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英文)

本文目录一览:

养天地之正气 法古今之完人 什么意思

意思是培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

这句话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书,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保存。1923年1月,蒋介石请孙中山先生挥毫书联,中山先生即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句话也是苏州大学的百年校训。

扩展资料:

此联是苏州东吴大学的校训,由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博士结合孟子语录,并根据原英文训“UntoaFull-grownMan”意译而来。

这条校训特别适合于法学院,因为法律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良心,这就是“养天地正气”,而自觉遵守法律则是一个自制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这就是“法古今完人”。

该校训包含着以培养“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优秀学生为目标的治校育人理念,引导自觉涵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

1923年,蒋介石曾请孙中山先生为他挥毫过此联,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保存。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20世纪初,“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博采众家之长学习中医,到上海行医。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成为沪上名医。这就是近日央视大剧《老中医》的前期剧情,这样一位让人仰望的医者,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大剧。

在剧中,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是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都说医者仁心,他宅心仁厚,用心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来诊所的患者,即使面对疑难杂症,他也能客观分析,耐心诊断,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和信任。如果仅仅是作为一名医术高明的神医,他存在的意义就很有限。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在他收徒之后,说了这样几句话,可以视为他的人生准则:“良药善医,厚德精术。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不求医尽天下之病,但求无愧天下之心。”这是怎样的仁德和大爱呢?我想起了孟子的格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私无愧,光明磊落,让人感佩于心。

的确,剧中的翁泉海是几乎完美的。当初来乍到,受到同行赵闵堂等医生的排挤,吃上官司,在法庭上,他不畏不惧,正义直言。后来的相处中,他处处以德报怨,与同行和睦相处。既要治好患者的病,也顾及了同行的颜面。从来不会计较别人的算计和心机,坦荡磊落。在救岳小婉时,面对恶人,毫无惧色。在诊大军阀时,面对强权,不卑不亢;面对利诱,毫不动容。

为了破除百姓的成见,他不顾其他医师的反对,勇开讲堂;为了救霍乱工人,他长途跋涉,不计名利,卷入恶人圈套,仍能勇斗奸人。翁大夫每次面对大难时,都能凭借自身的正义和无畏顺利解决,大概是所谓的“仁者无敌”吧。

但是在观看时,难免会在心里渗出这样的疑问,“这样完美的人,怎么可能有?”刚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个想法很可怕。一个艺术形象的完美,何尝不是一种希望和寄托,一个引领和导向?怎么能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而怀疑他的存在呢?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五百年间出过一个半的圣人,半个是曾国藩,一个是王阳明。关于这个圣人王阳明,也带给我们同样的思考。

王阳明少时在北京私塾读书时,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意思是“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这样的观念现在似乎也很少被提及。人们生活中犯错时,常常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来宽慰自己;在鼓励别人改错时也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是圣贤,人没有完人,那么是不是我们依旧可以追求呢?现代人更应该在“克己复礼”中不断完善自己,无限地接近“圣人”和“完人”。现代人除了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成为行业的精英之外,也应该志存高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而不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菜根谭》有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思是培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也许这便是这部剧给我最大的启示吧。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意思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意思是培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

拓展资料: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书,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保存。1923年1月,蒋介石请孙中山先生挥毫书联,中山先生即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山先生墨宝原迹上有一句‘介石吾弟撰句嘱书’字样。”因此联是书给蒋介石的原因,以往在大陆通常把这几个字去掉,变成了不完整了。

“养天地正气”见《孟子·梁惠王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正气本指一种养生之道,后经文天祥《正气歌》,其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将天地正气赋予了高尚品德、坚贞气节、嫉恶如仇、维护正义和为民效力等人格化内涵。“法古今完人”是崇尚追求尽善尽美的个人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