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

七届三中全会的“不要四面出击”是指什么?

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当事人什么的的维权之心

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急躁冒进。

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了,首先要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要理智维权,要依法维权,不要急躁冒进。一个人杀了人,我们不能直接去杀他,那样的话,这个社会就乱套了。

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


第二,不要有病乱投医。

有些当事人,有了问题,四处投诉,四处咨询,四处打听,四处奔波。结果劳民伤财,反而弄得自己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给你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那些上访了多年没有解决问题的人,不可能给你更有效的帮助。

第三,不要滥用诉权。

大家知道,有一个放牧的小孩,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没有狼来,他大喊狼来了,结果,一天狼真的来了,他呼救,却没有人理睬他。

诉讼权力,举报控告权力,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权力,不能滥用,不要滥用,一旦滥用,你今后说的就是很有理,很多单位和个人也会无视你的诉讼和举报。

当然,很多应该受理的案件和举报,有关机关却不依法受理,我们就应该一追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四,不要四面出击,要分清轻重缓急。

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


官司一旦打起来,就会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不要胡子眉毛一起抓,不要不分主次地一样对待,不要四面出击,你折腾人家的时候,你自己首先被折腾,何况人家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对付你。

你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分清主次,不能哪一个事情都重要,要尽力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四两拨千斤。

第五,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合法权益一旦被侵害,你不能用违法的手段去解决,要按照法定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按照法定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在维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后继的经济支撑问题,要尽全力做到工作、诉讼两不误。你只有活下去,只有更好地活下去,你才能最后取得胜利,你才能享受最后胜利的成果。

再者,腐败分子多数是狡猾的,他们不会轻易让你维权成功,特别是你的成功和他的失败和他的利益挂钩的时候。

第六,善于在对方阵营里找到帮助自己的人。

腐败分子是少数的,不要把所有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都当作腐败分子,在各级国家机关,更多的是正义人士,更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当事人要抓住一切手段和机会让他们知道你的情况,同情你的遭遇。

笔者十八年前把黑龙江省依安县法院告上了法庭,但是,笔者在依安县法院的朋友反而更多了,就是十八年后的今天,在依安县法院,仍然有很多朋友。

第七,打铁还要自身硬。

不要奢望这个世界上会出现救世主,只有你自己才能挽救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使自己走出迷途。

我们只有一天天好起来,敌人才能一天天烂下去。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会议讨论了毛泽东提交的《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已经开始好转,但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

会议确定要做好土改、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外交、统一战线、肃清反革命、军队整编、整党等八项工作,以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全会批准陈云在任弼时休假期间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决定递补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为中央委员。决定撤销黎玉、刘子久的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主要内容:

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不要四面出击(success)


在作题为《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时,毛泽东指出:我们当前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面对这样复杂的斗争,必须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

毛泽东批评了“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强调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团结为主,是节制资本而不是挤走资本、消灭资本。

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决定的方针,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毛泽东在党的什么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

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时,明确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这一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在政治方面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

毛泽东指出:在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胜利的形势下,我们面前还有很复杂的斗争,还有许多困难。在土地改革中,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对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第五,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对势力,反对我们。这场斗争是很激烈的,是历史上没有过的。革命的胜利引起了社会经济改组,以及战争带来的某些破坏,使我们的阶级关系紧张,失业工人、知识分子、小手工业者及农民对我们有不满或不同意见。针对这个情况,毛泽东提出“不要四面出击”,我们当前总的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为此,毛泽东提出六条具体措施:(一)合理地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以改善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二)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并拿出20亿斤粮食解决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使失业工人拥护我们。(三)实行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拥护我们。(四)给小手工者找出路,维持他们的生活。(五)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红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六)团结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区,社会改革不能急躁,条件不成熟不能改革。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

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厂、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有所作为,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对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孤立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不要四面出击》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到已经取得的成绩是必要的。一方面,这样做能鼓舞人心;另一方面,还能加强我们对全局的把控程度。须知现在的成果孕育于过去的行动。我们为现在感到喜悦,就等同于肯定了之前的行动,进而就可以总结经验,为将来的斗争做好准备。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地了解问题,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进而才能想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第二步是依据调查到的信息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找出各种矛盾,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明确其中的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缓和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创造当前情况下最有利的条件。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急躁,急了会出毛病。条件不成熟,不能进行改革。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要进行重大的改革。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改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