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从公元 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 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东汉末年割据战争的继续发展和 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因为东汉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时,给予了各地军阀和州郡长官以可乘之机,他 们纷纷组织武装,修建坞堡,扩大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公元 189年,并州牧董卓乘中央外 戚与宦官争权夺利之乱,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废除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独揽 朝廷大权。这时,在京师为官的袁绍、袁术和曹操等人,不愿与董卓为伍,遂逃亡地方,号召州郡共同 讨卓。关东一些州郡的牧守,不满董卓专权,纷纷举兵声讨,并推袁绍为各地联军的盟主。当联军进至 洛阳以东时,董卓自知打不过联军,于是在公元190年,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就自动解散了。 董卓之乱以后,各地军阀趁机割据称雄,各霸一方,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达数十个之多,其 中比较强大的,有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的袁绍、扬州(今淮河以南)的袁术、徐州(今湖北、湖南) 的刘表、凉州(今甘肃)的马腾和韩遂、幽州(今河北北部)的公孙瓒、江东(今长江以南东部)的孙 坚和孙策、辽东的公孙度以及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的曹操等。当时刘备的势力还不大, 只得到处投靠,没有固定地盘。这些割据势力,仍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残害人民,使社会遭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各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人民群众迫切期 望重新出现安定的局面。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公元 155年生于一个大官僚家庭。历任东汉洛阳北部 都尉、顿丘令、议郎、济南国相、东郡太守等职。他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武装 的,在所有割据势力中,实力最强大,是一位比较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把汉献帝迎往许 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重视发展生产,实行屯田,解决了军队粮食问题。又善于带兵作战,军纪严 明。建安五年( 200年),占据了兖、豫二州的曹操,顺应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


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

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季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汉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曹操于荆州赤壁战败还北方后,成功地进行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同时在谯(今安徽亳州)开辟水军训练基地。面对孙权、刘备两个对手,采取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方略,力避两面作战。先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后与刘备争汉中不利,乃集中兵力,与孙、刘争荆州。

你知道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国吗?

东汉末年以后的三国鼎立:魏国 蜀国 吴国

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西凉等中国大部分地方。

汉(刘备),一般称之为蜀汉。占据巴蜀,云南等地。

吴国(孙权),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吴,魏始于曹操 他的儿子曹丕 费汉室称帝

蜀 刘备,曹丕废汉帝后 以皇叔身份自立为帝

吴, 孙权,曹丕篡位后 自立为帝

魏蜀吴

大家都很了解三国的基本势力划分,三国的交界处是汉中、荆江、和长江东段,其中蜀汉南北皆有重镇易守难攻(北有汉中,南有永安)且“蜀道难于上青天”整个蜀汉的地形十分利于防守,而东吴更有长江天险,且有最强大的水军力量最为保证,也是防守型的势力。而只有魏国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地理优势,经常容易陷入被两面夹击的窘境中,可是笔者认为,这并非其不利之处,恰恰是成就其最终后期统一的原因。因为没有地理优势的保证,敌军随时都可进犯中原,所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保证战备,又要时刻警惕蜀吴联合进攻,要想尽各种办法分化和瓦解敌军联盟关系(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诸葛亮``如果他的联吴抗曹的策略能被东吴认识到,也许历史会上演蜀吴争天下的好戏),正是这种长期的生存忧患意识状态下,中原地区的势必须得更加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队,而蜀和吴的统治者在后期安于现状,希望凭借地理优势把自己的势力保持下去的心态十分明显,无心进取中原。中原的势力则相反,如果不彻底打跨具有天险的敌对割据势力,他们的安乐生活就始终没有保证,因此统一全国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地域的优势最终成为祸害其国家的原因。

三国鼎立是指哪几个三国鼎立是指哪三个国家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

2、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简介

1、三国鼎立是指魏国,蜀国,吴国。三国的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

2、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3、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4、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5、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首都分别是洛阳,成都,建业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扩展资料

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三国鼎立哪三国 三国君临天下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