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

三国时期魏字怎么写?

【三国札记第二十】曹魏的“魏”字应写作“巍”来源: 刘表的日志,严格来说也不是上下结构的“巍”字,而应该是左右结构的“ X”字。不过字库里没有这个字,打不出来,许多电子书都以“巍”来代替。

据卢弼《三国志集解》注引潘眉曰:○魏,《说文》作“ ”,收嵬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眉按:魏、蜀、吴之“魏”本作“ ”,故《文帝纪》注引《易运期》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此“魏”有“山”字之证。

又注引钱大昭曰:古“魏”字作“巍”,故有“鬼在山,禾女连”之说。《说文》“ ,从嵬,委声”。汉人作“魏”字,或姓或郡,皆有“山”字,见于洪氏《隶释》者,不可胜计。

《隶释》所收皆是碑文碑刻,因此汉碑、魏碑上的文字,当是汉魏时期使用的文字。

于是我又查了一下《说文解字》。《说文·嵬部》曰:○ ,高也。○段玉裁注曰:高者必大。故《论语》注曰:“巍巍,高大之称也。”《左传》:卜偃曰:万,盈数也。巍,大名也。雉门外阙高巍巍然也。谓之象巍。按本无二字。后人省“山”作“魏”。分別其义与音。不古之甚。

○又曰:从嵬。委声。○段注曰:牛威切。按古音当在十六部。

○李翰文注曰:巍,wēi。按,《玉篇·嵬部》:“巍,高大也。”

因此,汉末三国时期,魏国的“魏”字应写作“ ”。那么《三国演义》里那句政治谶语“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就肯定是不对的了。正确的应该是前面所引的 “ 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十六国指哪十六个国家?

五胡即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五胡十六国时期其实国内建立过20多个小政权。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去掉吐谷浑后就是十九国。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也有人说“十六国”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作中庸乃孔伋全文?

全文原文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杠精歇后语完整版?

竹竿子搭桥——难过

竹篙里捻灯草——一条心

竹篮子打水网拦风——全落空

竹林里耍大刀——打不开场面

竹笼里的凤凰——有翅难飞

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竹筒里点火——照管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文王请姜太公——尽找明白人

周幽王戏诸侯——言而无信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人

周瑜穿草鞋——穷嘟嘟(都督)

周瑜请蒋干——别有用心

芝麻地里打锣——敲到点子上

芝麻地里的烂西瓜——数你大

芝麻地里的老鼠——吃香

芝麻地里长苞米——高低不齐

芝麻里的绿豆——数它大

芝麻脸儿——好大的脸皮

做梦当长工——想得苦

做梦当司令——神气一时

做梦当总统——好事不成

做梦进棺材——想死

做梦骑老虎——想得出奇

走道喝稀粥——性大急

走江湖的耍猴——拿手好戏

走江湖耍魔术——变着法儿骗人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尽管放心

走路拨算盘——手脚不闲

走路踩棉花——轻飘飘

专往肥肉上贴膘——势力眼

砖头砌墙——后来居上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庄户人办事——实实在在

庄户人家的孩子——土生上长

庄稼佬不识桂圆——外行(黄)

庄稼人种豆子——步步有点

装猫吓耗子——假的

北京的萝卜——心里美

北门外开米店——外行

被虫子咬过的果实——未老先衰

被猎人追赶的金鹿——慌里慌张

被埋没的陶佣——永无出头之日;难出头。

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

拓展回答:

古人歇后语……

1.蝙蝠身上擦鸡毛--你算什么鸟?

2.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3.鳖下的东西--王八蛋!

4.布袋里失火--烧包!

5.苍蝇采蜜--装疯(蜂)

6.茶壶里的水--滚开!

7.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8.床单作尿布--够大方!

9.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10.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11.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12.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13.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14.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15.曹丕的钱--未必(魏币)

16.《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

17.爱克斯(X)光照人--看透你了!

18.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

19.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20.报幕员上场--调戏!

21.鼻孔喝水--够呛!

22.车祸--乘人之危!

23.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

24.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25.产妇进产房--要升(生)了!

26.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27.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28.肮脏他娘哭肮脏--肮脏死了!

29. 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30. 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31.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32.五百块分两下--二百五!

33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34.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

35.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36.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

37.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38.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

39.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40.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41.狗咬叫花子--畜牲也欺人!

42.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43.骆驼生驴子--怪种 !

44.种地不出苗--坏种 !

45.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

46.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47.强盗画影像--就你那副贼形!

48.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49.瞎子拉琴--瞎扯!

50.上打口红--装纯(唇)!

51.春哥敲门--蠢(春)到家了!

52.二齿钉耙锄地—— 有两下子

53.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

54.鳖下的蛋--王八蛋!

55.报幕员上场--调戏!

56.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货

57.三角坟地——缺德

58.刚孵出的小鸡——嘴硬腿软

59.阎王被挖了眼——瞎鬼

60.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61.开会请了假——没出席(息)

62.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63.灰堆里烧山药---都是些灰(混)蛋

64.牛屎虫搬家---滚蛋

65.【蚕宝宝的嘴】—— 出口成诗(丝)

66.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67.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

68.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69.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69.瞎子拉琴---瞎扯

70.【吃核桃】—— 非砸了不可!

71.【厨房里的垃圾】—— 鸡毛蒜皮

72.【保护视力】—— 小心眼

73.【抱着孩子推磨】—— 添人不添力

74.【医生卖棺材】—— 死活都要钱

75.【粪坑旁边打地铺】—— 离死不远

76.【脱裤子放屁】—— 多此一举

77.【上坟烧报纸】—— 糊弄鬼

78.【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79.【皮皇帝的妈妈】—— 皮太厚

80.【父亲向儿子磕头】—— 岂有此理

【外婆死了儿子】—— 没救(舅舅)

【牵着羊进照相馆】—— 出洋相

【扇著扇子说话】—— 疯言疯语

【十两纹银】—— 一定

【耕地裏甩鞭子】—— 吹牛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 返老还童

【白鳝上沙滩】—— 死定了

【半空中吊口袋】—— 装疯

【半路上杀出个杨排风】——好厉害的丫头

【老龙王搬家】——厉害

【木匠的锯子】——嘴巴子尖;嘴巴子厉害

【山中的野猪】——嘴巴好厉害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钻子头上加钢针】——好厉害

【糠了的萝卜】——没有辣气(比喻对手或敌人没有多大力量了;或不那么厉害了。)

【木头眼镜】——看不透

【木偶进棺材】——死不瞑目

【木偶打架】——身不由己

【木箱钻洞】——有板有眼

【木头人救人】——自身难保

【木鱼改梆子】——还是挨打的货

【熟透了的瓜】—— 不用摘

【瘦驴拉硬屎】—— 瞎逞能

【筛于改锅盖】—— 有边有眼

【筛子当水桶】—— 漏洞百出

【筛子脱坯】—— 不妨

【筛子装水】—— 漏洞多

【烧于的锅炉】—— 气崩了

【烧饼铺里的耗子】——吃货

【烧窑的卖瓦的】—— 都是一路货

【十只鸭头做一盆】—— 多嘴多舌

【三间房子不开门】—— 怪物

【三个菩萨两炷香】—— 没你的份

【三个钱买个猪头】—— 就是一张嘴

【三个钱买条毛驴】—— 自骑自夸

【麻雀飞到旗杆上】—— 鸟不大,架子倒不小

【老肥猪上屠场】—— 挨刀的货

【老鼠钻进人堆里】—— 找死

【老鼠嫁女】—— 小打小闹

【老太大的嫁妆】——哭货

【老大太上鸡窝】—— 笨蛋

【老母猪打架】—— 动口不动手

【老鼠掉进粪坑里】—— 越闹越臭

【拔了塞子不淌水】—— 死心眼

【鼻孔喝水】—— 够呛

【三张纸画一个人头】—— 好大面子

【王七的弟弟】—— 王八

【大火烧竹林】—— 一片光棍

【阿二满街串】—— 吊儿郎当

【雨打黄梅头】—— 倒霉

【三十年的纺织娘】—— 老油嘴

【十年不漱口】—— 一张臭嘴

【十二月的蛇】—— 打一下,动一下

【放大镜照臭虫】—— 原形毕露

【放了气的皮球】—— 软蛋

【放屁砸着脚后跟】—— 倒霉透了;真倒霉

【放咸鱼入塘】—— 不知死活

【放个屁也请示】—— 没事找事

【二大娘腌咸菜】—— 有言(盐)在先

& &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子——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

乌龟碰石头——硬碰硬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暗锁加明锁——层层设防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坐高凳——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蝙蝠身上擦鸡毛--你算什么鸟?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东晋十六国谁最强?

东晋十六国实力相当,最后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后秦和后燕可以说是五胡序列里汉化最为彻底的两个政权,尤其是姚苌、姚兴的后秦,更是少有地拥有了和平发展的环境,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被请来成为帝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伴随着这位高僧的一篇篇经书进入东土,经、律、论“三藏”体系逐渐形成。

可这样的稳定只是暂时的,无论多少英雄出现,皇帝怎样轮流坐庄,天下的贵族仍然把持着大多数财富。

从曹魏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为士族世世代代地富贵设置的,“上品无寒门”,这群人不仅拥有土地,还垄断了文化,使得百姓连获得基本教育的权利都没有,只能成为他们征伐的炮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边缘人物开始打破了时代的平衡,一方是比汉化的慕容鲜卑民风还淳朴的北方鲜卑——拓跋部。而另外一方,是淝水之战后,谢玄一手在江淮设立的驻地京口(江苏镇江)的“北府军”。

北府军多为南北交战要冲的贫苦流民,他们和还在荆楚称霸的桓温的儿子桓玄,成了东晋最大的两个军阀。而桓玄野心膨胀,一路打到首都建康,篡权夺位,北府军的将军刘裕看到机会,最终举起大旗打败了骄狂的桓玄,成为东晋的实际控制者。

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


而另外一方,拓跋鲜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本就是北方草原套马的汉子,建国“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把汉化的后燕打得一败涂地。而刘裕这个底层出身的农民,更没有江东子弟的骄奢,一举攻入关中,把日渐腐朽的姚氏后秦摧毁。

但刘裕终究没有能力长久占据关中,只是拿下了后燕残留的山东,还是拓跋鲜卑最终统一了北方。统一南方后,刘裕篡权早已是傀儡的司马东晋,建立“宋”,史称“南朝宋”或者“刘宋”。

就这样,北魏、刘宋正式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东晋十六国时代结束。

推广普通话的儿歌16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儿宝儿,没妈的孩子像根儿草,

一座宝塔立忠奸奸小写a爰嘻嘻小辫儿翘上天aaa在哪里单词里面最常见一座宝塔,立忠奸奸,小写a爰,嘻嘻,小辫儿翘上天在哪里,单词里面最常见里面最常见蛋糕,蛋糕是凯夹心蛋糕,香又甜,猩猩星星在天上亮,闪闪汽车汽车耳1188跑向前跑向前

说好普通话

阔步走天下

同音好同心

齐心建中华

不说普通话

说话像打架

一个瞪着眼

一个乱比划

学说普通话

起步抓娃娃

坚持十几年

全民笑哈哈

& & & &东西南北中,

推广普通话。

从小我用它,

推广靠大家。

不说普通话,

误会连连啦。

推广普通话,

文明你我他。

齐说普通话,

大家是一家。

语通心相通,

振兴我中华。

说好普通话,
人人顶呱呱。
说好普通话,
共创我们美好的家。

说到儿歌我这有好多,大多比16个字多这里写几首,

萤火虫

萤火虫,

夜夜明,飞到西,飞到东,

替我做盏小灯笼。

第二首

小板凳,四条腿,

我给奶奶嗑瓜子,

奶奶说我嗑的香,我给奶奶做面汤,

面汤里,加点油,

奶奶乐的直点头。

第三首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普通话的顺囗溜6句是南腔北调陌路人,普通话一家人。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社会就是一个家,人人都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校园语言。严格规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说好…

小喇叭,教室挂,呱啦啦,说开话。小喇叭,说得对。小喇叭,响不停。普通话,要普及。普通话,要推广。听广播,看电视。语言统一好好学,带头讲好又讲准,天天讲,要保证。

教室里,正上课,普通话,来表达

语言统一少麻烦, 快快推广普通话

同学们,各方来, 方言土语要纠正

同学之间多交流, 友爱互助为大家

普通话,要普及。 普通话,要推行

听广播,看电视, 谈经验,学文化

人人讲,水平高, 天天讲,要保证

会听会讲多讲话,校园盛开友谊花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脩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十七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蘇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灝,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後。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2注释译文

普通话,真奇妙,心相印,话相通.平翘音,要分清,

十六国最后被谁统一了?

鲜卑拓跋部统一了十六国。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三字真经全文?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三十五。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送魏十六还苏州(送魏十六还苏州的诗意)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有国风, 有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古圣著, 先贤传 ,注疏备 ,十三经。

左传外, 有国语 ,合群经, 数十五。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在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共和 ,始纪年, 历宣幽, 遂东迁。

周道衰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兴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赵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辩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习业 ,壮致身 ,上匡国 ,下利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唯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