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持编撰,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此文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阅读训练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肃过寻阳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 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以上是我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求课内文言文《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

课内文言文《孙权劝学》的练习题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或以钱币乞之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但当涉猎但闻屏障中抚尺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D.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答案

小题4:读了上面两篇短文,对于学习,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其中一篇短文谈谈。

小题1:(1)对……感到诧异(2)有的人(3)相当、相称 (4)通“攀”,牵,引

小题1: C

小题1:(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或: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小题1:提示:看法要正确、态度要鲜明,还要结合两篇短文之一来谈。

一、1.当道、当权2.推辞3.研究4.浏览群书,不许深入研究5.知道6.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7.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8.不再是9.重新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11.哪里比得上。12.接近,靠近。13.古代指读书的人。14.于是,就。

二、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2.古时王侯的自称。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4.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三、1.C2.B3.A4.C四、(一)1、反问感叹2、B3、(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4、(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A、读书使人更加聪明,更有力量B、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合理的规劝,并最终学有所C、要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D、人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E、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学习(写出一点即可)

(二)参考答案:1.“初”到“蒙乃始就学”为第一层,写孙权与其劝学对象吕蒙的一节谈话。第二层为余下部分,是鲁肃与吕蒙的一次谈话。2.涉猎见往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C5.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②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三)1、(1)属于(2)通“攀”,牵,引(3)推托(4)到。(各0.5分)

2、(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2)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3、不使学、蒙乃始就学。4、父亲(其父)、孙权。(各1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且言之有理得2分,语句流畅、简明、得体得2分。

《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考点及答案是什么?

具体如下: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案: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案: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答案: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况何见事之晚乎。答案: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答案: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文章解析: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

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

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翻译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阅读习题】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最新)


【阅读答案】:

(一)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 指南 ,不断进步。

(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原文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题目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

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

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评分标准:(2分)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