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

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所以,促使分蘖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达到适宜的茎蘖数,提高分蘖质量和成穗率,最终达到适宜穗数,是分蘖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所以,培育壮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是长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成粒率和粒重的形成: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后形成产量的时期是结实期。提高成熟度,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实现高产和优质,是结实期栽培的主攻目标。

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水稻产量构成以单位面积(667平方米)中生长的水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同时,必须还要配以科学的管理,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满足水稻营养阶段营养供应,可以为孕育大穗奠定基础,灌浆期间保证营养供应,可以减少空瘪率,提高子粒饱满程度。

测算:亩有效穗20万,单穗结子150粒,千粒重25克,

200000×150÷1000×25=750000克(750公斤/亩),千粒重增加1克或减少1克关系到5公斤的产量,适时收割可以使粒重表现得最充分.

水稻产量的多少和多种原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和什么有关?

水稻是水稻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其代表种是水稻水稻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长江流域的祖先在七千年前就种植了水稻。大米按米型分为籼米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米和非糯米。按留种方式可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还有其他分类,根据是否无土分为水稻和漂浮水稻;按生命周期分为季稻和懒稻;按身高分为普通米和2米左右的巨米;根据耐盐性和碱性,可以分为普通的淡米和海米。大米的果实是大米,去掉颖壳后叫糙米,把糙米磨碎去掉米糠层就可以得到大米。

世界上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酿酒和制糖的工业原料,稻壳和稻草还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地区。水稻是直接的经济作物,水稻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中国常规水稻种植面积为2.45亿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2亿亩。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产量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指水稻生育期产生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其中有机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因此有机质是产量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要产品水稻的产量,通常称为经济产量。因此水稻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没有高生物产量,就不可能有高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等其他大田作物。

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双因素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平均粒重。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一般常用三因素收益率结构。总的来说水稻产量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收益率水平上,一个因素的改善,总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其他因素的下降。只有正确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使产品最大化,才能实现高产和更高的产量。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怎样估测产量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水稻估产有卫星遥感估产、气象估产和田间现场估产等多种形式。田间现场估产比较常用,是农民和专家在田间现场操作,田间现场估产方法如下:

(1)根据被测田块面积确定样点的数量、大小和取点方法。被测田块的面积大,则样点的数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则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点,再大时可采用棋盘法。

(2)测量每个样点的准确面积,调查基本数据,如总穴数、平均每穴穗数等,然后再对其中长势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进行产量结构调查。最后,将各样点植株分别收割,单独脱粒并称其鲜重。有测水仪时,测定鲜重含水量、无测水仪时,令其自然风干至标注含水量,再称其干重。

(3)根据上述基本数据,估算被测田块产量和产量结构。被测田产量各样点风干重之和×预测田面积÷各样点面积之和,如果测得各样点的鲜重和当时的含水量,则先将鲜重换算成标准含水量(早粳14.0%,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后再代入上式中,同样获得被测田的产量。干、鲜重的换算公式为:干重=(1-鲜重含水量)×鲜重÷(1-标准含水量)。

水稻产量、产量结构及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稻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种。生物产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不包括根系),其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故有机物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产品稻谷的产量,通常所说的产量即是指经济产量。可见,水稻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没有高额的生物产量,就不能有高额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为0.5左右,高于玉米(0.25~0.4)和大豆(0.3左右)等其他大田作物。

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

二因素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重。

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

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通常三因素产量结构比较常用。

一般来说,水稻产量结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产水平下,一个因素的提高,总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正确地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彼此协调,乘积最大,才能实现高产更高产。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为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是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性质在砂土与粘土之间,这样的土壤耕性和肥力非常好,而且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也比较融合,通气透水。如果在砂土中种植水稻,一般施肥见效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使水稻早生快发,但没有后劲。

一、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

1、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水稻,水稻在中国被广泛种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我们的祖先早在1万多年以前就会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7000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2、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这样的土壤耕性和肥力较好。而且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的矛盾不是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的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这种土地适种性广,适耕期长,容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3、一般在砂土中种植水稻施肥见效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使水稻早生快发,但没有后劲,而且后期容易出现缺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的现象。这类土壤既不保肥,也不耐肥,如果不小心施肥过多,不仅会造成流失浪费,还会导致水稻疯长。

二、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水稻育苗出现问题

(1)水稻的播种量太大,导致水稻形成弱苗。

(2)水稻秧苗如果遇到连续低温,就会出现出苗慢,生长慢的现象。

(3)如果水稻青枯、立枯病发生较重,而且又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就会导致很多水稻苗出现徒长现象,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进程。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2、水稻品种原因

如果选择了质量不好的水稻品种,就会导致水稻在成熟时产量以及出米率出现下降。

3、春季阶段性低温的影响

(1)春季温度如果出现变化剧烈,就会导致春天插到田里的水稻秧苗缓苗时间长,分蘖推迟,肥效反应拖后出现集中反应。

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2)导致水稻苗发育不良,无法正常成熟。

水稻产量三要素是什么?

水稻产量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穗粒数由长穗期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终产量由结实期决定。

若想提高水稻产量,可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播种前浸种60小时并做催芽处理,然后根据播种方法选择适宜行距,当稻苗进入分蘖期时要追肥,之后要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粘虫等病虫害。

水稻种植注意事项

想要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就要选择好的稻种,需根据当地生态条件、 生产条件、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 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

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 。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