中日战争告终。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其中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战,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国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其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

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7月7日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称之八年抗战。7月7日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日军1937年7月7日在没有通知中方的情况下举行军事演习,并诡称一名日本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察,被中国军严词拒绝,日军发动了进攻,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了

1947年的历史背景?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正确战术,相继粉碎了国军的进攻。这年夏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搞内战的蒋介石不仅战场上失利,而且在国统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内战、反压迫、反饥饿的民主运动。在两条战线的推动下,蒋家王朝走向灭亡。

1947年在世界范围内杜鲁门主义出台,世界正式进入冷战时期,而国内解放战争已经打了一年了,刘邓大军准备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军逐渐开始扭转战局,进行战略反攻。

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内战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中国内战发生在哪一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